APP下载

科技术语中的借喻和隐喻

2009-05-27宋子寿

中国科技术语 2009年2期
关键词:隐喻

摘 要:通过术语“防火墙”和“失效”,探索“借喻”和“隐喻”在术语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借喻,隐喻,术语工作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1]。比喻中的借喻和隐喻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术语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2-4]。

一 借 喻

借喻(metonymy)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1]。借喻也称为转喻[5]。防火墙(firewall)便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运用借喻来命名的范例。这种以喻体代替本体来给术语(term)命名的方法,“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的作用”[6]。

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7]。而概念(concept)是“通过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7]。为什么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不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体系,如网络安全特警或网络安全设施之类的词语,而是借用firewall来命名呢?例如《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将firewall作为新词引入命名为“(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8]。

这是由于: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远不只是一个单纯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涉及了政治、经济、国家防务和行政管理诸多领域,只不过网络安全技术作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来应对未经授权者访问和黑客(hacker)攻击的平台,在这种形势下,防火墙(firewall)的基本思想应运而生。

2.防火墙(firewall)的基本思想可作为网络安全技术的借鉴——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存在于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过程中。深宫大院的壁垒森严,可做到有效防止火灾蔓延和外来势力的入侵。防火墙是喻体,网络安全设施是本体,用防火墙作为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代替“网络安全特警”“网络安全设施”“gateway(网际接口[10]、网关[8])”等名称,例如“英国航空航天公司使用防火墙分隔公司的网络和外界网络”和“大型金融公司或律师事务所使用的防止泄密的防火墙”[8],是利用了防火墙的基本思想,即它是在可信任的内部网络和不可信任的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让所有对系统的访问必须通过防火墙,从而防止难以预料的入侵。

3.中文防火墙词义的演变过程——防火墙早见于《现代科学技术词典》[11],是采矿工程中的术语。在现代汉语中,“防火”修饰“墙”,防火墙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防火墙有2个义项,即“防止火灾蔓延的风火墙”和“在互联网子网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安全设施”[10,12]。

2001年出版的《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3]和200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4]都只有“防止火灾蔓延”这一义项。

中文“防火墙”关于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设施这一义项是在2004年后得到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认同,在社会上迅速得到普及推广。

4.firewall称谓和词义的演变过程——firewall早见于2001年出版的《牛津计算机词典》[15]。在英文词典中fire wall[16-17]、fire•wall[5,9,18]演变成为firewall[18]。

在fire wall中,fire是形容词,wall是名词,fire wall的词义是fire修饰wall得来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术语命名原则。早期的fire wall只有消防领域的词义[16]和只有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设施的词义[5,8,15],演变成为同时具有消防领域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设施两个义项的词义[17-18]。firewall作为新词如同中文的防火墙一样,在社会中得到迅速推广。

由此可见,firewall作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设施来命名,不仅吸收了壁垒森严的含义,而且突出了网络信息系统和外界通信的这一特征。

二 隐 喻

隐喻(metaphor)是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 等喻词,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把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1]。隐喻是对明喻而言,隐喻也叫暗喻。在国际标准中运用隐喻的典型例子是IS 50(191)的191-04-01failure 的注2。Notes 2—“Failure”is an event as distinguished from “fault”which is a state[19](“失效”是一事件以此区别于“故障”是一状态)。这个注解是针对国际上早期对failure(失效)和fault(故障)的不同认识提出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87—82中2.2.1—失效(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故障[20]。在这个标准里,认为failure(失效)和fault(故障)是同义术语。这一问题在GB—3187—94已得到更正[21]。

failure本身不是event,failure 只是event tree(事件树)中的一种事件。事件树是系统中可能出现所有事件的图形表示法。之所以称之为树,是由于图形随着所考察的事件数的增加,如同树枝状渐呈扇形扩大。在面向安全系统(safety orientated systems)中,所有部件(components)的工作状态可分为failure(失效)和success(成功)。也就是说完全事件树(complete event tree)包括失效事件(failure event)和成功事件(success event)。“failure”is an event(“失效”是一种事件),这是一种隐喻,本体是“failure”,喻体是event,喻词是is。

再如“fault”which is a state(“故障”是一种状态)。故障是状态空间(state space)中的一种状态。在状态空间里,包含了系统中所有部件可能驻留的所有相关状态,以及在状态间可能出现的转移途径。

“fault”which is a state是一种隐喻,本体是“fault”,喻体是state,喻词是is。as distinguished from是一种对比的辞格。使得failure和fault区别更加鲜明突出,这也正如IS 50(191)的191-04-01failure 的注1所指出的After failure the item has a fault[19](失效的后果是故障)。这条注解深刻说明了failure(失效)发展下去便会变成故障(fault)。

结束语

“术语是传递知识、技术和不同语种之间概念的工具。”[22]概念是不受语种限制的,但会受到不同分类的社会或文化背景的影响[23]。比喻中的借喻和隐喻在术语工作中的概念协调(concept harmonization)和术语协调(term harmonization)[23-24]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5版.商务印书馆,2005.

[2]冯志伟.术语命名中的隐喻.科技术语研究,2006(3):19-20.

[3]丁一.术语命名须应对汉语环境.中国科技术语,2007(6):39-40.

[4]吴同,刘一凡.防火墙、以太网、IP协议、万维网等术语的命名有损于汉语环境吗?中国科技术语,2008(2):35-36.

[5]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6版.商务印书馆,2004.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GB/T 15237.1—2000术语工作.

[8]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彭铮良.网络安全技术与黑客攻击威胁.国际电子报,1998-10-12(3).

[10]萧文贵等编译.邵大勋审订.英俄汉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详解辞典.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11]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100.

[1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3]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商务印书馆,2003.

[15]牛津计算机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Webster餾 Universal College Dictionary.1997.

[17]Merriam瞁ebster餾 Collegiate Dictionary Eleventh edition.2003.

[18]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Eleventh Edition Revised.2006.

[19]International Standard 50(191).Chapter 191 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First edition.1990.

[20]GB 3187—19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

[21]GB 3187—1994.可靠性.维修性术语(代替GB 3187—82).

[22]冯志伟.现代术语学的主要流派.科技术语研究,2001(1):34.

[23]ISO睮EC SC36 WG7.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FAQ).Question: What is a concept?.

[24]GB/T 16786—1997.术语工作.

宋子寿:中国老教授学会,710048

猜你喜欢

隐喻
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隐喻探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汉韩“风/바람”的隐喻对比研究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一滴水里的隐喻
“足”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