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匆匆那年》缘何畅销

2009-05-25孙琳菲

出版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实体书流水账装帧

孙琳菲

我和九夜茴及《匆匆那年》

作为一名编辑,要想策划一本畅销书,首先自己要真的喜欢这个选题,如果自己对这个选题没有兴趣,即使想到它今后可能会出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很难成功。

第一次看到《匆匆那年》,是在一个论坛,那时,九夜茴正在各大网站论坛连载此稿,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好评和追捧。我只看了“引”就一下被它吸引住了,当时立刻觉得这段话肯定能成为80后的代言,看了后面的正文后,就开始每天在论坛上追看更新,由喜欢开始,才有了我想把它出版成书的想法。联系到九夜茴后才知道,我早已经不是这样想的第一人了,在我之前已经有至少5家很知名的出版社和出版商联系过她,都表示有出版意向。我也知道,和其他社的编辑相比,无论是从编辑经验还是从给予作者的出版条件,我都不是突出的。这就不得不说和作者接触的秘诀——诚信。

九夜茴是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相同的成长求学经历,使我们一下成了好朋友。在聊天过程中,我从没有向她大夸我们出版社的优势,或者揭露别家的短处,而是对图书的出版形势和策划计划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像朋友一样,对作品和出版道路提出合理的建议。我所答应她的许诺没有一个是不能兑现的,不对作者开空头支票是我个人也是人民出版社的做事准则,也许正是这点让九夜茴觉得我诚实可靠,并最终在众多出版社及出版商中间,选择了人民出版社。

畅销书的诞生

从2006年我做编辑工作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我要做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才能畅销。于是,我经常关注畅销榜单,并从榜单上挑一些买回家学习。就这样直到2007年,我看到了《匆匆那年》。自己都被迷得每天追看网上的更新,那些90年代的口头语、90年代的冰棍、学生时代的小情感都已经随着岁月消失了,是《匆匆那年》细腻的文笔让我想到了十年前的自己,我觉得自己终于遇到我想做的书了。

当我颤颤巍巍地拿着修改推敲了多遍的“《匆匆那年》策划方案”拿给领导看的时候,还好,虽然他们对这个不知名的作者还有我这个没经验的编辑表示忧虑,但还是给予了我很大力度的支持。

于是我便大刀阔斧的开始了,首先确定读者群,做有针对的宣传。青春文学的读者大都为15-30岁年龄段,我自己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以比较容易抓住读者群特点,琢磨他们最经常光顾的网站、论坛、喜欢的广告形式,在这些地方下功夫,并且确定时间计划,进行轮式宣传。每轮确定一个新颖的宣传点,爆出一些新的读者感兴趣的花絮。

当然这些也要根据不同作者的风格来决定,为作者量身打造,效果才是最好。例如九夜茴性格比较开朗、健谈,我们就尽量多的给她安排访谈和各种活动。针对她擅长素描的特点,我们在打造她的新书《花开半夏》的时候,便想到让她亲自手绘书中插图,亲自手写扉页文字。这个想法在成书后,不但在书的外观上让读者感到惊艳,实际收到的市场反馈也非常惊人。读者看到她的笔迹感到亲切万分,她的多才多艺也赢得了更多读者的青睐。

在《匆匆那年》整个筹划过程中,封面装帧设计也是我比较花心思的环节。《匆匆那年》的封面曾经被许多媒体单独报道过,封面华丽、腰封独特。我一直觉得一本书的封面及整体装帧非常重要,封面装帧精美放在书店格外引人注意,让读者有翻看的欲望,也有助于提高图书的档次。

满眼的网络小说,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天涯社区、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原创网,这些原创小说发表的平台有十几家,许多图书策划编辑在这些网站上蹲守,点击率在前列的统统收入囊中。这些知名原创网站也有专门的出版组,把自家受欢迎的小说收为代理,推销给各出版社。每天不知有多少网络原创文学签约出版,这似乎成为了近两年文学图书出版最主流的模式。然而这么庞大的数目中,真正能在实体书店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有多少呢,能跻身畅销书榜单的又有多少呢。许多在网络上大红大紫的作品,在实体书店却悄无声息。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络文学和实体书吸引人的亮点相差很多,这也正是考验编辑筛选眼力的关键。

“和n个男友或女友交往的流水账式故事”、“跨越十几年包含失恋、离职等的个人坎坷奋斗史”、“婆媳之间关系交战的八卦”,这些文章虽然在标题用词上吸引读者眼球,内容却是流水账般简陋,只适合网友在工作学习之余找个乐儿,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买这些八卦小事。在实体书店就恰恰相反,读者购买时会更注重文学性,这些网络流水账自然也就在书店中悄无声息了。

而《匆匆那年》则不同,全书把每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纠葛描写得非常真实,我自己以及很多读者看过后都觉得和自己的经历竟然那么相似,这才是80后的真正青春。除了情节上真实,贴近生活之外,全书对每个人物的心理描写都细腻深刻,让读者完全沉浸在主人公的经历当中,为他喜,为他忧,想到自己尘封的青春往事。也许这就是我一眼就看中《匆匆那年》,并坚定把他出版成实体书的原因。

所以,编辑选择网络小说选题的时候,必定是要擦亮眼睛,网络上的高点击率并不一定是实体书高销量的保障。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实体书流水账装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借阅创新模式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