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年积淀,羽化成蝶

2009-05-25张倩影

出版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青岛出版社图书

张倩影

“青岛是一片适合名牌生长发展的土壤”,应该没有人怀疑这句话。从海尔、海信,到青啤、双星,再到澳柯玛,现在青岛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最集中、实施名牌战略最成功的城市,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因此,外界把青岛的品牌经济称为“青岛现象”。经济与文化总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品牌”辈出的青岛,在文化品牌的经营上应该说也是风生水起。

前不久刚刚挂牌的青岛出版集团,高调迈出了全国副省级城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在转企改制大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领导评价说,青岛出版集团转企改制是个标志性事件,因为青岛出版集团是目前国内出版媒体业态形式最全的几家之一,它的改制对于全国城市出版业的改革应该说开了个好头。

集团化架构与管理,加速出版社的羽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出版业接轨,参与市场竞争,逐渐成为出版业的共识。于是,加快体制改革,加强参与市场竞争的力度,在经营理念、方式和产业化思路上寻求根本性的变革,转企、改制、市场主体、集团、上市,成为出版界一条渐趋清晰的发展路径。而青岛出版社正是顺着这样的路径一路走来,并实现了自己的“集团梦”。

青岛出版社在成立集团之前,就通过出版资源的横向联合和编印发流程的纵向一体化,凭借“小、灵、快”的特点很快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为成立集团奠定了基础。据了解,2008年,青岛出版社总资产已达到15.26亿元。那时的青岛出版社虽未号称出版集团,但事实上它已经在以集团式的方式发展,并具备了出版集团的雏形与实际操作的潜力。当时青岛出版社已拥有了图书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青岛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人民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财经日报社、商周刊社、青岛出版艺术馆、青岛翰墨泉出版物流有限公司等十多个下属机构,是国内少数拥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六大出版形态的出版单位之一。

与此同时,青岛出版社各所属部门实行了模拟法人经营,对部门领导实行模拟年薪制,引导部门负责人积极转变角色,从“战斗员”向“指挥员”过渡,逐步担负起二级管理者的职责,为集团化打牢了基础。

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编辑高继民认为,“在出版业发展中,未来胜出的一定是全媒体集团。”在此种认识之下,青岛出版集团给自己的定位是打造一个全媒体集团。现在看来已初具规模,除拥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六大出版形态外,集团还拥有出版、印制、发行、物流,形成了出版产业的上、中、下游全覆盖的集团架构,这在目前的出版集团中也是很少有的。

有人用“水到渠成”来形容青岛出版集团的成立,这种通过内涵式发展而形成的出版集团,相对于行政审批的出版集团而言,其决策更为迅捷,市场反应能力更强,也更容易形成合力。目前,只要解决融资、地域保护等一系列政策限制,产权得到明晰,它们将会迅速成长为生命力极强的出版集团。

三步改革,为集团成立奠定基础

青岛出版社在推进出版战略转型,加快资本积累和品牌积累的过程中,也在适时解决和调整自身的结构性矛盾。

调整图书主业结构

2001年,在青岛出版社的图书销售收入中,一般图书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在品种结构中,重点图书尚未形成特色品牌;在初版书与重印书结构中,重印、再版率偏低,仅为25%,达不到积累资源、滚动发展的作用。这种不合理的出版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青岛出版社图书主业的发展节奏和速度。于是青岛出版社首先从调整图书主业结构出发,坚持一手抓教材、上教辅,一手抓市场书,同时加大了内部经济杠杆的调控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岛版教育类、生活类、少儿类、社科人文类图书的市场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图书出版主业快速发展,打破了地方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出书格局,迈进了良性发展周期。现在,青岛出版社教材、教辅与市场图书的比例调整到了5.5:4.5。2009年青岛出版社在图书出版方面的目标是突破3个亿。而生活类图书也将成为新亮点,目标是实现1700万~1900万元的增长。

创新内部组织结构

经过对图书主业结构的调整后,在图书主业初具特色的基础上,其决策层把发展的船头调向了专业化出版方向。整合组建教育出版、科技出版和少儿期刊三个中心,成立出版发行公司,组建独立的物流配送中心。新架构组建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角色和定位,协调与对接。为能让各中心更好地找到科学发展的路子,其决策层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化原则,力求减少内部竞争和消耗,形成集约规模,达到“效益化、专业化、优势化、品牌化”的目的。

改革内部机制和流程再造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就要看其利润的持续增长能力和合理的利润结构。在一番分析比较之后,决策层把改革快刀再次砍向了内部机制和流程再造,开始着手研究事业部制度、工作室制度,鼓励各中心、编辑部尝试多元化投资模式,试行良性负债经营、内部贴息贷款等资本运营方式,管理体系不断从垂直向扁平化过渡。更为关键的是,下决心调整了目标责任制的激励导向,将薪酬分配由注重与销售收入挂钩,大力度地转向与利润挂钩。合理的利润结构,成为青岛出版社的生命力所在。

同时,青岛出版社在内部管理机制和体制上全面开展市场化运行机制:实施部门模拟法人经营方式;编辑部门和发行部门之间实行市场化对接,基本解决了编发矛盾、职责不清的问题;编辑部门和印制部门之间实行市场化运作,真正做到编辑部门对成本负责,印制部门对质量、工期负责。2008年初,顺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教育出版中心的基础上,又组建了青岛出版社教育分社及青岛教育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教育出版板块率先实行了公司化运作,为青岛出版社整体改企转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多元化经营,为主业发展提供了资本支撑

作为一个城市出版社,资本和资源对发展的束缚显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谁的资本雄厚,谁离市场的机会就近。青岛出版社的高层很早就认识到了资本的重要性,早在2005年,其决策层就提出了“加快出版战略转型,加速资本积累和品牌积累”的发展思路。

综观青岛出版集团的产业布局,除图书主业之外,旗下的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人民印刷有限公司,经过自身的改革调整,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的市场发展轨道。2008年,青岛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利润2535万元,同比增长12.93%。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青岛市新华书店就划归了出版社,使青岛出版社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为出版社的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据了解,2008年青岛社图书实洋为2.705亿,而其中1/3的销售来自青岛市店,由此可见“前店后厂”对出版社的发行有着多大的促进作用。

青岛人民印刷有限公司2007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OTCBB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海外融资的印刷企业。2008年公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实现销售2.6亿元,同比增长4.5%,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基础上,青岛出版社还尝试进行一些资本运作。2002年购买了光大银行550万股内部股票,目前已增值近2倍。同时,在国内地产发展的早期阶段大胆涉足地产行业,分别在青岛的几个繁华市区,购置土地或成品楼层,均成功实现了大幅增值。如利用土地入股,与专业公司联合开发了海尔路商住两用的房产项目。在2007年,为集团实现了5300万元的收入,2008年即达到了1个亿。

在房地产运营过程中,集团还购进了即墨市南泉镇土地,自建了南泉物流公司。2008年3月,物流基地正式建成,并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

另外,集团主办的青岛出版艺术馆的“俄罗斯油画展”已连续开展了9次,目前已成为青岛市的文化品牌。

几年来,青岛出版社不断创新,培育了多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为图书主业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撑。

清晰的目标,为集团发展注入了动力

青岛出版集团成立后,可以思考的空间在不断拓展,可以做的事也在逐渐增多。据悉,集团下一步将在转企改制、资产整体评估、资产重组、多元化发展、跨区域经营等多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首先是在尽快解决职工身份问题。据了解,对于出版社的事业身份人员,在改制中有两种方式供其自由选择,一是把现在的身份“冻结”,“裸体”进入集团(企业),在集团工作期间,一切福利待遇按企业形式分配。此类人员退休时,再对其身份进行“结冻“,恢复其事业人员的身份,同时退休后的福利待遇按“冻结”时标准发放。在其事业身份“冻结”期间,所有有关职称、级别等都不再变化。另外一种就是完全抛下事业人员的身份进入集团,这部分人员的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随在企业时的变化而变化,退休时按当时的身份与待遇进行,同时对其放弃事业人员身份进行一次性补偿。由于给了大家充分的选择自由,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员工的利益,所以人员身份的置换在青岛社就显得异乎寻常地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问题。

其次是清产核资,对集团资产进行整体评估。据了解,目前已基本完成。这种速度应该得益于青岛社2002年就上线了ERP,出版社一切的数据和流程都一目了然,现代化的管理使清产核资这一过程变得很容易。

第三步是注册股份公司。青岛出版集团将在各公司内部盘活存量资产,选择规模适中、资本优良的板块,逐步进行公司化改造或股份制改造,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竞争力。据悉,现在的教育出版传媒公司将从集团划分出去,为上市做准备。

第四步通过资产重组,在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集团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按一定比例鼓励职工持股,实现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激励。在条件具备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装上市,拓展投融资渠道。

第五步是在母公司内部,进行机构重建与流程再造,并考虑加大多元跨区域经营。据高继民透露,集团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先在济南与北京设立分公司,之后还将通过兼并或重组的方式建立更多的外地出版机构。高继民表示,如果有适当的机会,也不排除与其他出版企业合作的可能。

第六步继续强调多元化发展。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培育多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站在战略转型的新起点上,青岛出版集团充满了创造性张力,其后创新发展道路更值得我们期待。

猜你喜欢

青岛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青岛明月申牌?
石油工业出版社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