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

2009-05-22程晨枫

学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程晨枫

“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这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的论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逐步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电脑知识的掌握对教师越显重要。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了使中小学教师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当务之急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的,这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怎样能使这个过程科学化,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不高,只能使整个过程事倍功半,甚至误人子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否则,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

在课堂这个充满活力的情境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优化。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信息单向传输的模式,使课堂变成一个“教学信息交换的过程”。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表现为信息源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都是信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更使信息显得多端性和多样化;其次,各类信息之间形成多种模式的交换关系,使得多种方向和形式的教育信息传输融为一体,教与学两个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种多元化、多端性的信息交换、交互、交错的过程中,学生焕发了自主精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创新教学的需要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培育创造性思维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国际竞争更加依赖创新人才。而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依靠教师,只有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善于创新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快速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

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主要考查教师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要看上课时是否运用信息技术,还要看教师是否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资源,即如何把提高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从而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因此,每位中小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自己能学好信息技术而且必须学好的思想意识。课件制作并不是计算机老师一个人的事,每位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