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五大美男的悲惨结局

2009-05-22

国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潘安梁武帝太子

潘安:被诛灭三族

潘安(247-300)是西晋文学的代表,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有大批少女老妇追着他,又是献花,又是献果。潘安每次回家时,都能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潘安虽是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司马炎建立西晋后,22岁的潘安任太尉贾充的属吏,做了一篇《藉田赋》,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朝中大臣的嫉妒,由于他们从中作梗,潘安十年没有升迁。

潘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黄门侍郎,很多年都只是个七品小县令。虽然怀才不遇,潘安还是勤政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年)前后,回洛阳做京官,参与了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曾经恃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其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

此时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之时。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也被搅入其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皇族一起发动兵变,入宫除尽贾氏党羽,史称“八王之乱”。潘安从前就得罪过赵王,赵王夺权成功后,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卫玠:被“粉丝”看死

卫玠(285-312年)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生活在这个崇尚阴柔之美的时代,卫玠“花一般娇,粉一般嫩”,皮肤白晳如玉。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到洛阳街上游玩,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街上行人纷纷赞叹:“谁家璧人!”因此史书常以“卫璧人”称之。

卫玠的美超越了性别,他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是当时有名的帅哥,但每当他看到卫玠时总会自惭形秽,叹息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每次和卫玠一起出游,总会说“与玠同游,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珠玉在侧”的卫玠还是一位辩论高手,谈起老庄玄学来,能让当时最负盛名的清谈高手王澄于瞬间绝倒三次,差点得了脑溢血。而他的爱好也匪夷所思,比如驯牛,比如烹调,比如纺棉纱——那时所有棉花都要途经西域传入,非常珍稀,只有士族才能享用。无聊时,卫玠喜欢在书房专辟一角,数日不打扫,积满灰尘后,看老鼠跑来跑去,在灰尘上留下细细足印的样子。再无聊时,就采集茶叶,收集昆虫翅膀。

卫玠之死在现代人看来就像一个笑话。由于他每次出门都会造成交通瘫痪,所以后来他的父亲就禁止他出门。一次,他有事去下都,那里的人们听说卫玠来了,争相观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观者如堵墙”,其轰动效果是现在任何一个明星都无法比拟的。本就体质孱弱的卫玠“体不堪劳”,回家后一病不起,驾鹤西归去了,留下“看杀卫玠”的典故。

独孤信:饮鸩自尽

独孤信是五胡乱华时的一个著名帅哥,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他出生在一个鲜卑小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父亲独孤库英勇豪爽,当地民众无不敬服;母亲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大概是因为优生人才,风度翩翩,史称他“美容仪,善骑射”。

关于他最有名的传说是:有一天,独孤信骑马到城外打猎,回家时晚风吹歪了帽子,牵黄擎苍,鲜衣怒马,这场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酷。第二天,便见满城的男子都歪戴着帽子。在草原上长大的独孤信,初投葛荣帐下时还非常年轻,人们时时能看到穿着奇特服饰的独孤信,这种另类打扮为其挣得了一个美名:独孤郎。

在魏分东西之际,独孤信选择了西魏。此后,他苦苦跟随宇文泰这几十年之久,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竭诚尽忠。后来,宇文氏建立了自己的天下,独孤信也因此从西魏末相变为北周开国元勋。

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开国元老一样,独孤信虽辛苦一生,功勋卓著,竟不得善终。西魏末年,他始遭嫌忌,虽官爵累加,权力却被架空;到北周开国之际,竟被迫饮鸩自尽,溘然逝去。

沈约:忧郁而死

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的句子,“沈腰”指的是南朝齐梁时一位美男“沈约”,他“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从此以后,“沈腰”就被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沈约(441-513年)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母亲担心他的身体,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帮助梁武帝(高祖)萧衍谋划和夺取齐朝,建立梁朝。沈约给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于是沈约被梁武帝任时分封为“建昌县侯”,把他的母亲谢氏封为“建昌国大夫人”。

梁国建立的第二年,沈约的母亲去世,梁武帝亲自上门吊丧,进行慰勉,封赏并挽留沈约继续工作。沈约地位极端显赫,自己却非常朴素,每次被加官,他总是推辞再三再四……

沈约一直战战兢兢,勤谨为官,还是不能免祸。后来,因为几次谈话不合梁武帝的胃口,梁武帝对他很不满,沈约于是忧惧而死。

裴楷:死前现异兆

裴楷,容仪俊爽,时人称他为“玉人”。他的风采,虽起于容貌,却真正发自他的才华、气度和修养。据史书记载:裴楷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他的父亲是冀州刺史裴徽,素喜结交名士。是以裴家门庭中,文人骚客往来不绝。裴楷天资聪颖,自小又耳濡目染了种种风雅,也难怪才识过人。

出身名门更兼才华出众,裴楷仕途相当得意,一步步当到类似于宰相的中书令。

西晋刚建立时,武帝司马炎曾在朝中占卦,想测测晋朝气数如何。孰料所得卦象竟然是“一”。武帝拂然不悦,惟有博闻强识的裴楷,从容上前,奏道:“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他的解释出自《老子》及其注文,“一”是“数之始,物之极”,是万物的本原和归宿。虽然卦象中的“一”不同于玄学中的“一”,但裴楷急中生智,偷换了概念。晋武帝终于释然,群臣亦叹服他的机敏和博学。

以裴楷的见识和德操,既不愿如潘安那样扭曲自己,亦无心学钟会的追名逐利。然而,纵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亦无法避免不测之祸。

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后,贾后诛杀杨骏。只因是杨骏的姻亲,无辜的裴楷竟被收捕下狱。当真是一位“玉人”,生死攸关都面不改色,只是索要纸笔,从容与亲友诀别。或许,精于玄理的他,对富贵生死都是豁达淡然的。

幸好转眼间柳暗花明。在侍中傅祗的极力救护下,裴楷最终只是被免去官职。接下来,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共同辅政。偏偏他们又是裴楷的姻亲,又都出于欣赏而想重用他。裴楷却清醒得很,拒绝了唾手可得的爵位,反而请求离开京师,去当地方官。智者固然能够见微知著,但到底晚了一步。就在当晚,楚王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和卫瓘,裴楷也被列入了必杀的黑名单。他又一次身不由己地卷进旋涡。那晚,他单车入城,躲在岳父王浑家,一夜间换了八个藏身之所。

翌日,楚王司马玮因“矫诏”而被杀。九死一生的裴楷又一次加官进爵,与张华等人共掌朝政。此时,历经两次生死,又痛失爱子的裴楷,早已参透了宦海无边,福祸无常。他真的倦了。但抽身而退又谈何容易?即使连他的岳父都出面劝皇帝让他引退,却始终不能如他所愿。他的日子已所剩不多。家中的厨子忽然发现米下锅后,不是变成拳头的形状,就是化成血,有时还变成蔓青菜。难道,是上天要带走玉人吗?不久,裴楷当真去世了,时年55岁。

猜你喜欢

潘安梁武帝太子
《夏天》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汉语四声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貌比潘安”从何而来
北太子湖
梁武帝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