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改善地方高职生不良人际交往的新途径

2009-05-20潘奕辰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新途径团体辅导人际交往

潘奕辰

摘要: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目前人际关系不良是高职生面对的最苦恼的问题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如何经济有效的改善高职生不良的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提出可以充分利用高职生生活和学习往往以班团体为主的优势,开展团体辅导来改善高职生的不良交往,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团体辅导 人际交往 高职生 新途径

一、 前言

人的社会性使得人际交往成为我们在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罗斯福也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可见人际交往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人们某些需要的满足就会遭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大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健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以后幸福生活、成功事业的前提。近几年,高职教育在我国飞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其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许多调查显示,人际关系不良是高职生面对的最苦恼的问题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郑艳球等[1]对浙江省四所高职院校248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果显示,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占38.03%,其中具有中等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75%,分布的因子项主要为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和抑郁。吕久燕[2]通过问卷调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所困扰:人际关系问题占39.3%,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情感问题占28.5%,居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学习问题,占16%,它们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顾锡宏等[3]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的机电、计算机、财会、英语等各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试,结果,心理问题相当严重的占总人数的12.6%,主要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敌对心理、偏执心理、恐怖心理等方面表现得比较严重。鲁挥等[4]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312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8%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对。周卓轸等[5]对其校计算机、机电、财会、英语、电子商务五个专业的800名学生,进行SCL-90量表测查,结果心理问题相当重的占12 %,主要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敌对心理、偏执心理、恐怖心理等方面表现得比较严重。

目前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工具大多采用的是SCL-90症状量表,得出的结论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虽然其中高职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尽相同,但症状较明显的,无一例外都包括有人际交往不良问题。

二、高职生人际交往不良表现

从许多调查中可以看出高职生的不良人际交往有着许多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不敢交往

有一部分高职生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两眼不敢正视对方;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更感到恐惧,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表现自己。严重的可导致社交恐惧症。

2.不愿交往

有的高职生群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与事漠不关心;高兴、开心就愿意交往,否则就距人于千里之外。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宽容,甚至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有的人遇事总是回避退让,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他们自我封闭,但又特别敏感,喜欢独往独来,不愿与人交往。

3.不善交往

有的高职生不善于了解和掌握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善于有效沟通,甚至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有些高职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注意交往的原则,有时容易伤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个人习惯。这些表现都影响了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往。

从以往的调查数据看,不敢交往和不愿交往的是少数,大多数的问题还是不善交往。现在,随着网络已逐渐融入到高职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容易使学生容易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渐渐疏离现实生活,高职生中更是出现了网络交往的热衷化和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倾向。

三、团体辅导的有效应用

团体辅导(group guidallce)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认识他人、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助人过程。可以说,已经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团体辅导在国外的有效应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内科医生普拉特就将20多位肺病患者组成一个团体,开展团体咨询,他也被认为是团体咨询与集体心理治疗的先驱。团体辅导真正迅速发展并走向实用是在二战期间,大量受到战争创伤的士兵出现精神障碍,心里疾病发病率非常高,而当时的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医生人数远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治疗方法得以广泛应用。五十年代,行为治疗开始兴起,美国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家拉扎勒斯首先将以学习为基础的行为疗法应用于集体心理治疗,受到高度重视。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里学兴起,其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倡导“人类潜能运动”,其中心概念是人的自我实现。特别是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部门的欢迎。七八十年代,各种团体辅导活动在美国和日本迅速发展,一些临床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将其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治疗,以及对普通正常的青少年预防心理与行为问题之中。八十年代后,团体辅导在青少年成长中作用有了大量临床实践与研究报告,九十年代以来,发展性团体辅导进一步受到重视。

(二)团体辅导在国内的有效应用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给我国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震荡,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心里咨询与治疗在我国大陆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个别咨询的开展比团体辅导更为普遍。

目前我国的团体辅导研究,绝大部分是关于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除了用于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开始应用于正常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日益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张运生[6]在自我意识团体辅导克服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研究中发现,有焦虑情绪的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自我意识团体辅导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差异非常显著: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因子得分差异非常显著;问卷调查显示,辅导对象认为辅导效果很好或较好。彭贤[7]在两性交往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经过为期6周的改善两性交往的训练后,症状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测试结果多数测试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

近几年团体辅导也逐步在其他群体得以应用。李文权等[8]通过系统式团体辅导改善1例嫌弃儿同伴关系。辅导后,嫌弃儿的同伴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课堂内外表现改观,自我评价提高。关一航[9]在通过团体辅导对在押罪犯抑郁症进行心理矫治的研究中,采用认知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对患有抑郁症的10名治疗组成员进行认知训练,注意安慰剂组只接受关注,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处理。统计结果显示,三组成员在不同治疗条件下,其抑郁症状的改变情况有较大差异。杨筱筠等[10]发现,经过自尊团体辅导后,干预组士兵的自尊水平有明显提高,缺陷感量表的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分值都有增加。辅导前后差异显著(P<0.01),说明在日常的军事生活环境下采用自尊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士兵的自尊水平有一定作用。

四、用团体辅导改善高职生的不良人际交往的思考

高职学校可以说完全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其办学目标突出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目前高职学生来源分数较低,文化底蕴较薄弱,这种先天条件的不足,以及学校相应措施的脱节,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呈现递增趋势,人际交往不良也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职院校发展还很不均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主要是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讲座、个别心理咨询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少、时间短、参加人数有限,又主要是理论性知识,还不能达到真正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面对目前高职生的种种不良人际交往,这些途径的作用就显得不太明显和有效。考虑到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主要是班级管理为主,每个班的人数一般在40人左右,平时集体活动和上课都是以班级为主的形式参与,是一个个自然的团体,而且班级一旦在进校时按专业分好后,一般中途不会有变动,人员稳定,这些先天的优势都很适合做团体辅导。

作为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治疗方法,团体辅导能够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优势,那么如果用此方法来改善高职生不良的人际交往,无疑将会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际交往总归是与人打交道的问题,如果脱离了在人群里面去解决未免有点舍本逐末,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辅导确实有其特有的意义。一方面,团体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念,从而可以提高辅导的效率;另一方面,团体对于成员的改变和成长提供了一种更类似实际生活的环境。团体辅导中特有的开放、宽容的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问题,重视学员的自我感受,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的人际环境,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并且有利于成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这些都期待更多实证研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郑艳球,方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105-107

[2]吕久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27-28

[3]顾锡宏,乔维德.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47-50

[4]鲁挥等.襄樊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6):48-50

[5]周卓轸,黄天明.高职学生SCL-90测试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04):103-104

[6]张运生.自我意识团体辅导克服大学生焦虑情绪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48

[7]彭贤.两性交往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52—455

[8]李文权,李辉,赵旭东.系统式团体辅导干预嫌弃儿1例报告[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16—117

[9]关一航.通过团体辅导对在押罪犯抑郁症进行心理矫治.理论界[J].2005(12):106-107.

[10]杨筱筠等.自尊团体辅导在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2):121-123

猜你喜欢

新途径团体辅导人际交往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意蕴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新闻传播网络化的新途径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