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

2009-05-20程荣华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有偿体育产业

孔 博 程荣华

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的同时也为高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提供了场所。体育场地是创办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开展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高等院校的管理和运作正日益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

一、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现状

1、有发展体育产业的理念,但不够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校拥有相对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也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思想还不够开放,而且还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2、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体制,但制定不够完善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一般都安排给体育部门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这些只是在实践中发展体育经济经验的总结,理论上并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校体育市场。

3、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市场,但开放不够完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不断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迅速的发展着。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4、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赞助,但运作不够充分

高校体育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促进高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经济寻找到一定的商业赞助,如,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命名比赛,由赞助商提供印有企业和品牌名字的比赛服装,在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的横幅等,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

1、保证教学训练是高校场馆资源有偿开放的基础

高校体育场馆是否有偿开放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场馆条件不好的院校只能把精力放在保证教学上。对于场馆资源好的学校,积极开放场馆,既能增加收入,又是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贡献。

2、有偿开放场馆的学校应努力的方向

加强科学管理,包括完善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场馆开放程序,合理安排场馆使用时间,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经营方向坚持以体育经营为主,但要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和手段,包括会员制的采用,专职场馆开发人员的配备,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等。有偿开放收入要合理使用,其中应有一定比例资金用作维修和保养,为场馆有偿开放的长远发展打基础。多建设群众喜爱并且赢利较好的体育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羽毛球或乒乓球室等,适应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经营项目。要加强管理,对有限的场馆资源更要加倍保养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教学训练工作正常开展。

三、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场地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不少学校因缺乏和体育部门积极配合, 象农村修住宅一样,有多少钱就造多大面积,所以不少的场地存在着设施上的不全和管理上的不方便。通过有偿服务,专人管理,可以将不少自由式开放的场地规化、维护和封闭,对学校体育硬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2、有利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控制式开放的面积最大。除教学竞赛训练外,因管理人员有限,现在课外活动各项目使用率不平衡。采用有偿服务后,不但七八节课可以开放,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都可以开放。不但对学生开放,也可对教职工及家属开放。

四、结论及建议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面临改革的严峻现实,由于它是特业管理行业中的特种物业管理项目,又鉴于它与社会体育场馆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探索和制定管理体系的时候,既要遵循物业管理的市场发展规律,又要满足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需要。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以物业管理体系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维护、场馆服务、环境维护等实行系统管理,以实现场馆的保值增值,其中包括依法行使物业管理职责,制定场馆管理条例,制定可量化岗位职责,公布服务承诺,专业人员培训等。其次对场馆使用计划安排实行合理分割,以实现计划内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场馆的同步发展。此项管理工作是能否建立有偿开放场馆机制的关键,应由信息化管理手段来保障。其中包括计划项管理和收费盈利项管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软件应用管理,资金管理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机制,以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稳步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中包括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进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可变数据,使之适应学校体育运动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建立承包制,责任到人。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繁多,我们就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体育部门管理模式、集体承包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租赁模式及全物业管理模式进行了了比较分析,发现采用集体承包经营方式的学校盈利状况最好,分析原因,承包者因为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在市场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自负盈亏,所以经营者能积极主动的加强经营的力度充分挖掘其创造性;而且由于承包者与学校建立起了契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行政的干预,经营者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邬义钧等编著.《产业经济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年.

[3]史忠良等.产业经济学,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4]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5]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美]伯尼、帕克豪斯、秦椿林等译. 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第3版)P365,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7]曹可强著.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8]吴超林、扬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9]胡立群著.体育产业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7月.

[10]鲍明晓著.体育产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有偿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 基本完成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对教师有偿补课要分而治之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