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上好科学课

2009-04-27保秀芬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植物动物

保秀芬

科学课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及开设科学课程的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缺乏等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科学课形同虚设,被称为“冷学科”,甚至课时被挪作他用。农村小学教师如何上好科学课,笔者有如下体会和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认识水平

学校领导应组织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培训、学习,让科学课老师多听公开课,看一些录像课,听讲座,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获得教育启迪,改进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应购买小学科学工具箱和教具,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配套的学具,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在上课、听课、评课中总结得失,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多看教师用书和教材,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理解,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法与学法,进行课程整合。要多看科学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发挥农村优势,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

1.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发现。教室不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唯一场所,要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在实际中学科学、用科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教学认识植物、动物的特点时,虽然农村孩子具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细致的观察,如果老师指导得当,学生就会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顺顺当当地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到室外(田野)观察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2)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3)观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4)下课前要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5)对观察结果要研讨汇报;(6)提出注意事项,如安全纪律、不破坏环境等。

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离学校200米处有一座清静的寺院,里面有许多花草树木;学校里有一个迷人的小花园,花园虽小,景致却很美。我们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教学三年级《寻访小动物》这课,先让学生明确观察要点:小动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外形有什么特点?正在做什么?怎样活动?观察时不伤害小动物,保护它们的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田野与小动物亲密接触,仔细观察,最后回到教室进行总结评价,研讨汇报。学生所写观察记录就是一篇篇介绍小动物的小小说明文。再如教学三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四年级的《油菜花开了》、《花的专题研究》……均可结合课文组织学生到田野与大自然接触,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一篇篇介绍树、花、叶和小动物的说明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不仅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学到不少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引导学生采集并制作植物或昆虫标本。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可结合教学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植物和昆虫标本。科学课中有许多涉及动物、植物类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农村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农作物等都是我们上课的好材料,我们应当珍惜并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宝库。例如教学《植物的根茎》一课,我组织学生到田间采集竹子叶、桃树枝、蒲公英、狗尾草、节巴草等植物,并把它们制作成标本,上课时对照书本,比较异同。再如教学《纸》这个单元,组织学生收集各种纸样,观察质地,区分用途,使学生对纸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因地制宜,制作教具

为上好科学课,我做了一个“百宝箱”,收集、保存身边一些可用于教学的材料,如饮料瓶、易拉罐、小磁铁、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塑料杯、注射器、橡胶管、玻璃片……有些东西还贴上用于哪一课的标签。其次,随时了解周围的事物,如最近农民在田里做什么农活,农田里长了什么农作物,哪些农作物刚下种,哪些农作物开始收割,当地有哪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规律(或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当地生态环境怎样……把这些内容随时记录下来,制成一份当地的自然历,可以补充到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农村学校条件差、设备简陋,器材缺乏,我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做了一些简易而实用的教具,如电路游戏板、简易计时器、简易测力器、简易肺活量测量器等,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

陆良县盘江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猜你喜欢

科学课植物动物
难忘的科学课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