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纪宝鼎》教学建议

2009-04-27赖国毅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自然段世纪文本

赖国毅

《世纪宝鼎》是“九义”教材(大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以朴实、简洁的语言介绍了“世纪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教师应依据新课程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潜能的机会,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感悟“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时代变迁等原因,小学生对“鼎”接触不多,知之甚少。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学生对“鼎”的认识,让学生感知中国的“鼎文化”,激起学生对鼎的美好情感。(1)说一说有关“鼎”字的成语,如一言九鼎、钟鸣鼎食、革故鼎新、鼎鼎有名、三足鼎立等,在阅读成语词条中感知“鼎”。(2)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形状的“鼎”,如司母戊大方鼎、楚风铸客鼎、毛公鼎等,感受中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辉煌。(3)借助多媒体介绍古代以鼎为礼进行交往的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感知“鼎”作为一种礼器的意义。(4)揭示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提出世纪宝鼎是什么?世纪宝鼎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叫世纪宝鼎?它有什么象征意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以利于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二、初读文本,感知宝鼎

“语文姓语,阅读姓读。”“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扎扎实实地把课文读通、读熟、读准,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本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感知宝鼎。(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朗读差错,把课文读流畅。(3)采取自评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朗读接龙比赛。(4)小组合作,尝试质疑、释疑、讨论、交流,如为什么叫世纪宝鼎?文章围绕“世纪宝鼎”写了几方面的内容?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内涵,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为深入文本,感悟“鼎文化”奠定了基石。

三、抓住要点,品悟宝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课文第2~4自然段重点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特征及其蕴含的意义,这是文章的要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文章要点,抓住重点词句,解读宝鼎,感悟“鼎文化”。

文章第2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述了宝鼎的外形特点,写得极有层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1)据文认鼎。用课件展示包括“世纪宝鼎”在内的各式各样的“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第2自然段,结合文章的描写,辨认“世纪宝鼎”,说说自己是如何判定它就是“世纪宝鼎”的。(2)研读评鼎。引导学生读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形象地描述“世纪宝鼎”样子的。通过引读、指名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领悟作者是抓住宝鼎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具体数字等表达方法,形象地将宝鼎介绍给大家的。(3)合作夸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向游人介绍“世纪宝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宝鼎。(4)美读赞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宝鼎,想一想联合国的外宾参观这座宝鼎时的赞叹,激发学生对宝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糅合自己的感受美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世纪宝鼎”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将深深地积淀于自己心中,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充分体验、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文章第3~4自然段,合作探究,领悟真谛: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政府为什么赠送这座“世纪宝鼎”,它有什么寓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理解“世纪宝鼎”的深刻寓意。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20世纪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和不幸,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及对美好明天的真情呼唤,加深对课题“世纪宝鼎”中的“世纪”一词的理解。

最后,创设情境,在背景音乐《祈祷》的渲染下,引导学生自由组合,置身于联合国大使馆,现场表演赠送“世纪宝鼎”实践活动,再次感知“世纪宝鼎”的形态美和它的象征意义;代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倾诉对21世纪美好愿望及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把学生的情感推至巅峰,激情诵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共振。

四、延展文本,赞美宝鼎

生活是学生自由生长的土壤,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完本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世纪宝鼎”之外,还有哪些艺术品能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请同学们查阅或上网搜寻有关资料,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卓越,体验语文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自然段世纪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秋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