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9-04-26

学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世界观政治课

李 仲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在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树立现代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敢于创新,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将来。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素质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才的问题。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其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因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祖国未来发展需要,这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合格公民。为此,应主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学思想政治课担负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去武装教育学生,造就21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相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相信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及其内在规律性,提高学生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使学生从本质上认清封建迷信等各种邪教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自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全面实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也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并做一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感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可见,导向问题是决定受教育者朝什么方向发展、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而导向作用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独特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社会主义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采用机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自觉接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抓住学生求知欲极强的特点,及时对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正确科学地引导。使学生从思想上扫除迷茫和误解,在认识上清除盲区和误区,从而端正思想、明确方向、明辨是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树立现代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教育合格公民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条件。既然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智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学习好并不等于一切都好,成绩考得高并不等于素质就高、能力就强,知识掌握的多少、深浅与能力、素质是不能划等号的。而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的喜和忧、乐与悲,以及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都是围绕着“考试”、“分数”进行的,从而把教育教学工作引入了一条死胡同:教学上,死板、教条、搞题海战术;学习上,使学生只知道埋头于书本、做题,没有应变能力,缺乏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活力。为此,我们必须克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围绕“能力”、“素质”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第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变强调知识的量为强调知识的质;变强调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变强调记忆为强调思维;变强调学会为强调会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变授之以点为点、线、面结合;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信息双向传递;变只重教师的教法为注重师生共同合作的方法等。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是加强教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为此,政治课教师应积极搞好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深入开展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生“会学”、“会用”上下功夫,以期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否则,不深入研究教材大纲、教法,不去总结探索教学规律,而只是为教而教,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的丧失。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敢于创新,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经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智慧和卓越才能的综合体现,也是促使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主动精神、健全人格、科学思维、自我教育能力、善于学习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任务,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在学生中开展以主体性教育为纽带的创新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创造技能、创造人格,力争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大纲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对中学生来说,培养创新精神表现在各个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在学习上,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既要认真学习和采纳前人已有的学习方法,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既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塑造健全的人格。

素质教育是一个关于教育的现在和未来的、具有深刻内涵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会越来越深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就越能得心应手地去操作、去运用,从而使我们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有的放矢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去教学、去管理,使学生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人格得以完善、能力得以提高、技能更加巧妙、素质更加全面,展现充分的自我。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世界观政治课
智能化的“世界观”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 提高学生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