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对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

2009-04-26罗卫军

学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体育节校运会运动会

罗卫军

摘要:通过对学校体育节代替学校运动会的研究,建立起适应课改新形势下的体育节模式。使之更灵活、全面、多角度,具有参与性与发展性,并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保持。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体现学校运动会的本质回归。

关键词:学校运动会体育节改革构想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历史前进和人类的进步,学校运动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以竞技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会,与课改形式要求和学校体育的要求发生越来越大的本质上的错位。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拟从运动会与体育节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学校体育节替代学校运动会的必然,并从中摸索出体育节构建的基本模式、策划和实施的要素。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1)比较分析法。采用我校历届田径运动会的有关资料与我校已举办的两届体育节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2)文献分析法。主要分析现行学校运动会存在的误区和产生的负面影响;

(3)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从调查分析广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节替代学校运动会的具体意向:

(4)访谈法。走访本地区的部分体育教师,了解他们对体育节的态度。

三、讨论与分析

(一)运动会与体育节的差异

学校运动会着重强调发现体育人才,检验教学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及技术水平。从竞技动动发展的趋势看,要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大约需要5-10年的系统训练,作为学校体育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实践证明,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全国和世界冠军并不是从普通中小学中培养出来的。

体育节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体育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校已举办过的两届体育节所制定的方案中就能看到,其目的主要是:培养体育兴趣,体验竞争的意识,展示学生的体育特长,增进学生的健康和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现行学校运动会的误区和负面影响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般每个学校每年都定期举行一次学校运动会。而运动会的大多数项目都是竞技运动项目。通过各年级、各班之间的比赛,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竞技运动的开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我校已举办了12届田径运动会,在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现行学校运动会也存在着不少负面影响。

1、现行学校运动会的误区

误区之一:认识上的误区——混淆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把竞技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华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获得的一次次辉煌胜利,竞技体育迅速步入我国人民的生活领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改革开放以后,传媒的发展、舆论的导向,使得竞技体育更加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人们享受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听到、说到的体育往往都是竞技体育,因为所有的体育刊物、报纸,90%左右都是竞技体育的内容,而电视、广播等提到的几乎也是如此。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竞技体育涵盖、代替整个中国体育的思维方式。在这种定式下,就形成了“竞技就是体育”的观念,把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本质功能,排挤到了十分可怜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不仅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并且在《体育法》中,从法律的角度也作了明确的界定。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它的根本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竞技体育的对象是运动员,它的根本目标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挖掘人的潜力,超越极限,与增强体质有着本质的差异。把竞技体体育混同于学校体育,必然会把学校体育引入歧途,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现行的学校运动会显然是上述以偏概全、片面认识的产物。

首先,项目设置不合理。纵观小学、中学、大学的运动会,在设置项目上严格按照竞技运动会要求进行。这些项目教材大多学生没学过,且难度大、技术性强。在不少学校的校运会中,由于项目设置得不合理,导致多数学生情趣索然,不敢问津。其次,竞赛办法限制了学生。各级校运会的参赛办法中都规定了参赛单位总人数和个人限报项目及每项限报的人数。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被排斥在校运会之外。这与筹备校运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校运会的效益甚微,其意义无法体现。第三,名次的录取降低了大多数参赛选手的热情。

2、现行校运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现行校运会片面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而漠视群众性,强调功利性而漠视教育性,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从小学到大学)就被剥夺了参加运动会去体验参与竞争的权利,抹杀了学生的体育教育的良机。从长远来看,这对提高全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素养、增强中华民族体质、落实全民健身战略计划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体育运动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类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体育成为个人享有的一项权利,体育成为个体的需要,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体育不应该是一种把活人制造成某种产品的工具,而是以尊崇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身体运动教育方式。我们应顺从潮流,尊重并努力实现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权利。参与之重要还在于只有参与才有体验,才有需要,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终身体育。

1、变校运会为体育节

体育节并不是新事物,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体育节日。学校体育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可以为我们拓展空间和时间,拓展内容与形式,使之更加精彩纷呈。由校运会变为体育节,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学校运动竞赛的本质,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展示舞台。它意味着学校运动竞赛有四个方面的根本改变:①性质的改变。由单一的运动竞赛变为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体育文化节日。②对象的改变。由面向少数具有运动才能,夺“标”有望的学生为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的全校师生员工。③目标的改变。由追求胜负、名次变为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体育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④功能的改变。由单纯的体育健身变为育体、益智、健心、促德,充分发挥体育所具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功能,从而使体育节成为联系全体师生的纽带。

2、体育节的策划

体育节较之原来的校运会要复杂得多,体育节能否成

功、师生是否愿意参加、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最关键的是组织和策划。

(1)设计的指导思想

要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体育节”的全过程,突出“四性”:①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②全面性——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通过体育与其他学科文化的相互渗透、交融,陶冶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发展;③主体性——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享受体育节的快乐,还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参与体育节的筹备组织,实施全过程,从中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④基础性——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锦标意识;强化健身与娱乐,淡化竞技,为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目标和终身体育,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

(2)体育节的基本结构

由于体育节的具体目标、内容、时间、运作方式必须根据举办学校的性质、学生的特点、校园环境、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而定,所以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固定不变的体育节结构。组织者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把体育节办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体育节能否具有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关键在于内容的确定是否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本文根据我校已举办的体育节和参考有关资料综合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健身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某项素质效果显著而简易可行、可测的身体练习,如跳花样绳、集体绳等各种形式的跳绳。②竞技性体育活动——以普及型田径、球类、棋类等项目为主的体育竞赛。③娱乐性体育活动——如体育游戏、趣味游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等。④创造性体育活动——自编操比赛或表演、体育小制作、体育绘画、体育摄影、体育征文展览与比赛。⑤观赏性体育活动——如体育表演、体育欣赏、体育录像、电影、歌曲等。⑥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其他文化互相渗透、交织、以开发、展示学生才能的各种活动,如各种活动课成果展、书法美术展、邮展、知识竞赛、演讲、文艺演出等。

体育节的组织形式要生动,不拘一格,应有所创新,避免每年都是同一形式,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体育节,动员全体学生都参加,调动全校师生参加体育节的积极性。

体育节的时间,主要视内容的多少或学校的总体安排而定。

(3)体育节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使体育节办出特色,并达到一定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要想真正把体育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大举措,设计者必须具有现代学校体育观——以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树立全民体育的观念和快乐体育的观念;变被动体育观为主动体育观,变生物体育观为综合体育观,变阶段体育观为终身体育观,使体育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结合学校教育总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模式,确立体育节的主题。③强调学生参与体育节运作的全过程。④体育节全面向全校师生,甚至学生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家长的参加将更有利于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提高学校在社区中的形象与地位,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⑤改变奖励办法。改变过去校运会以名次与金钱或物质挂钩的奖励办法,增设参与奖、创造奖、特色奖、组织奖,增设体育道德风尚奖与精神文明奖的力度,充分体现既鼓励竞争,更强调参与的宗旨。⑥体育节规模、内容、形式不搞一刀切,强调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体育节也可与学校艺术节合并,也可与学校科技节相结合。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节替代学校运动会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运动会本质回归的重大举措。体育节定位应是以全体师生为主体,以体育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

筹划体育节并不难,关键在更新观念。体育节虽不是新事物,但在学校体育中起步的历史并不长,要使它真正成为师生心目中的盛会与节日,它的内容、形式和运作办法及其内在的规律都还有待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丰富和完善。

猜你喜欢

体育节校运会运动会
阳光体育节
龟龟运动会
难忘的校运会
玉泉体育节
漫画小知识
阳光体育节
春季运动会
快来参加校运会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