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009-04-26杜建宏

学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师应意识课文

杜建宏

摘要: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语文。

关键词:营造氛围调动情感引导发现培养意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语文。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实践活动,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传统思想,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把自己看成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才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下架子,力求与学生平等,从语言行为上做起,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最大的肯定,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避免用“听懂了吗?”“你们要记住”等“权威性”的语言。教师应多用“你觉得怎么样?”“谁愿意再试一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听听老师的意见,好吗?”等话语,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

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调节作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尤为重要。文章中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章中高大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产生无限景仰。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章,产生阅读的兴趣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首先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文章和搜集到的资料。在激动人心的音乐声中讲述周总理生前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事迹,展示他受到全国人民欢迎与爱戴的画面,尽量让学生从音像资料中感悟周总理的伟人气质。接着一边播放总理逝世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的纪实录像片断,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叙述:“然而,就在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我们敬爱的总理逝世了。全国人民是多么的沉痛。在周总理遗体火化的那天,首都人民群众自发地来到长安街,与总理遗体告别。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样的导语设计,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把学生带进了沉痛哀伤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和学习课文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阅读教学策略很多,应因文而异。如教学《太阳》这类科学知识性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科学家的角色,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通过学习探讨向同学“讲授”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教学《草原》等写景的文章,可让学生当导游或解说员,,设想一下准备向游人介绍哪些方面的风景和知识;或者扮演游客的角色,设计自己会向导游咨询哪些问题。有了问题,学生就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并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动口动手参与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劳心,只是空想;真正的做只能是劳力上的劳心。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操作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光靠老师的讲解,以老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而应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融入到课文内容或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画一画、摆一摆、演一演等多种手段都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充分应用。例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我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有的小组合作朗读、讨论,有的一边默读一边指指点点,有的用画一画来区别“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的学生还摆一摆鲸睡觉的样子——“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最后让学生以鲸的角色做一个简要的自述,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手脑并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文章中的知识。

五、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文只是一个范例。课文读完后,教师应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去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要为他们解决新问题而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取舍重组等,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猜你喜欢

教师应意识课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