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2009-04-26马兴文

学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预科班发音外语

马兴文

摘要: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是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开展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了解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从而搞好民族预科生的英语教学是摆在预科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

青海民族学院预科部是个多民族学生的聚集地。我现在任教的大学预科班是由清一色的少数民族学生构成,有藏、回、蒙、土、撒拉等民族生。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不同、基础有差异,班里总有几个从未接触过外语的“民考民”的学生和几个初、高中阶段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但大部分学生则对英语一知半解,首先发音普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对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怎样让我的英语课堂在照顾到“好生”的同时特别兼顾到“差生”,不致使他们一开始就落后、甚至放弃,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难题。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这是个零起点的教材,但也有其编排上的特点:第一单元学习的是26个字母和48个音素,第二单元以后在对语音进行复习巩固的同时,逐渐加大了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认识到:

一、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觉参与意识将是实破口

为此,我在教授字母音标之前,先让班里每个人用几句英文来介绍自己,一方面提高其敢于开口说话的胆量;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借此了解以下其发音情况。结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有操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者,也有发音很怪的,更有一言不发的,任凭你怎么启发、鼓励,就是不开口,光盯着你傻笑。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纠正发音开始:我给他们详细讲解48个音素的发音特点。结合发音图和录音带,很快大部分同学的发音都纠正过来了。但不出几天,当再次叫起来时,又有不少同学重新回归到“原来的状态”:还是操一口的“青普话”还带地方怪味。这部分学生的共同问题在于元音字母的发音:一是长元音和短元音的音长音短的问题,单独读时没问题,一旦放到单词中读则不能区别;二是对有些发音嘴形开张度把握不好。鉴于此,我给有这方面问题的同学反复示范,让其观察我的嘴形;给他们讲发音要领。在记住了正确发音后,每个音背诵5个“exampleword”,以强化记忆。这一招很快见了效。如今,大家学习英语的劲头足了,也不再觉得“难以启齿”了。

二、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既讲汉语、又讲民族语(即所谓bilingual students),而其从小习得的民族语为他进一步学习其它语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能是因为其发音器官较汉族生得到更多锻炼机会,能很自然地发一些汉族学生可能觉得难发的语音。所以,一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入了门,往往发音就比较纯正、好听,这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做大-量的覆盖面宽、复现率高的练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巩固与熟练所学知识,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尊重其民族习惯,给予人文关怀是保证

有些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很强而自觉性较差。例如:经常能遇到他们用红墨水写作业。而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检查完学生背诵课文随手用批改作业的红笔登记该生的名字,他当即很不悦。原来,藏民族忌讳用红笔写人的名字。我那同事立刻向学生道歉才得以平息这场“师生怨”。而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男生往往十分“调皮”,“鬼点子”较多。如果英语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转移这一“聪明劲”到学外语、记单词上。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曾经有一个学生每次听写单词都得满分。后来偶然在一次听写中我发现他竟然将单词提前密密麻麻地写在了左手心里,这样听写时就“得心应手”了。对其严肃批评教育后,我就“应势利导”,告诉他每次我教完新单词后都及时地抄到手心里,并随时随地抽空看几眼。但到临听写前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方法果然灵,这同学至今仍在这样记单词,并且效果一直很不错。

四、要善于满足和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需要

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信心,进而促进其学习;反之则会导致其学习动力减退,甚至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其突出。

原来我喜欢当众打断学生的回答而给其纠错,但后来我发现班里一些学生变得不爱在课上发言、回答问题了。在和学生私下交谈时,有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说他喜欢英语,但又不敢在课上回答问题,害怕犯语法错误不断地被我纠正,结果害得她一节课都无心听课,感觉自己在同学们面前挺丢面子的。听到这儿,我很吃惊。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教师的反馈如果总是否定了学生的回答,其后果轻则对学生的面子构成威胁,重则会沉重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此以后,我才真正认识到在语言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当你面对的是一群特殊文化背景的孩子时。

总之,语言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当教育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它不仅需要时间、精力、耐心,更重要的是需要智慧,需要教师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规律,还要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民族生的外语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预科班发音外语
I’m a Little Teapot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基于高职教育的预科班培养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