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2009-04-26姚立新

学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学困生新课标数学知识

姚立新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在首位,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些新的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数学实践中该如何构造“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发展空间呢?

一、重视情境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式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新课,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创造出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式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讲授“圆”的概念时,我设计了一组马拉车的动画,动画中的车轮,我采用了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形等几种形状,学生通过对画面的比较,立刻明白为什么车轮用圆形,这样很自然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再如,我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用课件演示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情景。学生观察演示,思考在太阳升起的运动过程中,它和地平线间会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为学生营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算一算、猜一猜、估一估、用一用、做一做,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的亲自操作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学交流,达成共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的能力。

教师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我在讲授“由边的数量关系识别直角三角形”时,我先将学生分组,然后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火柴摆成边长为整数且周长为12的三角形,并思考哪个三角形的三边具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关系,哪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进行度量,验证自己的结论,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共同交流探讨,找到由三边的数量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同时,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共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倡导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对“学困生”的亲和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努力创设学困生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A、B、C三类练习题和问题,A类习题是必做题,题目与教材中的例题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的最基本要求,这一层次的练习即为“学困生”的作业,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引入了激励机制:每次练习或作业,能把A类题全做对的或课上将A类问题回答对的平时成绩上均加上3分,中等生和优等生各加2分和1分。以鼓励学困生多思多练。同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由此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坚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前提。从根本上说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能够自己想的,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努力创设有利学生质疑、探究、创新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时间、空间和学法指导,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材料,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快感。

教学中,我尝试推进分组教学,讲授新课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出现问题各小组内自行解决,让学生“兵教兵、兵练兵”,教师适时点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给学生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猜你喜欢

学困生新课标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