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

2009-04-26郑代昌

学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习题现实

郑代昌

摘要: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使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亲历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关键词:教学化过程数学素质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数学的关键是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不愿意学,甚至“讨厌”数学,主要原因不在于数学的抽象与深奥。而在于教学本身。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进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强调课本知识的客观性,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存储器,将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的毫无生气、冰冷干瘪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塞进其中,省略了鲜活实在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体验过程。绚丽多姿、五彩缤纷、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本来为“赏心悦目、色香味俱全”的数学“美味佳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却代之以毫无生气的维生素A、B、C、D片(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尽管它们是浓缩着人体所需元素的精华,却引不起学生的“食欲”。

过分地强调演绎体系、纯粹的逻辑方法,也给数学披上了“冷酷”的外衣。强化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则是大量的习题演练,演练的重心放在变式训练、题型套路上。致使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成为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学生不自觉地将数学与“解题”之间用等号相连接。“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非思维活动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而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与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世界的素质也没有养成。

上述原因,塑造了枯燥乏味的不良数学形象,使“没有用途”成为数学的代名词。学生对数学没兴趣,学数学没动力,成为水道渠成、顺理成章的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适时提出:数学素材应来源于学生的现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都生活在具体而实在的现实之中,数学的价值也体现在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各个方面。那么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就成为必然。

一、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

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就是将有意义的蕴涵着数学规律的现实世界的现象和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从现实背景出发引人新知识,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且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亲历知识的来龙去脉,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和充满活力的有价值的知识。数学知识与具体实在的生活现实融合在一起作为素材,克服了自身枯燥乏味的弊端,变得“血肉丰满”,易感知、好理解。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就初中数学内容而言,它们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知识”。结合生活中已有的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学习实质上是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新课标的实施,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新版的数学教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先从确定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切入,得到每个学生的座位都能用惟一的行和列,即一对数字表示的结论,然后拓展到直角坐标系。这样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终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新课标实施已近五年,有些教师却对其领会不深。认为“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过程,学生得到的仍然是前人已发现的结果,过程长而实质内容少,是浪费时间。没有认识到这一数学化过程对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种再创造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压缩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二、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

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的同时,更要注重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就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另一声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在应用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那种认为数学知识学好了自然会用的观点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因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决不是数学知识的附属产品。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决不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必须经过充分的、有意识的训练。否则,“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正如学习游泳必须置身于水中一样,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直接运用到生活现实中去。一是习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最大限度地使习题演练成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途径;二是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的请学生走出课堂,为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提供实践机会。在所学知识、方法、能力得到巩固与加强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不断深化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之后,可以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的自由时间,实地测量本市电视塔或自己所住住宅楼的高度;学习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分析“转盘”赢钱的奥秘(转盘分五十格。每格标有赢钱数或付钱数)。

近年来,尤其是《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无论新版的数学教材还是中考,其习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较好地贯彻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学生的生活现实差异很大,教材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习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现实,充分挖掘校本资源上,我们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

今天的数学。正洋溢着青春的光芒,焕发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活跃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进入科技的前沿,直接参与创造生产价值。把现实生活请进数学课堂、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已成为社会和数学发展的必然,关系到学生能否拥有一双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习题现实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