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工作不断促进输血治疗质量提高

2009-04-23杨宝成

健康必读 2009年3期
关键词:血液临床培训

杨宝成

输血是现代临床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但众所周知它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输血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输血后紫癜、循环负荷过重、移植物抗宿主病、输注无效等;另外,血液是生命之源,捐血者捐出的每一毫升血液既是挽救患者生命所需,也是一份爱心和关怀,因此节约用血,同时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使命。

因此,现代输血的至高理念是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性输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

卫生部近年多次提出临床要“科学、合理用血”,这为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血站、以及医院共同提出了临床用血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也为全国各级血站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相关指导工作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各医院血库和全体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满足了临床用血要求,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为整个医疗工作做出了贡献。

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血液认识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临床合理用血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多方的高度关注,也成为我们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卫生部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工作要求和目标,目前还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临床医生用血观念陈旧、血液知识更新欠缺:临床不合理用血、过度用血情况仍有。尽管一些地区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安全输血工作开展得相对好些,但从整体讲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仍需加强。

发达国家在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方面已先行几十年,特别是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成功经验:他们建立国家临床输血监测系统;对非必要性输血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研究涉及到合理用血的管理、对不同学科不同疾病非必要性输血的分析、非必要性输血的量化控制、非必要性输血对某些疾病的预防包括对以往红细胞输注标准的质疑等等,其内容十分广泛,为推动合理用血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为促进我国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向前发展我们有几点建议:

1要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对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对临床合理用血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对这项工作要从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因此,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来抓,要投入精力,不能轻视。要定期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要有切实开展这项工作的有效方案。

2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的组织建设,建立两级临床用血的管理机构

成立市级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市级“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可称为“市临床输血专家组”由当地血液中心、主要大医院输血科、主要用血科室的高级临床医生、高级护理人员等相关专家组成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任命。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定期检查和听取医院临床输血的基本情况汇报、监督和调查医院集中、严重的不合理用血现象和事件;培训和指导医务人员的临床输血知识等:专家组成员有权随时对辖区内任何医疗用血机构的临床输血情况进行质询指导,以便及时发现临床用血出现的突出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馈。各医院内部的“临床输血委员会”则负责本医院临床输血的指导、医护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特殊病例输血方案的确定、各科室输血合理性的定期评估等。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的主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人担任,成员应包括医院输血科,主要用血科室的高级医生和高级护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该管理体系受卫生局领导、血液中心具体负责,这样由血液及临床专家和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管理的体系能有效地实施对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管。

3充分发挥血液中心的输血指导作用

目前,要提高我国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临床输血水平,我们在大力促进医院输血科的工作提升、规范临床输血过程、更新临床医生的输血知识和理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血液中心输血指导作用、解决临床输血问题的能力。血液中心可成立“临床输血反应调查实验室”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小组”。“临床输血反应调查实验室”由专人分工负责,24小时值班,接受临床各医院的电话咨询,必要时到临床协助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确定不良反应原因,发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作用。“临床输血咨询服务小组”负责回答临床输血遇到的技术问题,指导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临床输血,对临床出现的复杂、疑难的输血病例进行上门了解、指导,并与临床医生共同探讨和制定相应的方案。这两个部门的建立对增进与临床的了解、密切关系、改善服务意义重要。

4加强临床医生的输血知识培训

临床输血水平实质上反映临床医生综合业务水平,因此为更新临床医生的输血观念,需要定期举办临床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医院,可专门派人去进行有关合理用血的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血液成份的基本知识、各种血液成份的临床应用指征、各主要学科或疾病血液使用的原则、错误用血的典型案例等等。在培训中对临床科主任的培训尤为重要,必须要让临床科室科主任掌握输血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接受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因为他们掌握着主要治疗权,负责整个科室的业务工作,因此可邀请有名望的临床输血专家或国外专家来举办临床输血高级培训班,专门面向各临床主要用血科主任培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训的内容还应包括编写一些输血工作者的使用手册、书籍等,供医护人员学习和查阅。如《临床输血基本知识》手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经验编写“临床输血指南卡等。实践表明各级医生的临床输血新知识的更新和陈旧观念转变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的关键。

5逐步增加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的功能

输血科除了要认真执行现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各类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仅以取血、储血、配发血为主的单一功能的现状,逐步向发达国家的医院学习,承担本院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培训和用血把关的工作。为此输血科应:1)要全面掌握临床合理用血的基本知识,要做到在临床合理用血的理论上强于临床。2)要积极开展临床用血情况的调查和科研工作,以掌握基本情况,积累经验。3)随着形势的发展,用血程序、用血指征标准、相关资料要实现数据化,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4)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血型参比实验室”“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室”“输血治疗实验室”等。增强为临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积极主动参与临床科室输血方案的制定、血液成分和量的选择等,以提高自身临床输血工作的综合能力。

6实现临床输血管理的数据化

临床输血管理的数据化是指临床用血的程序、用血指征标准、用血者相关数据的采集、用血结果的分析等实现计算机管理。临床输血数据化管理的目的是科学、规范临床输血,使各种血液成份不合理应用情况通过这一方式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过程,目前我们各地在对临床用血的观念、整体临床用血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这就需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去做这项工作,但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也是需要我们扎实推进的。

7积极开展临床输血科研工作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手段之一,表面看似乎简单,但涉及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疾病的基本知识、医学各学科诊断治疗学,包括本身输血医学进展等都非常广泛,传统的输血、治疗学观念和做法都在发生变化,因此积极开展临床输血调查科研工作是我们从事血液工作者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必然途径。通过大力开展临床输血调查科研工作对我们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也将产生重要作用。

现代输血在我国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大力发展医院血库工作,到努力建设地方血站、倡导无偿献血,再到大力强调血液安全、严格血液筛查和检测等,在各项工作均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认为加强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已是势在必行,我们相信通过几年的时间的努力实践,我们的临床合理用血工作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

猜你喜欢

血液临床培训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会议·培训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