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整合

2009-04-23赵新根

教师·上 2009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信息技术实验

赵新根

传统的电子类专业课堂教学,由于受设备、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睡觉之事,时有发生。而信息技术与电子类专业课程整合后的教学图文并茂,通过对图象、文字的处理,用音频、视频来模拟和演示教学动画、具体应用等,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电子专业知识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计算机具有巨大可靠的储存记忆能力,快速精确计算处理能力,重复而又可变的工作方式和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功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在许多方面节省教师的劳动,而且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提供了种种可能。以文字、声音、图片或图像、数字电影等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

2.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拓展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程序化、统一化、“批量作业”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多人提高教育的需求而同时保证教育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教学程序化、统一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及链接功能,使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各种层次、各种需求、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分层递进式教学,因材施教,各有所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主,能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3 .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驾驭能力。这里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这些资料的提取、使用既方便又灵活,只需轻轻一按键盘或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提取教学资料。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师在决定具体的方式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宜的方式传授相关知识,从而使教师可以更自如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注意力,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了问题情景,更易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程的兴趣。我们知道:学习最好的动力就是兴趣。一个人从降生之日起,都是以他整个身心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皮肤接触、用大脑思考、用心感知。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但实际应用却极其丰富多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把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一一展现出来,且展示的方法是多样的,这样就丰富了问题情景,加深了对问题现象的认识。毫无疑问,这丰富多彩的一面比传统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从而增强对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同。这样一来,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自然就能学得更好了。

(3)拓展了教学空间,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计算机内存放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料及信息,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自然也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当我们把教室中的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教师再设置适当的指导系统,学习资源的获取就更广阔无比,这些信息随时都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也可使自己的学生和互不相识的同学就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且不受时间限制。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整合

1.电子类专业课程的特点

实验和应用是电子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学好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的前提。整个电子学的发展表明:人类的电子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对自然的观察,特别是来源于实验;同时,实验和应用又是检验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真理性、实用性的标准。因此,在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和应用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使学生对所研究的电子类专业课程问题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地实验,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是在怎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电子类专业课程概念和加深对电子类专业课程应用的认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动态的电子产品工作过程、电子类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不便于观察、实验的内容,比如电子产品的信号流程、电子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微观领域中的电子现象等,我们可以在模拟时进行放大、定格、分步演示,以补实验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电子类专业课程图景,结合电子类专业课程实验,更好地理解电子类专业课程概念和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

2.整合的方法

(1)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是全部必须进行整合,有些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较简单,生活中也能经常、容易地观察、体会到,我们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而丢弃真实的东西,追求花俏、时髦。因此选取电子类专业课程整合内容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的实验,或由于受学校条件限制,无法进行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实验,传统上一直采用讲述教学,因而教学结构单一的教学内容,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二是选取那些在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其目的是顺利实现新知识的构建、更新或重建学生的电子类专业课程认识结构。例如:电子类专业课程《电视机原理》中《PAL-D解码器》一节的内容,传统上,我们是用挂图结合讲述进行教学。由于挂图小,解码器的结构复杂,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看清它们的结构,原理就更难知道清楚了。在讲工作原理时,边讲边要用粉笔画出局部信号流程,常搞得手忙脚乱,一课时根本完不成任务。如果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从教学网站下载Flash课件,并从中选取构造介绍、模拟各局部信号流程、连续不断完整模拟PAL-D解码器工作原理等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动画,再结合挂图、实物进行讲解,专业教学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教学效果好。这种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对电子类专业课程课进行整合,花时少,且方便快捷。

(2)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在事例中,动态模拟过程是其强项。动态模拟能创设优美、引人入胜的电子类专业课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例如:我在教授电子类专业课程《声像技术》第二章第二节时,是利用Flash动画展示被徐徐拉开的演出幕布,伴随着渐渐明亮的演出灯光,之后是乐队精彩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渐渐暗下来的灯光,慢慢拉上的大幕,最后弹出该段图象正常的数据量及数据传输速率,组成了一出美妙的、动人场景,然后提出:用什么方法可令远超过VCD碟容量的数据记录到VCD碟中去?把学生带入到电子类专业课程学习中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兴趣。在介绍VCD碟片结构、EDM调制时辅以诙谐的“太长了,真累!”“太窄了!”“糟糕,又迟到了!”等语言和声音和生灵活现的卡通形式,说明VCD碟片的轨道情况、EFM调制的必要性等,这样学生对电子类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深刻。模拟,既要有连续的演示,又要有分步骤的演示,只有连续的演示,不利于教师的讲解,只有分步演示则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表象。

(3)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较为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如VCD机的解码板常见故障现象是怎样的呢?如果让学生在教学网络中自己操作计算机,模拟VCD机的解码板常见故障,就很明白解码板的原理在实际维修中的运用。在局域网教学环境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又可利用“点对点”的操作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还可以利用因特网,建立个人网页使

用电子邮箱拓展教学空间。

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避免或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

有些教师为了整合的课件外观好看,加入许多装饰,偏离主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那些无谓、花俏的,与教学没有联系的信息,要避免或减少。

2.避免教学受计算机的约束,影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在信息技术与电子专业教学内容整合中,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手段,教师利用计算机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教学服务于计算机。

课程实验是真实的,是学生最可信赖的事实;计算机模拟是虚的,是以课程实验为基础,是课程实验的补充。因此,不能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课程实验。更不能由于新颖,过多、无限制地使用,任何东西,见多、用多也会令人生厌。

(责任编辑:杨予平)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信息技术实验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