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

2009-04-21冯石岗何樱超

消费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

冯石岗 何樱超

[摘 要]我党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建国前到今天,基本经历了五个阶段。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作者简介:冯石岗(1955-),男,汉族,河北冀州人。中共党员,哲学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哲学、STS、思想政治教育。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何樱超(1983-),女,汉族,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国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从建党到建国近30年间,党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概括有如下特点: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占领大学思想阵地。当时,西方各种思潮使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受到严峻的挑战,而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人了新鲜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造就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宣传者,逐渐占领了高校思想阵地。

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党重视在高校中发动党员和积极分子投身革命,号召青年学生深人社会实践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使学生认识了社会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中转变成了先进战士。

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具体的文件与成文的规定没有或很少。但是,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日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二、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铁道部派军代表陈武仲接管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在接管大会上宣布新的教育方针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取消“三民主义”和“党义”课,建立马列主义政治课。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实现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的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

建国后,高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系统地加强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1949年12月6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决议,取消了“三民主义”课,开设了《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于1953年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这是解放后学校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这成了社会主义大学与旧大学根本区别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高校初步形成了适合高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但也有偏颇之处,主要表现在将社会政治生活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也采用了政治运动的方法,有时甚至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伤害了一些知识分子。这时期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上是有着辉煌成绩的一个阶段。

三、文革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大革命,破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政治运动给高校思想政治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高校成为“文革”的主要战场,而且对全国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校成为重灾区。这说明高校政治稳定是构成和巩固全国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同时,“文革”把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左倾”推向了极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德育活动变成了政治运动,也演化成了阶级斗争,这一切都影响了这个时期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那时,红卫兵运动使学生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又是受害者。红卫兵有许多是在校的大学生,历史再次证明:青年学生是革命的先锋,但是也缺乏头脑的清醒,容易过激,不正确的引导极易被利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各项工作都有一个逐渐步入正轨并迅速发展的过程。党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三个时期:

徘徊期(1976--1978年)。在“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下,这两年一直进行错与对的讨论,没有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需求,思想政治没有进步性的发展。

转折期(1978--198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为了真正培养德才兼备、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党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改变,由原来的运动型转变为疏导型,由原来的以红代专转变为,以正确舆论为导向,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以塑造高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82年到今)。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和科学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人,社会大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普遍呈现了持续稳定的局面,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五、当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新问题,也存在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意识形态性。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人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面对同时并存的思想现象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为指导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现实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准则。

第三,“以学生为本”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与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学生为本”正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的体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工作,必然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在以学生为本的视野之下,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谈松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简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2]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葛锁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杜,1998

[4]高等教育德育的历史回顾与新世纪展望,徐文良,中国高教研究,2003

[5]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业华,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三期

[6]红军创建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朱红英,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