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09-04-21赖军平

消费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赣州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摘 要]赣州市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把赣州市的“红色旅游”培育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知名品牌,促进赣州经济及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明确政府主导,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坚持科学开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谋划经典线路,培育红色品牌;坚持对外合作,建立有效联动机制。

[关键词]赣州 红色旅游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赖军平,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南教育学院。

赣州市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提出“红色旅游”理念,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3年,国家发改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我市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赣州市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如何把赣州市的“红色旅游”培育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知名品牌,能否很好地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促进赣州经济及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摆在赣南人面前亟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新课题。

近年来,赣州红色旅游业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红色资源丰富,尚须大力开发。现有的革命斗争旧址遗迹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5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以革命遗址保留较多、影响最大的瑞金市为中心,兴国县、于都县、会昌县、石城县、宁都县为主要范围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和以大余、信丰为主要活动范围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地,总面积21157.53平方公里,占赣州国土面积的53.7%,目前还有众多革命旧址亟待开发。

二是起步早,发展速度快。赣州红色旅游业从1999年真正开始起步,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以瑞金市为中心,兴国县、于都县、会昌县、石城县、宁都县为主要范围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以大余、信丰为主要活动范围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地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是起点低,社会贡献率高。赣州红色旅游是在政府接待、传统思想教育、干部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赣州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的。在发展进程上,赣州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有了一定提高,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赣州市接待红色旅游者达328.9万人次,同比增长39.36%,红色旅游收入16.99亿元,同比增长37.86%。

笔者认为,促进赣州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政府主导,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赣州红色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开发、旅游市场的整顿规范、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以及旅游人才培养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强力主导。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既不是“政府主包”、“政府主投(投入)”,也不是“政府主干(办企业)”,而主要体现在理念、政策、协调、规划、监管上。政府的角色是“总导演”,其主要任务是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设计旅游整体形象和整体促销、提供旅游公共产品、培育旅游市场、治理旅游环境和进行市场监管等。

政府应统一协调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为旅游服务、为游客服务纳入各部门工作范围,在部门、行业的职能职责中增加为旅游服务的功能。赣州市除红色旅游资源外,绿色(森林生态游)古色(客家民俗风情游)旅游资源同样十分丰富。因此,应做到以红色旅游为主轴,带动绿色、古色旅游产品开发;以绿色、古色旅游产品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将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赣州“三色”交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

二、坚持科学开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三、谋划经典线路,培育红色品牌

发展红色旅游,编织旅游路线,无疑可以有多种选择,多种组合。经典的线路组合是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赣南红色旅游的线路布置,应该有三道黄金旅游线,或者说是“一线一圈把勺”。

一是“金扁担”旅游线:兴国于都瑞金,兴国和瑞金是箩,于都是扁担。这条线还北挑井冈山,南挑汀州城,承接闽西和井冈山两地的游客。这是井冈山干部学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参观旅游线路。二是“四星望月”(或称“五星红旗”)旅游圈:赣州于都瑞金宁都兴国。以赣南首府赣州为纲,沿于都、瑞金、宁都、兴国形成一个循环。在赣州完成赣南革命历史展览馆后,以赣州为中心,辐射兴国、宁都、瑞金、于都等主要红色景区县市,其状恰如五星红旗中的四颗小五角星拱卫颗大五角星。这条旅游线把赣南5个主要红色景区连成一个既可封闭的循环线,供游客一天走完,也可把5个县市任意变化,与周边的其他旅游区连接。如兴国联井冈山,赣州联井冈山,瑞金联闽西长汀,宁都联广昌和建宁,形成一条开放和放射性的旅游线。三是“北斗七星勺”形旅游区:大余赣州兴国宁都瑞金会昌于都等7个赣南红色文化县市,按北斗星的形状排列成了勺形旅游区,大余和赣州为勺柄,兴国、宁都、瑞金、会昌、于都为圆勺的边缘。这条旅游线目前要加强大余(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宁都(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会昌(毛泽东诗词碑园)等红色景区建设,这个天然的北斗七星,就能南经大余承广东,西经赣州揽井冈,东靠瑞金引福建,西北兴国接吉安和宁都北引龙虎山的广大客源,把赣南红色旅游推向高潮。

四、坚持对外合作,建立有效联动机制

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井冈山、赣州、瑞金、龙岩是中国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规划区,从目前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形势来看,也是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因此,“一线四地”必须树立发展红色旅游的信心和决心,不断举办、联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扩大该旅游线路的影响。“一线四地”要主动建立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互惠互利的大区域宣传营销网络,使该区域真正成为红色旅游的首选地。如赣州、瑞金、井冈山等共同举办的深圳“红色之旅”旅游推介会;2004年江西省旅游局、井冈山、瑞金等共同举办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2006年在瑞金举办的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另外,还要大力宣传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井冈山、瑞金、龙岩等地设立的教学点,如古田会议旧址群、云石山旧址、二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永新龙源口旧址群、朱毛会师旧址和纪念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等,扩大影响。

“一线四地”红色旅游对接互动发展,要发挥政治优势,共同加大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宣传;要紧扣中心,创新展陈形式,提高红色旅游的文化表现力和旅游吸引力;要宣传交通的便利,使游客了解旅游的可进入性;要做好“客家”文章,着力打造客家人寻根祭祖“摇篮”;要建设好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2]陈晓强,发展赣南旅游业的几点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2)88-90

[3]胡婷婷,袁雪平,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6,(12)

[4]钟先丽,江西红色旅游营销战略浅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4)

[5]毛日清,老区建设“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J]求实,2006,(12)

猜你喜欢

赣州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