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曲艺术对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渗透

2009-04-19赵海波

岁月·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戏曲传统艺术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明珠,戏曲艺术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艺术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由于戏曲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突出位置,堪称艺术瑰宝的戏曲艺术理应步入大学校园。

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和智慧的一种体现,它以故事表演为核心,以娱乐大众为导向,且兼容了歌舞、说唱、诗词、绘画、服饰等多种审美娱乐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综合文化艺术,引领无数人们在其中获得感性的沉醉,提供艺术的享受,培养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戏曲艺术不仅浓缩了无数中国人的悲欢离合,而且寄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道德理想和价值准则。中国人的历史在这里凝聚,中国人的生活在这里得到最为具体感性的体现。戏曲作为大众文化,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娱乐性、可看性,还要承担起解释生活、涤荡灵魂的责任,起到它的教化作用。恰如柳亚子老先生所言:“父老杂坐,乡里剧谈,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秋风五丈,悲蜀相之陨星,十二金牌,痛岳王之流血。其感化何不受之于优伶社会哉?”戏曲作为乐感文化和娱乐艺术,还透射出中华民族坚定不移、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能使人心情舒畅、昂扬奋进。戏曲精妙传奇的“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即口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表演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与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习俗、心理等十分合拍,使观众从戏曲许多叹为观止的精彩表演中,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和道德熏陶。

然而,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戏曲艺术在高校并未得到重视,大学生真正能够欣赏戏曲者只是凤毛麟角。在当代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是“僵化的、死了的东西”,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对那些喜爱戏曲的人嗤之以鼻,满眼的藐视。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由于戏曲艺术本身的博大精深,学生要欣赏它,必定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对戏曲声腔、流派、及发展脉络要有大致的了解。其二,现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崇尚外国流入的“小资”生活,听流行音乐,看网络小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却丝毫找不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子。如任其自由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戏曲的知音会越来越少,中国戏曲艺术恐怕将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普及戏曲知识,势在必行。这样做不仅对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对戏曲艺术的振兴乃至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推行,戏曲艺术在高校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许多高校及时调整教育模式,在教学上做出许多新的尝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一些高校在公共音乐课中为学生开设了民歌、戏曲课。在课上由老师为学生介绍民歌、戏曲的基础知识,并亲自教学生演唱一些传统剧目。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起到了普及、推广戏曲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通过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仿佛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子,使他们看到了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并在亲自演唱中真切地感受了戏曲艺术作为“中华国粹”的艺术魅力,并深深地为之折服。这些无疑会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从而相应地带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德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戏曲又是感性的艺术,它不仅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而且还可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戏曲的道德内容有机融化在艺术的意象形式中,润物无声地使观众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戏曲作品中有着众多的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有着诸如“三国”、“水浒”、“杨家将”、“西游记”之类耳熟能详的故事。所以,戏曲舞台上不仅有着花前月下的情爱之悦、悲欢离合的天伦之亲,也有着燕赵悲歌式时代强音。许多优秀戏曲作品演绎人生百态,弘扬正义,鞭挞丑恶,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历史。有效地发挥戏曲艺术的德育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一、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优化

艺术的形式美赋予艺术以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形式,通过引起人们的美感享受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如在传统戏曲中,有悦耳动听,追求音乐美的唱腔;有节奏铿锵,追求韵味美的念白;有动作细腻,追求形体美的做工;有扣人心弦,追求韵味美的武打。这些美的形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赋予内容以恰当的形式,更是为了创造出真实、生动的舞台形象,以实现戏曲艺术美的想象与思维、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戏曲之所以能寓教育于娱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优化,正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影响学生情感和理智的艺术的形式美。学生经常接受戏曲形式美的教育感染,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能力就经常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中,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由幸福的体验,得到感性的超越,久而久之,就造就了优化的人格心理,形成个性与共性相融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形成“极高价值的精神结构”。

综观现实生活中,艺术趣味不健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流露出低级趣味和庸俗不堪的情调;反之,艺术趣味健康,思想感情则往往是无瑕的、高尚的。因此,戏曲艺术就是要通过其独特艺术美的形式来吸引学生、陶冶学生,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趣味,帮助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

二、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

戏曲纳古今生相和世态于一台,完全称得上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全景式缩影,以致有“少读书,多看戏”,从戏中学习历史和了解社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通过欣赏戏曲作品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加深对社会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中华戏曲中有许多以恢宏壮阔的历史为题材的名段名曲。如《空城计》、《文昭关》、《捉放曹》、《白帝城》、《霸王别姬》、《将相和》、《闯王进京》、《擂鼓战金山》等,通过活灵活现的戏曲表演渲染出浓郁的历史背景,如同一面忠实的、富有艺术魅力的“镜子”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人在叫绝艺术的同时,思绪仿佛回到历史。正是中华戏曲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以丰厚雄浑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创作出许多集千古于一瞬、揽众生于一尺的艺术精品,给学生们以巨大的思想震撼力和文化认知力。中国戏曲纵横千古,气势磅礴,不仅演绎历史,同时也演绎许多动人的爱情传说故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戏中男女冲破封建枷锁,追求人间美好纯真爱情的故事,感人泪下,引人深思,同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旋律优美,唱词生动活泼,唱腔风格多样,舞台形象丰富,内容健康,褒贬分明,善恶可见,能触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传统戏曲中,体现清正廉洁、机智断案、为民伸张正义的有《七品芝麻官》、《海瑞罢官》等;体现惩恶扬善的有《除三害》等;体现护忠除奸、舍己救人的有《搜孤救孤》等;体现扶危济困、种善得福的有《锁麟囊》等。这些看似老套的传统剧目却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完全可以警后世,励今人。在传统戏曲中,也出现了许多爱国主义的剧目,它们以历史事件为题材,歌颂了剧中英雄人物的高风亮节和不畏牺牲的抗争精神。描述杨继业、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人抗击外族入侵事迹的曲目,如《李陵碑》、《岳母刺字》、《爱国魂》、《指南梦》、《风洞山》、《海国英雄记》等。剧中爱国人士坚贞不屈,崇尚节义,展现了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给大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弘扬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将是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各高校应大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中国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自然而然地成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力量。首先,应在各高校设置戏曲欣赏课,有条件的可以让大学生亲自学演唱戏曲剧目,使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戏曲艺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地引入课堂,引入到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去。让过去整天埋头苦读课本的莘莘学子,真切地认识到自己本土戏曲艺术的存在价值和教化作用,从而引导他们为祖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其次,高校还可采取比赛、演出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可以举办戏曲卡拉OK比赛,以迎合现代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调动起他们对戏曲艺术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必然会在充满学术氛围的大学校园中,形成一股良好的、健康的戏曲艺术学习氛围。第三,教育《纲要》中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大学教师在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上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各高校应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在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成功地完成戏曲艺术欣赏的传代工作。

戏曲是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在戏曲中透着一股人文精神,只要大学生抱着一颗“兴趣”之心去欣赏去学习,这种隐藏着的人文精神就会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日常思想中来。实践证明,通过戏曲艺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振兴戏曲艺术,高校责无旁贷。戏曲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的大学生需要借助优秀民族艺术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而戏曲也有赖校园高层次知识人才的接纳和延续。只要高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戏曲的艺术价值,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多看戏,多听戏,多演戏,戏曲这朵民族奇葩定会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参考文献】

[1]熊伟.谈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教育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5).

[2]王静.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3]赵景勃.从戏曲自身开掘德育的资源[J].中国戏剧,2006,(9).

[4]赵启华.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特征[J].戏曲艺术,2002,(1).

(作者简介:赵海波,河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戏曲传统艺术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纸的艺术
少年力斗传统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