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在我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翻译

2009-04-14马小燕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目的论

马小燕

[摘要]英文电影片名在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往往有不同的译名,本文对三地译名进行T对比分析,总结了其各自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指出由于三地在语言习惯、历史文化及商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观众对电影片名的口味也不甚相同,所以三地译名不尽相同。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目的论;我国内地译名;香港译名;台湾译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被引进到我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电影翻译也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钱绍昌,2000)作为一种影像艺术,电影有别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它无法像书籍、报纸一样陈列在案,让观众先睹为快,首先吸引观众的是其片名,因此片名的翻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好的译名能够使佳片锦上添花,使中等质量的影片更上一层楼;同时译名本身也给人以美感,起着‘导看的作用。”(何跃敏,1997)但是,目前片名翻译的现状却总是遭到我国翻译界众多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目前的片名翻译市场太过混乱,同一电影片名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往往有不同的译名,这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经常造成同一电影的重复观看,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来消除这种混乱。为此,笔者对大量英美影片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不同译名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三地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指出由于三地在语言习惯、历史文化及商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观众对电影片名的口味也不甚相同,所以三地译名不尽相同。

一、三地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对比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它兼有文学翻译和广告翻译的特点。既要注重美感的塑造,又要实现其广告功能,即吸引观众看电影。那么怎样的译名才能称为佳译呢?何跃敏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1997:42)。谭宝全先生(1997:119—120)强调要译出“韵味”。包惠南(200l:92)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一般主要有三种,直译(包括音译)、意译、创译。内地一般倾向于直译。在笔者收集到的从1927年到2004年的77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57部内地译名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占到了总片名的74%,采用意译和创译的片名则分别占到了17%和9%。而在香港,译者似乎更钟情于意译和创译,意译和创译分别占到了总片名的29%和38%,而直译的比例只有33%。在台湾,直译占到了50%,而意译和创译分别为21%和29%。并且,即使采用同样的翻译方法,三地的译文有时也不尽一致。比如,在采用音译法时,Ben—Hur在内地、香港和台湾被分别译为《宾虚》《宾墟》和《宾汉》。在采用直泽法时,Raging Bull在内地被译为《愤怒的公牛》,而在香港和台湾则被分别译为《狂牛》和《蛮牛》。在采用创译法时,Multiplicity在内地、香港和台湾被分别译为《复制丈夫》《三个茶煲一个佬》和《丈夫一箩筐》。

二、三地译名特点对比及原因探析

1内地译名

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内地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更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法。直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原汁原味”和“异国情调”。同时,直译具有下述优点: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保留原片名的风貌;译名与电影内容具有统一美;有助于在译语中引入新的表达。许多优秀的内地译名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传达出了原片名的意蕴。如《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角斗士》(Gladiator),《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美丽心灵》(Beautiful Mind),《狮子王》(Lion King,The),《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等。内地对直译的偏好与中国的传统译论有关,纵观中国百余年的翻译史,从“信、达、雅”到“神似”“化境”,再到今天的“忠实”“通顺”,忠实原文都是被摆在第一位的。深受此标准影响的翻译家们在翻译外国影片片名时,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尽可能忠实地反映原片名的信息内容,直译成为首选的翻译方法,影片译名通常严谨而慎重。同时,在内地,电影翻译不仅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而且也是影响国民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电影片名的翻译除考虑其商业价值外,更注重实现其信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内地译名一般比较中规中矩,译者的个人发挥较少,在翻译过程中很少使用一些过于夸张的词汇以及宣扬暴力和性的词,如“大”“狂”“血”“艳”“迷”等。

2香港译名

香港是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电影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产业,绝大多数观众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刺激、满足视觉和听觉的需要,而非受教育或提高品位。因此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译者往往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挥,使片名符合观众的口味。岳峰(2000)指出85%以上的电影片名翻译是不同程度上经过发挥、改动的,都有同化趋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让译出语的语言形式或内容适应译人语的语言文化环境而进行了改动。而进行同化操作最主要的方式是创译和意译。例如美国片Double Life 0f Veronique是波兰电影大师基耶基洛夫斯基的一部神秘唯美的宗教哲学电影,片中两个维罗尼卡的交替存在让人真幻莫辨,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一股凄美动人的神秘气氛。内地直译为《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而香港意译为《两生花》。“花”喻指该片女主人公如花的容颜与生命,“两生”指两个女主人公交织的命运,译名惟美动人。再比如美国影片Thelma&Louise在香港被创造性的翻译为《末路狂花》,看似与原片名塞尔玛和路易斯毫无关系,实则准确地揭示了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即两个善良的女性在出游时受到侵害,误而杀人,从而被迫走上犯罪和逃亡的道路,堪称为译名的精品。类似的佳译还有很多,如《人鬼情未了》(Ghost)、《护花倾情》(Bodyguard)、《壮志凌云》(Top Gun)、《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The Professional)、《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热泪伤痕》(Dolores Claiborne)、《生杀大权》(Who ShallLive and Who Shall Die)。这些片名不但为电影的票房创收做;了很大的贡献,也成为影片译名的典范。

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讲究的是眼球经济。为了吸引普通消费者观看电影,在片名翻译中译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夸张惹眼的字眼,如“狂”“大”“血”“魔”“艳”“终极”“雷霆”“魔鬼”“战警”“情陷”“激情”“疯狂”等,如The Long Kiss Good-

night《特工狂花》、Escape from New York《纽约大逃亡》、The Brutal Force《血溅虎门头》、Saving Private Ryan《雷霆救兵》、Things happening Tomorrow《迷魂艳遇》、Moulin Rouge《情陷红磨坊》等。其次,为吸引本地观众,在片名翻译中,译者有时会采用一些粤语词汇,如The Prince Diaries《走佬俏公主》、Space Jam《太空也人樽》、Dumb&Dumber《阿呆和阿瓜》、Bruce Almighty《衰鬼上帝》、Dennis the Menace《隔离屋个仔》。再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译名中好使用龙虎二字,如Junior《威龙二世》、Die Hard《虎胆龙威》、Drop Zone《越空狂龙》、Rocky III《洛奇之虎威III》。此外,香港还有一种以英文“译”英文的译法,如The Other Sister译为《爱情DIY》,TryCUS译成《Y2K大毁灭》,“DIY”和“Y2K”是两个计算机术语,“DIY”即“Do i‘yourself”(意即自己动手组装),“Y2K”就是电脑“千年虫”。香港曾被英国统治150多年,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商业化程度也很高。因而译者在翻译片名时,往往会关注片名的广告效应,常采用同化的翻译方法,并常使用一些夸张惹眼的词汇。与此同时,普通话、英语和粤语在香港共存,粤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语言,因而在片名翻译中会出现一些粤语词汇。普通的香港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英语和汉语夹杂使用,无怪乎片名中也出现中英文夹杂的情况。

3台湾泽名

在台湾,英文电影片名的译名兼有内地译名和香港译名的特点:文字表述接近于内地的译名,但还是以偏重内容为主,也就是说采取意译和创译的手段比内地要稍多一些。如Lolita在内地被直译为《洛丽塔》,而在台湾就被创造性地翻译为《一枝梨花压海棠》;American Beauty在内地被直译为《美国丽人》,在台湾被意译为《美国心·玫瑰情》。与港译相比,台湾译名要安静得多。没有那么多夸张和火爆的词汇。例如Dont Say a Word,台湾翻译:《沉默生机》,符合原片名,也点出了电影剧情;而香港翻译:《赎命密码》,大有庙街古惑仔血拼的味道。再例如A Knights Tale,台湾翻译:《骑士风云录》,香港翻译:《狂野武士》。另外,电影片名一般翻译得比较雅,常采用四字格、五字格和七字格的表达方式,如TheHouse ofthe Spirits《金色豪门》、Shakespeare in Love《莎翁情史》、Mr,Hollands Opus《春风化雨》、Meet The Parents《门当父不对》、Chocolat《浓情巧克力》、The English Patient《别问我是谁》、Lady Hamilton《忠魂鹃血离恨天》、InsideDaisy Clover《春花秋月奈何天》、From Here to Etemity《红粉忠魂未了情》等。

此外,台湾译名还有以下特点:其一,台湾的译名喜欢套用固定词汇,比较程式化。比如说,文艺爱情片偏爱“真情”“真爱”“夜未眠”“生死恋”;喜剧片多以“当家”命名;神话冒险片多以“神鬼”冠之;“豪情”“火线”“悍将”“奇兵”成了英雄的代名词;“致命”“绝命”“死亡线”则成了动作片、惊悚片的招牌。其二,明星与译名约定俗成的指涉系统。如阿诺·施瓦辛格因主演《魔鬼总动员》(Total Recall)走红后,他所主演的电影,就全在中文译名前冠上“魔鬼”二字,例如:The 6th Day译为《魔鬼复制人》、The Terminator译为《魔鬼终结者》、End 0f Days译为《魔鬼末日》、Commando译为《魔鬼司令》。而大凡史蒂芬·锡格主演的影片几乎都要冠以“潜龙”二字,例如Under Siege译为《潜龙轰天》、Half Past Dead译为《不死潜龙》等。而布鲁斯威利(Bruce Willis)只要一出马,片名大多挂有“终极”两字,例如Last Man Standing译为《终极悍将》。其三,电影片名的翻译日益口语化和直白化。如,Much Ado About Nothing《都是男人惹的祸》、Love Affair《爱你想你恋你》、In Love and War《永远爱你》、Dr,Jekyll&Ms Hyde《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台湾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所以译名常采用四字格、五字格和七字格,并且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片名翻译得比较安静唯美。与此同时台湾又是一个商业社会,近年来受商业浪潮冲击较大,为了追求票房,吸引观众眼球,片商往往会套用成功片名,或者同一明星使用其惯有译名。

三、结语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其广告功能,即吸引观众来看电影。内地、香港、台湾在语言习惯、社会体制、历史文化以及商业化程度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得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三地观众对于电影片名的喜好也不同,因而三地的译者往往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满足本地观众的口味,这样就造成了同一部英文电影在三地常会有不同的译名。对于这种译名不统一的情况,就目前而言,可以通过提供英文原名和所有汉语译名的方法来解决,如MissionImpossible《谍中谍》(港译《职业特工队》台译《不可能的任务》)。就长远而言,最好让它们在交流中自然淘汰。随着三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大众对片名的口味会逐渐趋于一致,译名不统一的情况将会逐渐减少。

猜你喜欢

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石油贸易文本中从句的特点与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英语翻译探析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段在经贸新闻外宣翻译中的渗透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商标零翻译研究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