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说方言是一种标记表达手段

2009-04-14周丽颖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电影普通话方言

周丽颖

[摘要]当前,普通话在现代汉语中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而近年来,电影说方言又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根据语言学上的标记理论,电影说普通话是自然、无标记的,说方言则是一种标记表达手段。相对于普通话来说,电影说方言可以传达出真实亲和、幽默娱乐和草根气质等一些“言外之意”,从而深深打动观众。不过作为一种非常规、非自然的表达手段,方言在电影中的使用率远远小于普通话。

[关键词]电影;方言;普通话;标记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长期以来,普通话已在现代汉语中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我国大众传媒中通行的语言基本上都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

而近年来,电影说方言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用了陕西方言;贾樟柯在《站台》《任逍遥》《世界》中都用了山西方言;顾长卫的《孔雀》用了武汉话;陆川的《寻枪》让主人公说起贵州话;李玉的《红颜》、王光利的《血战到底》里都用了四川方言;陈大明的《鸡犬不宁》里角色一张嘴就是河南话……带有浓重地方色彩的方言电影逐渐扩大了影响,迅速走向全国。

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电影说方言的现象?本文认为电影说普通话是无标记表达,说方言则是一种标记表达手段。

二、标记表达手段

语言中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的表达可以看做是无标记的表达,不自然、不常见的表达则可看做是有标记的表达。电影说普通话更自然,是无标记的,说方言则是一种反常规、不自然的现象,是有标记的。

1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由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音位学家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是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定义,标记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某些语言成分比其他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是无标记成分,其他的语言成分是有标记的。标记理论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语言的特征,正确地使用语言。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可以是有标记的表达,也可以是无标记的表达,无论哪种表达都是为了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例如,当某人试图劝告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鲁莽冲动的朋友时,他面临着诸如以下一些表达方式的选择:(1)你不能闭上你的嘴吗?(2)你最好不要胡说八道。(3)没经过思考的话和没有目标的射击是一样的。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又不至于刺伤朋友,他选择了第(3)种方式,采用了一种偏离常规的有标记的表达,虽然没有直接制止朋友,却能够使听者猛醒,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采纳。

2电影说什么方言

方言电影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最前提的条件是大家都能够听懂。有调查显示70%的观众最不能容忍的是方言电影所选方言不合适,晦涩难懂。比如上海话的滑稽戏,对于非方言区的观众来说,因为听不懂,往往就是一头雾水,丝毫不觉得有可笑之处。因此,电影在说方言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北方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鉴于此,电影在说方言时,基本上是以北方方言为主,如:《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没事偷着乐》中的天津方言,《疯狂的石头》《红颜》中的川渝方言,《有话好好说》里的陕西方言,《疯狂的赛车》里的山东话,《高兴》里吼出的西北风情等。而且,从现实交流的需要出发,许多方言电影仍以普通话作为银幕对白的主体,方言只是有益的补充和调剂;有时还会用方言味的普通话来代替方言,如《疯狂的石头》里的粤味普通话,《山峡好人》里带有浓重西北口音的普通话等。

3电影说方言是标记表达手段

无论是北方方言还是带有浓重方音的普通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与普通话接近,能听懂普通话的观众,基本上都能听得懂这些方言。也即方言和普通话都首先得让观众听懂,以达到传达思想的目的,二者在电影中可看做是两种可供选择的表达方式。普通话在现代汉语中已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无论从电影中还是从电视中,传出的基本上都是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根据标记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电影说普通话是无标记的表达,说方言是有标记的表达。之所以采用有标记的表达是为了收到某种特殊效果,如前面提到的第(3)种表达一样,传达出某种“言外之意”。

三、“言外之意”

由于标记表达手段的使用,方言电影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传达出普通话所不能表达的“言外之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亲和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深刻而忠实地记录下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轨迹。中华民族有主体传统文化,但同时又有各种地域变异文化,任何一种方言都是地域文化的符号,不同的方言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电影说方言可以真实地还原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如:《鸡犬不宁》使用河南方言,讲述三个为生存奔波的豫剧演员闹出的各种故事,展现了典型的河南生活特色。《江城夏日》使用武汉方言讲述发生在武汉的一个耐人寻味的亲情故事,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地域风情。

每一种语言都有很多变体,交际时如何选择语言变体,决定于“权势量”和“共聚量”的大小。“权势量”侧重于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地位差别的大小,地位高的人“权势量”大。“共聚量”侧重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共同点,即双方在各种社会条件方面有多少共同点。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社会)变体,其使用也受“权势量”和“共聚量”的制约。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普通话与方言并存使用。普通话的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密切相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家庭中使用普通话的比例约为18%,而在单位使用普通话的比例约为42%,汉语方言是家庭成员交流的主要用语,而在公共场合人们的主要交际用语逐渐趋向普通话。也即人们往往把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作为与陌生人交往的语言,在非正式场合,在和与自己“共聚量”大的人交流时,更倾向于使用方言。方言是表达感情、亲情的重要方式,方言的使用往往可以营造一个温情轻松的环境。那么电影说方言也就暗示着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平民生活语境,让人倍感亲切。

2幽默娱乐

Koestler在讨论幽默的创造性时认为:“如果叙述这一语义管道包含恰当的情感张力,含有两个通常不可融合方面的某一思想或事件的突然关联,则产生滑稽效果;如果管道被切断,我们的期待被愚弄,冗余的张力便以大笑的形式喷发出来或以更温和的形式泼洒出来。”也即幽默的产生遵循这样一条原则:两个看似无关的情景偶然建立起联系,当读者意识到这一双重性、不和谐性时便会感到好笑。

如《十全九美》这部电影,从装束和人物上来看,故事大概发生在明代,但一些人物对话用的却是现代汉语词汇。如,“但是太监私自出宫,还要去夜店,哇塞,那可要株连九族的。”“如今,连你们这些外教都不靠谱了。”想必明代是没有“哇塞”“外教”“靠谱”之类的词语的,还有“偶D个神呐”这样的网络词汇的运用更是让人意想不到。明代人是不可能说现代汉语的,而剧中的明代人确确实实是在使用现代汉语交谈,当观众意识到这种不和谐性时,就会感到好笑。

幽默产生于两个看似无关情景的偶然联系,和方言的运用似乎无关,其实不然。幽默还受到幽默环境的制约。对轻松、自由的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比如,我国人民长期处于封建专制下,语言被严厉限制,幽默用文字表达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国流传的幽默文学作品比较少。不过在一些非主流的文献中还是流传了一些下来,在笑话里就有很多幽默,各种戏剧里也有不少,文人写的野史中也有。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幽默语言也一般在朋友之间、平等地位的人们之间使用。如前所述,电影通过说方言营造了一个接近观众的真实亲和的平民环境,也就为幽默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影片《十全九美》方言的运用及其所表现出的平民化、生活化的环境,为现代汉语词汇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3草根气质

草根阶级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不太受到重视的农民、小市民,在中国可以包括农民和农民工、无权无势的城镇居民等等。当电影中的小人物们操着各自不同的地方语言诉说着他们的生活时,方言那鲜活的草根气质穿插于影片中。

如《山峡好人》用重庆话和山西话讲述了煤矿工人(韩三明饰)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16年未见的前妻的故事。韩三明带有浓重方音的一句话:“等我一年,我给你!”极为平实普通,不过进了黑煤矿,谁知道他第二天爬不爬得出来。做矿工很危险,可是为了生存,作为草根的他们没有选择。影片《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用天津方言讲述了发生在国企纺织老厂的诸多小人物之间的故事。冯巩饰演的王喜是纺织厂工段长,虽然在别人眼中王喜不过是兵头将尾的小人物,但他却觉悟颇高,处处以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咱要拿自己不当干部,那就没人拿咱当干部了!”很好地挖掘了王喜内心的情感沉浮,使其更加丰满地暴露在镜头之下,尽显草根气质。

四、结语

在当前推广普通话的社会背景下,电影说方言是一种非常规、非自然的标记表达手段,作为一种标记现象,方言在电影中的使用范围远远小于普通话。就目前的方言电影来说:其题材基本上局限于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且很多电影说方言只是一种点缀,其主要对白仍是普通话。尽管目前方言电影相当火爆,但我们周围尚没有人去刻意学习电影中的方言,倒是普通话学习的热情在逐日上涨。当然方言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种影视作品仅仅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刻意追求方言的原汁原味,以迎合区域市场。这种文化产品无形中就助长了盲目的方言优越感,因此是非常不可取的。

猜你喜欢

电影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