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翰笙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贡献

2009-04-14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贡献

任 动

[摘要]阳翰笙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卓越贡献,阳翰笙在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1993年,在中国第13届金鸡奖暨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阳翰笙又被授予“终生成就奖”。

[关键词]阳翰笙;现代革命电影;贡献

阳翰笙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整体上看,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

一、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组织领导者

阳翰笙作为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的电影创作生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阳翰笙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和筹备工作,并担任“左联”的党团书记。从1932年下半年起,阳翰笙改任中共中央文委和中国左翼文化同盟党团书记,积极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工作。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通过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提出了关注并参与电影运动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强电影界的进步力量,发展左翼电影,迅速占领电影这块最通俗、最具有群众性的阵地,1932年夏,中共中央文委派夏衍、阿英、郑伯奇等进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民营电影企业——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顾问与编剧,介入电影事业。1933年2月,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中坚力量的“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发表的宣言中提出,中国电影要关注现实,建设“新的银色世界”。同年3月,又成立了由夏衍、阿英等五人组成,夏衍任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以便加强对左翼电影运动的领导。在这样的背景下,阳翰笙正式进入电影界,开始电影剧本的创作,并从事革命电影的组织领导工作。

涉足左翼电影以后,阳翰笙在大量创作电影剧本的同时,也逐渐崭露了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1932年成立的艺华影业公司,是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开辟的一个重要阵地。艺华影业公司原是由当时上海滩的黑社会人物严春堂投资创办的,公司筹建时,邀请田汉帮忙。而田汉则请阳翰笙、夏衍等左翼作家参与剧本创作。因此,艺华影业公司后来成了左翼电影运动的生力军。阳翰笙不仅直接参与了艺华影业公司的筹建工作,而且与田汉一起主持公司的“编剧委员会”,开始从事左翼电影的组织领导,并显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阳翰笙积极投身抗战救亡运动。1938年1月20日,在一次文化工作者招待茶会上,阳翰笙提议发起一个团结全国电影界人士的抗日爱国组织,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同意。经过三次筹备会议,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阳翰笙等当选为协会的理事,直接领导电影界人士以电影为武器,进行抗战宣传。阳翰笙同时还介入并领导了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关于国防电影之建立”的讨论,呼吁电影人要借助电影揭露日寇的暴行,教育民众奋起抗战,为抗战时期的文艺宣传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

1938年2月,国共合作后的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郭沫若出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阳翰笙任第三厅主任秘书。随后,阳翰笙以主任秘书的身份,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的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直接领导了“中制”的抗战电影工作。抗战时期,“中制”拍摄了《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民族万岁》等一大批优秀影片,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抗战的作用。这一切,是与阳翰笙的辛苦工作分不开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通过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农村教育电影公司,并利用电影检查、统一发行等手段,对中国电影实施了垄断。针对这一现实,阳翰笙参与领导了反对国民党电影垄断、谴责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的斗争。1946年1月,阳翰笙与其他进步电影人共50余人,联合发表了《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意见书》,强烈要求打破国民党对电影的垄断。在1948年1月上海《大公报》召开的“国产影片出路问题”座谈会上,阳翰笙与其他进步电影工作者一起,严厉谴责了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的危害性。

与此同时,阳翰笙还直接领导、参与筹组了昆仑影业公司,拍摄进步电影,以真正打破国民党对电影的垄断。1946年6月,阳翰笙与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等在上海成立联华影艺社。1947年5月,阳翰笙又做了大量工作,将联华影艺社与夏云湖、任宗德等投资的昆仑影业公司合并,改组成新的“昆仑影业公司”。合并后的昆仑影业公司聚集了一大批当时电影界的精英,如编剧有阳翰笙、欧阳予倩等;导演有蔡楚生、史东山等;演员则有白杨、赵丹等,都是当时中国电影界第一流的人物。阳翰笙作为昆仑影业公司的编辑委员会主任,直接从事进步电影的领导,与其他进步电影人一起制定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暴露与控诉国统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表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灾难与痛苦、觉醒与抗争的制片方针,使昆仑影业公司成为进步电影创作的中心。遵循着这样的制片方针,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三毛流浪记》等优秀影片,粉碎了国民党对电影进行垄断的企图,铸就了中国革命电影的辉煌。而所有这一切,都浸透了阳翰笙的心血,与他出色的组织领导分不开。

二、硕果累累的电影剧本创作

作为成绩卓著的电影剧作家,阳翰笙建国前一共创作了14部电影剧本,除《新娘子军》与《草莽英雄》因各种原因未能拍摄成影片外,其他均被搬上银幕。这些影片大多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经典,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阳翰笙认为:“电影,在艺术领域中是新起的艺术,因此也是能够突破时间性和空间性限制的艺术,因此有人认为它是艺术部门中最犀利无比的武器。”…在这样的创作理念指导下,阳翰笙的电影剧本善于表现尖锐的阶级冲突与剧烈的民族矛盾,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作为“最犀利无比的武器”的作用。

1933年春,阳翰笙为明星公司创作了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据他回忆:“1932年底,洪深想拍个影片,找到夏衍,夏衍将我介绍给洪深。洪深为人热情、直爽。过去我是写小说的,从未写过电影剧本,洪深告诉我,就按写小说的写法来写,3、4万字就够了。我就根据自己熟悉的农村真实生活构思了一个农村农民反抗地主剥削的剧本,这就是《铁板红泪录》,是我进入电影界的第一个作品。”《铁板红泪录》描写清朝末年,四川农民因不堪忍受官僚地主的残酷压迫而进行武装反抗的故事。这部作品是阳翰笙的电影剧本处女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武装斗争的影片,展示了旧中国农村存在的尖锐的阶级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从而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铁板红泪录》与夏衍的《狂流》、田汉的《民族生存》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左翼电影

开拓时期的第一批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以其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一扫当时充斥银幕的男欢女爱、神怪武侠以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乌烟瘴气。使中国电影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此以后,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电影创作的主流。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加剧,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这样的背景下,阳翰笙高呼:“大敌当前,委肉虎蹊,电影界同仇敌忾,有了巨大的觉醒,反帝抗日的怒火燃烧起来了。”于是在1934年,阳翰笙创作了电影剧本《逃亡》,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情绪。电影中那些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卖国政策逼迫下四处流浪的人民群众,历经苦难,饱受煎熬,在一系列的现实事件的教育下,终于觉醒了,喊出了“投义勇军打回老家去”的时代呼声。由于《逃亡》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影片于1935年上演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中国电影的重大收获。

抗战期间,阳翰笙创作的4部电影剧本:《八百壮士》《塞上风云》《青年中国》和《日本间谍》,“都是突出抗日救亡这一主题的。”_3其中,《塞上风云》是抗战时期第一部反映各民族团结御敌共同抗日的电影。影片通过蒙族青年迪鲁瓦、蒙族少女金花儿与汉族青年丁世雄的情感冲突与尽弃前嫌、团结抗日的故事,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同仇敌忾、粉碎日寇企图制造民族分裂的阴谋。《塞上风云》对抗战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阳翰笙早在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就创作了电影剧本《塞上风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拍摄制作。这一年的冬天,阳翰笙在汉口应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要求,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电影剧本《塞上风云》改编为同名话剧剧本。话剧随即由洪深导演,于11月26日开始在汉口的天声舞台公演,观众争相观看,当时的报刊曾有“拥挤,百看不厌”的赞誉。1940年,阳翰笙又根据话剧剧本,将《塞上风云》改成电影剧本,由应云卫导演。并远赴塞北拍摄外景,历时9个多月,方才完成。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叫嚣,“欲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想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塞上风云》中汉蒙一家、团结御敌的主题,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幻梦。因此,郭沫若对该片高度评价:“以艺术的力量克服民族的危机!以塞上的风云扫荡后方的乌烟瘴气!”14

20世纪40年代,在领导“昆仑影业公司”期间,阳翰笙创作了《万家灯火》与《三毛流浪记》两部电影剧本,拍摄完成后都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其中,《万家灯火》原名《合家欢》,由沈浮导演,1948年出品。影片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上海为背景,通过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胡智清一家的遭遇,以及他由幻想到觉醒的心路历程,表现了战后农村的经济破产、小市民的艰难与痛苦,批判了国统区失业威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由于出色的现实主义成就,《万家灯火》不仅被认为是1948年以来国产电影中具有“高度的创作热情”与“认真的创作态度”的“最佳的作品”,而且“放到国际影坛上去”,也“并不怎样逊色”。

正是由于在组织领导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阳翰笙在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1993年,在中国第13届金鸡奖暨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阳翰笙又被授予“终生成就奖”。

[作者简介]任动(1969—),男,河南周口人,文学硕士,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贡献榜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十一届(2015)中国直销风云榜 贡献榜
俞根初对腹诊的发挥与贡献
为构建“和谐武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