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画意图与作品形式

2009-04-14徐昌斌胡小兵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程式化

徐昌斌 胡小兵

[摘要]“意图”一词的意思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艺术家通过形式语言标榜自我的存在。画面的空间氛围就是艺术家自身的心理空间氛围,画面上的种种痕迹也是艺术家经过种种体验而物化了的心理痕迹。绘画作为一种再现的视觉艺术形式,从照相写实到抽象表现,都是艺术家根据个人的内心需要,选择了某种言说的方式,经过不断地纯化与提升,从而赋予绘画以个人的意义。

[关键词]绘画意图;形式美感;形式美学;形式语言;程式化

“意图”一词的意思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我这里所说的“绘画意图”通俗地说就是指“绘画目的”,即通过绘画达到某种目的和企望。人类从事的任何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人类社会从有了绘画活动开始,就有明确的绘画意图。

在西方美术中,英国学者贡布里希曾认为,在原始人那里,就实用性而言,建筑和制像之间没有区别。他们建筑茅屋是为了遮身避雨、挡风防晒,为了躲避操纵这些现象的神灵;制像则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他们把那些超自然力量看得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地实有其物。正是在这种蒙昧观念的支配下,原始人不是带着装饰动机,而是带着强烈的实用目的性,创造了他们的作品,为了祈求人类的繁衍,他们尽情地夸张女性的特征;为了取得狩猎的成功,他们画上难以制服的动物,以便在巫术礼仪中对其施行致命的打击和诅咒。

因为绘画意图的驱使,原始艺术的形象既不是纯粹幻想的产物,也不是精细深入地进行写实描绘的产物,而是试图忠实地表达记忆中的形象直感的产物。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凭着记忆形象来描绘。因之形象被画得极其概括和简洁,从而对象的特征得到了强化。原始美术的创作活动具有某种神秘性,原始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进入一种迷狂状态。而这导致他们的雕刻和绘画自然地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激情。这种生命激情使得形象具有了极强的形式意味。西方最早的洞窟壁画也为最典型的壁画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和法国拉斯科洞壁画。画中物象形体、结构准确而富有韵致,运动中的人物被表现成剪影效果,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了动势,具有程式化的特点。这时候的“形式”还只是一个模糊概念。

古埃及时期,绘画就有了程式化,作为一个固定的“形式”存在。因为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于灵魂的宗教精神相互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绘画创造的动因。使得浮雕和壁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法则,那些法则诸如:以不同的视点选取统一的场面和景物;根据人物尊卑关系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人物的头部与下半身是侧面的,眼睛和胸部却总是正面的;画手必须画出所有的手指,两只脚都是向内的;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面来划分画面;讲究绘画的可读性,画面构图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配列效果;象形文字和图像互相补充,相映成趣。这些所描绘的形象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他们总是试图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之中,而且尽可能地表现得清清楚楚。于是程式化的造型成了古埃及美术绘画的重要特点。这种重理智的描绘方法,虽然缺乏作者的激情,但作品却呈现出惊人的秩序感。

希腊的美术绘画,就其内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这种自由民主的思想。在数千年前,希腊人就试图以丰富的想象来解释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创造了古老而丰富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不断地激发着画家、雕刻家们再创造的灵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土壤里产生了希腊瓶画。由于那些作坊里雇用的普通画匠跟其他艺术家一样,急于把最新的发现用于他们的产品中,使得希腊瓶画充满了创造力,先后经历了“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演变,使形式美一次次飞跃。

到了中世纪,欧洲各地盛行一种官方美术样式——“基督教美术”,因其思想内容是宣扬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崇拜封建帝王的观念,为巩固贵族和教会的统治服务,绘画和镶嵌画便有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形式上也以庄重和理性的形式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这期间,出现了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和拜占庭美术形式。其中,罗马式美术为突出庄严感与神圣感,以雄健、苍劲的风格为主,体现在绘画上是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在变形和风格化中产生形象。湿壁画和镶嵌画既是这一时期的材料画。又是一种样式化。

佛教美术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佛教美术在绘画领域追求一种佛教教义与画面效果、叙述故事内容与长卷式构图形式、程式化的佛教人物与视觉图示化的技法之间的统一与和谐。《持莲花菩萨》就是著名范例之一,符合印度古典绘画“六支”要求的“味画”,持莲花菩萨“悲悯之美”“艳情之美”与菩萨的“超凡之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不寻常的审美体验,大大丰富了绘画史上的形式美感。

美术发展到了近代,在西方中古后期到19世纪末这数百年间是资本主义由萌芽到向封建主义发起冲击,由夺取政权到取得政权的历史时期。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美术绘画受着数百年间哲学、宗教、道德、美学、文学、科技、政治、战争等等的影响,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出现了重要的流派、画家与作品、题材与风格,甚至包括美术的品种和技法。这个时期的美术和当时社会上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几乎是紧紧相连的。

美术流派在阶段性衍变中,被称为欧洲第二次文化高峰的文艺复兴,是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风格和形式层出不穷。绘画艺术中,除了纪念性壁画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之外,更重要的是架上绘画的产生。架上绘画的产生为美术发展出现新的旅程打下了基础,肖像画开始了空前的繁荣。中世纪的雕塑和绘画从属于建筑,但文艺复兴时期三者的关系却是平行的、互补的、独立的。这使绘画意图的实现从根本上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拓展了形式美感的外延。

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与政治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画家们的绘画意图明确而执著,绘画的形式美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透视学”的发现与运用,“线条风格”的出现,“色彩与光”的结合,尤其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成为艺术美学原则无与伦比的范例。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小教堂拱顶创作的《创世纪》,成为后世无法逾越的人体样式范本。

同时期的尼德兰美术绘画更是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屹立在艺术之林。民族独立的社会责任感,使艺术家们:改进艺术的表现手段,成为了油画的故乡;扩大艺术题材的范围,反映民间民俗和社会现实问题。杨·凡·艾克不仅使宗教画得到了新的解释,而且对油画所使用的色彩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以致油画更加完善,传到意大利并逐步成为欧洲的最主要画种。他的油画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成为第一幅心理肖像画;第一幅室内风景画;第一幅大量地应用象征手法的画;第一幅用镜子造成空间幻觉的画;第一幅肯定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的作品。使绘画在材料上、技法上、内容上和形式上又有了一次质的突破。

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艺术存在着两种平行的国际风格样式。一种是来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式”,另一种是“国际哥特式”。哥特式的特点是虽不过分写实,却孕育着对大自然的兴趣,讲究精致的细节,优雅响亮的色彩,富有装饰性。这是德国文艺复兴运动给美术史上增添的新篇章。代表人物有作为美术史上第一个用腐蚀铜版作出版画的艺术家,丢勒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而被称之为英国绘画艺术的播种者荷尔拜因更是美术史上因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年龄,塑造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的传奇人物。

16世纪之后,欧洲美术进入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合常规的,特别是那些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所以巴洛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动机目的就是为了用一种荒诞的、不寻常的形式赢得人们的喜爱和承认,在此期间可说是英才辈出。

作为第一位代表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画家,卡拉瓦乔视光为造型的手段,美术史上成为“黑影强光”,这方面可以说是诸如鲁本斯、伦勃朗和委拉斯贵之这些巴洛克艺术大师的前导。

文艺复兴以科学反对愚昧,在造型艺术上和形式美感上十分重视与之有关的科学技术,如解剖、透视、色彩和制作技巧。重订判断美的标准,把创造性与艺术的美直接加以联系。

美术流派的阶段性出现,都说明了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又一次的衍变,几乎在遵循着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衍变中产生一个新的流派。

这一时期,“形式”理论上康德作为古希腊时代艺术“一元论”传统的代表,黑格尔作为古罗马时代内容与形式“二元论”传统的代表,通过美学史的辨证综合和精密的思辨分析,开辟了形式美学的新纪元,为形式美学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是形式崇拜的美学,因而也是形式美学最为繁荣的时代。语言学和心理学派别的产生使得绘画朝着主观取舍和强调内心情感的绘画表现而迈进,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意义来阐述形式的现代审美规律。

现代美术中有现代主义美术,也有现实主义美术,二者不论在美学思想、艺术观点上有着多么大的差异,也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在“现代”中吸取各自需要的营养,把握时代脉搏的精神。不同的是双方在阐述和解释时代精神时,现代主义美术主要根据个人的想象和意志,而现实主义美术则是根据社会客观事实,却又同时承认艺术应跟随时代,表现时代,具有时代精神。然而在个性自由方面,因为时代不同,现实主义采取了对自身升华的方式,现代主义采取了对自身否定的方式。虽然二者在对待“创新与创造”上同样重视,但因为根据上不一样,现实主义认为创造应建立在对传统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而现代主义则主张创造必须对过去来一个全盘否定。

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形式研究是西方现代形式美学的两大主流,除此之外,还有以卡西尔和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学美学,以及以英伽登和杜弗海纳等人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这些美学的形成与建立使西方形式美学走向多元化。

[作者简介]徐昌斌(1972—),男,安徽安庆人,艺术硕士,安庆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胡小兵(1975—),男,硕士研究生。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陶艺与绘画,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程式化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