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我是传奇》看电影的虚构与真实

2009-04-14陶蕾仔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真实电影虚构

陶蕾仔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然而,与世界电影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些电影呈现影像缺乏真实感,故事虚构不够大胆,导致电影缺乏欣赏性、艺术性。本文通过对影片《我是传奇》的分析,探究什么是电影的真实和虚构、真实与虚构在电影创作和审美中的意义以及国产电影创作应如何从世界电影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我是传奇》;电影;真实;虚构

《我是传奇》是根据美国20世纪伟大作家理查德·马瑟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科幻片。本片讲述了偌大的城市——纽约,因病毒的侵袭,瞬间变成了阴森恐怖的“死城”,地球上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如何面对恐惧、寂寞,拯救人类的故事。据悉,此片在北美一上映就获得了惊人的周末票房收入高达7650万美元。好莱坞类型片之所以叫座,重要原因是它能对观影心理的准确把握,根据观众审美情趣变化的需要调整其创作策略。其实病毒变异危害人类的题材,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大片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如《生化危机》系列、《绿巨人》等等,然而此片并没有因为题材老套而被观众冷落,原因除了好莱坞一贯的大牌导演、大牌演员等豪华制作阵容以及厕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外,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故事内容的大胆虚构和情节细致的真实描述。

一、电影中的真实

真实在电影中都是相对的,从剧本到拍摄,到剪辑,都注入了人的主观性,哪怕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原型,一旦呈上银幕,也变成了主观的真实。真实是不可复原的,是不可重复的,一旦发生就成为历史。电影中的真实强调更多的是社会主题的真实和视像的逼真性。电影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它不是单纯的记录_T具。回顾世界电影的发展史,卢米埃尔的影片真实地记录生活,曾是轰动巴黎的奇迹。然而18个月之后,人们就逐渐冷淡了它。随后,美国梅里爱创造了戏剧电影、特技电影,使濒临绝境的电影获得新的生命。然而鲍特与格里菲斯创造出新的电影语言和叙事形式,加强电影虚构的故事性,打破、重组了正常的时空顺序,才真正使电影出现了无限生机。“真实只是用来为艺术服务的过程及一种方法,是指人们在艺术中试图去表现真实达到的程度,但是真实绝对不能作为电影的评判标准。”电影中的真实笔者认为可以是感性的真实,是观影者通过画面音效产生的一种心理的真实感应。

《我是传奇》——昔日的千万人口全变异成欲将惟一的幸存者罗伯特·内维尔(威尔·史密斯饰)生吞活剥的吸血僵尸,迫使他不得不昼夜不停地与成群的僵尸作战,陪伴身边的只有一只狼狗。白天罗伯特·内维尔是一个猎人,穿梭于毁灭文明、消灭沉睡中的吸血鬼之间,而到了晚上他待在戒备森严的家里,祈祷着黎明的到来。片中打破了一群人对抗变异物的格局,而是以一个人面对死寂的城市展开,主人公可以在航空母舰上打高尔夫,可以随便出入商店,然后自言自语地对塑料模特和狼狗说话,试图寻求共鸣,都表现着一种寂寞孤独的凄凉。影片的故事框架显然不是来自生活原型,但是他所阐释的人类情感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没有情感的人类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亲人与朋友的分享,再多的财富也是枉然。男主人公生动的表演,画面细节的刻画,音效随着影片剧情适当地隐现,都使观众走进了电影的时空,此时这种有意味的真实便出现了。从虚构的影片中,我们隐约感受了现实社会的危机。

二、电影中的虚构

虚构是创作者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是电影的基本创作手段,是任何艺术创作的规律。纪实并非绝对真实,而虚构也可能成为真实。阿巴斯主张:“电影源于对现实进行虚拟性的重构之后产生的幻象。”娱乐性是电影的一大特征,观众不仅要读故事,更多的要获得艺术享受。电影艺术不是科学,其中的真实不可能也不该排除人的主观因素。爱森斯坦说过:“如果我们要获得真实,一定要摒弃写实手法,而去将现象的外表分解开来,再依据真实原则,将他们重组起来。”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则讲:“艺术没有真正的现实,电影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如此。从艺术的内容到形式,只要是通过性格和环境的表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能反映出对社会、道德、心理和哲学的特征含义,那么,这艺术就具有了自身价值,在这里,表象真实就是艺术的虚构。”‘“真正好的电影作品,应该从表现形式、叙事结构以及情节内容等方面中挖掘出一切可能,来证明电影表述故事的合理性。很多电影大师的电影作品,讲述的不是生活现实,却更逼近生活本质,更发人深省。在《我是传奇》中,主人公在荒废的城市漫游。昼夜所发生的事都集中了所有的偶然性,这种假定性,使观众切实地体验他的孤寂。半小时的电影放映时间中叙述了他四年的生活,他的惟一的伙伴狼狗,四年前从她女儿手中接过时还是半臂之长,现在已经是为他打前阵的一名战士,这些入微的细节,使观众不得不相信屏幕展示的就是他的四年生活,这种真实的感觉得到了认可。当主人公对狼狗的死悲哀地哭泣,又一次煽情时,让受众体验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其性格的真实,表演的真实,让我们把这一切的不真实当作了真实。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在《谈谈我的创作经验》中对虚构做了这样的论述,“一般来说,虚构的越多越好,这才是真正的创作,但是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虚构,虚构出来的东西,在你们那里已经产生出一种绝对的真实印象。没有虚构出,就不能进行协作,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因为生活就是分散在平面、表面、空间和时间的艺术,因为它就是要把那分散开的生活,把无数分散开来的物体收集起来。这样,你们就看到那些生活本身还需要大得多的现实主义了。”

三、中国电影创作中真实与虚构运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电影中的真实与虚构及审美价值的分析,不难看出,在电影创作中,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观众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故事题材是否具有新意,细节是否感人,在观看时是否能带领观众亲身地感受电影时空,这些都对电影的真实与虚构提出了艺术和技术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较前些年有着较大的发展,影片的创作质量逐步提高,然而,与世界电影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类型影片学得四不像,失去自我;有的现实题材电影让我们看了又不像生活的东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问题:首先,故事片虚构成分太少。电影本身就是另外一个时空的艺术展现,作为观众大多想从其中获得非平常的情感体验,那么电影就要从剧情、画面、音效等等方面给予受众最大的满足。安德烈·巴赞在《被禁用的蒙太奇》一文中说:“故事片的情况显然有趣得多。故事片包括《白鬃野马》这样的童话片到《北方的纳努克》一类几乎没有故事性的纪录片。这种故事片只有在它们的真实性同虚构内容融为一体时,才显示出它们的全部意义,或者,严格说,才有价值。”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影,对人的关注更多的还是以纪实性电影语言描述其生存状态,艺术虚构缺乏大胆,想象空间太过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传播效应。《我是传奇》讲述的并不是

一个复杂的故事:病毒侵袭,英雄拯救全人类。在这部影片里,没有人物心灵与心灵的丰富冲突,代之而起的是其匪夷所思的场面、光怪陆离的格斗和男演员诠释孤寂和恐惧感的精湛演技。它使观众在兴奋和紧张的尖叫中度过了一个半小时。美国大片一次次创造了辉煌的票房,虽然对其也众说纷纭,称其缺乏艺术性(相较于艺术电影),但是票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没有票房就没有电影的未来。因此在这样的数字化时代,对习惯于通过胶片和摄像机,模仿现实世界、展现人们情感的中国电影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将技术、幻想和情感更好地结合,创造出中国电影的辉煌。进入21世纪,中国也涌现了不少奇幻色彩的电影,如《风云》《神话》《画皮》《功夫之王》等等。这些融古装、武侠、神奇色彩为一体的影片为中国打造了自己独特的类型电影舞台。然而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其中大多数电影片面依靠色彩瑰丽的奇幻场景,避免了过于复杂的本土故事,动辄“子弹时间”式的武打动作,主题单一,叙事单薄,西方化简单概念(如欲望、爱情、人性……)的套路,使其失去了固有的魅力。再如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到陈凯歌的《无极》,这些大制作的武侠巨片无不显示了中国导演对世界影坛的关注,模仿了好莱坞商业片的大场面大制作大规模,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在视觉上尽量做够了悬、炫、眩的艺术效果,但是特技的粗糙泛滥,故事内容的空洞使影片显得异常生涩。从布景、服装到武打场面,都给观众些许假模假式之感。另外,一句句类似口号式台词的堆砌,与剧情格格不入,易使观众忽略故事本身的意味,反而有种滑稽的感觉。电影里人物关系的建立与进化,还是要靠细节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泰坦尼克号》五分之四的时间都是营造男女主人公的细节,于是冰海中的最后台词成了经典;其次,关于一些现实题材的影片,虽然事件内容是真实的,但是因为细节的虚假,使观影者无法投人其中,那么再原型的人物,也毫无价值。《三峡好人》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写实影片,讲述的是即将迁居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细节的描述生活化。让老百姓感觉很真实,真正使我们感受了时代变迁的人们情感的转变。影片中有一段描写一群人在阁楼吃面条的情景,不同人的吃状、表情,都很贴切的符合了这些人物的真实性格,让人相信,这些表演的人们就是当地的农民。如果这些农民个个吃状温文尔雅,做作的表演只会导致电影的虚假感。再如,《洗澡》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影片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悬念和奇观的场景,就以异常朴实的拍摄手法,描述了老式澡堂里老街坊、澡堂掌柜老刘头和他两个儿子之间的琐细纠葛。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精微的镜头捕捉,展示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和人物之间的心灵冲突,正是这种含蓄、洗炼、注重细节刻画和人物情感变化层次的艺术风格造成了观影人各种各样的期待。因此,电影创作中,真实、虚构、想象是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只有基于生活的真实,展开大胆的虚构和想象,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典型化,电影作品才可能产生生动的艺术效果。《我是传奇》这部电影正是运用科幻类型片的创作手法,在追求奇观影像的同时,注重细节的描述,揭示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和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哲理思考。

四、结语

电影是艺术,是艺术就离不开虚构的创作手法和对现实社会的反应。如何运用虚构的创作手法去阐释现实,如何使虚构的故事在受众的心里变为真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从《我是传奇》中,看到了国外类型片的创作趋势,就是大胆地创新、虚构,满足观众的创新期待欲,符合了观众的审美情趣,这才是常盛不衰的秘诀。现在国产电影还有许多挖掘的潜力,艺术需要的不是重复而是个性。我们需要积极地借鉴世界电影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土,大胆虚构,在细节上追求真实,使观众真正沉浸在真实与超脱交织的情感体验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真实电影虚构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