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反映出的人生主题

2009-04-14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孤独死亡命运

李 超

[摘要]本文通过细读的方法,以象征和隐喻为切入点,解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所反映出的各个人生主题。贯穿始终的象征和隐喻对理解影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片主题意蕴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可以更有效地介入、更深刻地品味。通过穿插介绍诸如时钟、蜂鸟、航海、清晨等意象,探讨了影片揭示的重要的人生主题,希望可以促进对作品更立体、更丰厚、更深刻的把握。

[关键词]象征和隐喻;人生主题;死亡;命运;孤独;爱情

近几年世界影坛似乎刮起了一股猛烈的“文学改编风”,特别是由世界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名著早已拥有了大量的书迷,再加上重量级的导演以及演员的精心诠释,电影从拍摄到上映自然备受瞩目,《本杰明·巴顿奇事》(又译《返老还童》)就是一例。《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著名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2年写就的同名短篇小说。菲茨杰拉德是继霍桑和爱伦·坡之后最负盛名的美国作家,其代表作包括《人间天堂》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村上春树称他为“文学老师”。担任导演的是惯常“伤痕电影”的黑暗之子大卫。芬奇,以《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等问世;编剧则是曾以《阿甘正传》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艾瑞克·罗斯;演员包括巨星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可谓阵容强大。

影片题材属奇幻喜剧,以爱情传奇为中心主线,讲述了一个生下来80多岁、慢慢变得年轻的人的奇特一生。色彩温暖浪漫、明亮魔幻,剧情耐人寻味、富于哲理,无怪乎影评家称其为大卫·芬奇转型之作,“一部专注于生命最华美篇章——生、死和爱的史诗”。每一个意象都值得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每一个片段都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一个个象征和隐喻穿插其间,揭示出一个个深邃的人生主题。

一、从关于时钟的象征和隐喻谈起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年出版了划时代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应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将隐喻植根于人类经验中进行研究,其理论、思想在认知科学领域和哲学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了共同的“体验”这一根本出发点,虽然电影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可以通过镜头和意象记录现实,但同样可以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主题意蕴,取得有力效果。

在现代电影中,作品的主题意义常常通过象征和隐喻而非直接的议论来揭示。通过或是人物设置上的隐喻,或是画面意象上的隐喻,或是事件片段上的隐喻,表现人物的命运和精神世界,表达编导的看法和态度。有评论家认为:“对观众来讲,读懂了影片的隐喻或象征,就能更有效地进入电影,最终实现与编导的契合性交流与沟通;对影片来讲,隐喻与象征的设置避免了故事情节仅仅停留在观众瞧热闹的浅显阶段,避免了单调和浅薄,而使其变得丰厚并具有深层意义。”

对本片来讲,一开始,导演不惜用6分钟讲述一段钟表匠的故事:双目失明的钟表匠制造出一口举世瞩目的倒行大钟,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在一战中牺牲的儿子可以活转过来,步下开往前线的火车,回到家中。正是在大钟揭幕并投入使用的时刻,本杰明出生了,开始了他返老还童的奇幻人生。时钟作为象征和隐喻在影片中随处可见。比如黛西和本杰明共看的童话书中的插图、养老院的墙上、风尘女子的床头、法国男人的家里以至街头都可以醒目地看到钟表。影片最后,飓风席卷了整个新奥尔良,大钟无言地躺在仓库里,潮水漫漫,依然倒走。毫无疑问,这里的时钟隐喻了时间和生命,是影片的重要意象。正是在时钟的滴答中,在人生的旅途中,本杰明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智慧去理解生命,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诸个主题。

二、死亡

本杰明从小在养老院长大。在这里,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可能无声无息地离开人世。他不断目睹死亡,但从未抱怨,超脱地面对死亡,思考死亡这一人生主题本身。

“死亡也是这里的常客,人们来到这里,又安静地离去。你可以感觉到有人离开了。那时房子里总是寂静无声。这是个值得在此成长的美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抛开了所有生命中的矛盾。一个人去了,另一个人便会填补上来。”

养老院的成长经历使本杰明能以超脱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感悟死亡。淡淡的旁白,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原作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意味。比如,小时候他跟黛西有这样的对话:

本杰明:如果我不是越变越老,而是越变越年轻47

黛西:那么我为你感到可怜。因为你不得不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离开这个世界。

本杰明:我却从来没有以这种方式看待过生与死。

黛西的想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正常人,可是本杰明并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思考过人生和死亡,而是用一种超脱的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跟他人的不同。

在本杰明最后的生命旅途中,他意识到:“不论生命是向前还是向后,也许所有的一切都不意味着什么……只要我们好好对待我们的生活,生命没有什么不同。”如此阅遍万千世界,仍以独特视角看生死,令人感叹。

片中还出现过多次关于降生和葬礼的场景和片段。比如本杰明出生,养母奇迹般怀孕,女儿降生,生母难产而死,生父寂寞之死,养母奎尼之死,男女主人公的相继辞世等等。生生死死强化了死亡这一人生主题。

三、命运

影片中,本杰明决定离开养老院闯世界,经风雨,见世面。他到渡轮上打工,到俄罗斯远航,参加二战,经历了花花世界,体味了杂陈五味,坦然接受难以预知的命运,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追求幸福,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作出抉择。人的命运是由无数的选择组成的,虽然重要的关口可能只有几处,但其实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永远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命运也跟“蝴蝶效应”一样,细节体现其难以捉摸。幸运与不幸,世间万物看似互不相关,各自运行,但其互动却造就了每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诚如所言:“有些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浑然不知,无论它是意外发生的还是命中注定的,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黛西遭遇车祸。

影片中本杰明的旁白提到,一位女性正准备出门购物,因忘记穿大衣回去取,恰巧电话进来,于是聊了几分钟,出门打车:而的士司机因为喝咖啡恰巧接到这位女乘客,遇到一个行人紧急刹车;行人因为忘记上闹钟比平时晚五分钟起来上班;女性买的东西没有按时打包,因为女店员因失恋而忘记;出租车义被送货卡车临时挡了一下;黛西稍微等了一下断了鞋带的同伴——于是,当黛西和同伴出门时,车祸发生了。如果其中任何一件事情有所改变,也许车祸就不会发生。貌似与黛西车祸无关的人和事其实都是造成悲剧的链条,任何一环的改变都可以让黛西幸免于难。影片对时空进行切割和连接,把内在的逻辑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命运的错综复杂。

影片在表现命运和对待命运的态度上还有许多其他例子。比如整天烂醉如泥,却自诩为艺术家的船长麦克。麦克记恨父亲对他霸道的控制,不得已子承父业,但他在乘风破浪之时也不忘浪漫一把,自创了周身的文身,坚称自己是个艺术家。他能带领船员临时加入二战,一位铁骨铮铮的热血

男儿,让人心生敬意。他的话也饱含哲理: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还是得平静的放手而去。”

放手,说来容易做来难。爱默生曾说:“Knowledge iswhen you learn something new;wisdom is when you 1et some-thinggo,”所以,懂得放手真的是需要智慧和悟性的,这也体现了船长麦克对命运的态度。

船长麦克还提到蜂鸟这一重要的象征和隐喻。蜂鸟是一种心跳每分钟达1200次、翅膀每秒钟扇动80次的鸟,要是翅膀停止扇动,10秒内就会死。后来本杰明在大海上惊讶地看到蜂鸟,黛西临终前目睹风雨中的蜂鸟拍打窗户,都是一种图腾,一种象征,其寓意不言自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于世间,就要自强不息,永远前进,什么时候停止前进的脚步,什么时候也就走向了灭亡。

四、孤独

人生百年,百年孤独。孤独,既不是离群索居的寂寞,也不是无所事事的无聊,更不是世事如浮云的淡漠,而是对生活的一种领悟,一种生命状态。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轮船在大海上航行的意象,一方面隐喻着人类的奋斗精神。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隐喻着人在世间真的是“沧海一粟”。人生一世都是孤独的,有其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性格和独立于他人的生活轨迹。“倒着活一遍”的本杰明静静地看着其他人擦肩而过,注定孤独一生。这正如养母奎尼所说:

“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本杰明,你是自己走在自己的路上。”

本杰明何尝不知:“当其他人老去,我却变年轻。独自一人。正如我独自一人两手空空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也将独自一人两手空空地离开。”

本杰明的黑人朋友乐观开朗,很好地诠释了孤独这一人生主题:很多时候人们是孤独的。要是你像我们黑人一样,更是会注定孤独。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胖人也好,瘦人也好,高也好,白人也好,他们像我们一样也孤独。

影片最后,生命在交汇之后注定渐行渐远,黛西渐老,而越来越小的本杰明难以接受自己将成为别人的拖累这个事实,选择离开,放逐自我,浪迹天涯。孤独的意味在这一刻弥漫开来,驾着摩托车的本杰明只身漂泊四方,就像他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一样,孤独地消失在所爱人的生活之中。他慢慢变成了孩童,丧失了记忆,甚至不认得挚爱黛西,最终成为婴儿在黛西怀中安然睡去。

五、爱情

贯穿全剧的是本杰明和黛西的浪漫的爱情传奇。他们“两小无猜”,听外婆讲童话,晚上偷偷地溜出来点蜡烛说秘密,感情开始积累沉淀。后来黛西成为曼妙多姿的舞蹈演员,来到了纸醉金迷的纽约,被浮华的生活迷住了双眼,不理睬本杰明,但是本杰明没有丝毫抱怨和内心纠葛,一如既往地爱着黛西。后来黛西车祸受伤,再也不能走上舞台,本杰明不远万里接她回家,虽然又遭拒绝,依然选择默默离开,静静等待。最终,两人在各自人生的中年绽放了绚烂的爱情之花。下面的对话让人心生感慨:

黛西:当我皮肤变得又老又松弛时,你还会爱我吗?

本杰明:当我满脸粉刺时,你还会爱我吗?当我尿床时,害怕楼上有什么时呢?

本杰明:我在想没有什么能够永恒,这太令人难过。

黛西:有些东西能够永恒的。

这样的对话不禁让人想起叶芝的诗句:“How many loved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loved the SmT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鹤发与童颜携手走在一起,每个人心中深情涌动:真爱永恒,此心永恒。

布拉德·皮特认为电影探讨的是爱的责任,艾瑞克·罗斯则把感动放在首位,希望能使人们用一种好的方式化解人生的悲伤。对于这诸多的人生主题,还是用本杰明给女儿的勉励来结束:

要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太晚——对于我来说是永远不会太早。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你可以改变,也可以一成不变,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生,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是前者,

我希望你能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事物,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遇到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

如果你发现还没有达到你向往的生活,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猜你喜欢

孤独死亡命运
命运的更迭
命运秀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