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之所及悲喜生

2009-04-14金庆泽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感召力呼唤情感

金庆泽

[摘要]作为借助情节、语言、影像为表现形式的电影艺术,中国当代电影更加注重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入自身艺术的特质中,以造型艺术、置景艺术为手段,表现影视情节的内外张力,传达人类情感的全部内在生命力。电影美术是电影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利用电影美术,极巧妙地塑造了银幕形象,呼唤了观众情感,传达了电影张力,升华了电影主题。

[关键词]电影美术;呼唤;情感;感召力

作为借助情节、语言、影像为表现艺术形式的电影艺术,中国当代电影更加注重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入自身艺术的特质中,以造型艺术、置景艺术为手段,表现影视情节的内外张力,传达人类情感的全部内在生命力。尤其是其中的电影美术则更为影视导演所重视,他们往往把电影中的置景、服饰、烟火、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小道具都注入了情绪活力,给其赋予更深层的表达意义。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即是这方面的巅峰之作,其间的电影美术极为工巧,上到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置景、街头的标语招贴;小到一个账簿、一个存折、一双筷子都发挥了巨大的情感表达作用,升华了电影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管是西方好莱坞的大片,还是我国本土的大制作电影,制作者们都越来越喜欢选择在这些细节层面大做文章,来增强电影的艺术性、欣赏性和情感性。”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讲述了一个处于剧烈社会变革、时局动荡时期的小人物的一生,反映了一个弱势人物面对命运时的无可奈何。同时也表现出作为一个善良人对待生活挫折时所拥有的隐忍、坚韧的个性和做人的原则。影片一开始就按电影美术设计制作的陕北常见的古朴小街场景辅似主题音乐,很鲜明地流露出淡淡的哀伤,透露影片的悲情主题。随着镜头的向前推进,影片中代表主题意蕴的“皮影戏”跃上前台,这种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以原始古拙的道具在摇曳的光影映照下,始终表达着一种昏暗、暧昧、低落的情绪。

每当福贵和龙二的赌局发生变化,赌场内皮影戏即被推向了全景,动感十足地烘托着情节的紧张气氛,煽动控制着观众的情绪。与此相对应,富贵的赌债账单上的一排排红手印视觉冲击力也非常强烈,让观众从红手印中预感到富贵倾家荡产的结局。富贵输光财产时的激动、气愤、绝望以及家珍乘坐三轮车从月亮门里渐去渐远的场景构图,都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失落和感慨。

紧接着龙二上门讨债的场景,处理得也非常巧妙。老宅厅堂正中的大幅书法,大楷书写满警世之语,给人以辛辣的讽刺意味,传达出一种书香门第出忤逆的灰色幽默。老爷子被气死后全家被扫地出门,富贵佝偻着身子拉着家什搬家远去时,老宅房檐下一溜儿白底黑字写着的大大“拆”字,残酷地表明龙二要对老宅重新改造。也让人禁不住要同情这个嗜赌如命的败家子。

一无所有的福贵不得不在大雪天临街摆摊出售家传旧物以维持生计、赡养老母。这里的一个美术置景也非常具有深意。宽大的灰色柱子下富贵蜷缩着身子,脚边的雪地上摆放的几件小玩物,进一步烘托了富贵家境败落后的狼狈。

家珍的回归和儿子友庆的降生给福贵的人生注入了新的活力,富贵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夜晚的那一方窗口也传达出“爱”的温馨,包含了人世间“小别胜新婚”的喜悦情绪。在接下来的以唱皮影戏为生的日子里,春夏秋冬和皮影戏情节相互交替过程为我们描述了那种艰辛但很安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其中皮影戏中男女嬉戏的场面更是让人感慨万千。拥有一个家,这不仅是剧中女主人公家珍一直梦想的,也是所有目睹此片的观众对“家”的感觉。影片中皮影戏的情节和电影的情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交织在一起,使剧情由实转虚再转实。完成了对观众情绪的呼唤。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皮影戏中男女嬉戏的圆满生活,也是观众心目中的良好感觉,被一把刺刀从中挑开,让剧中人和观众的良好心愿“刺啦”一声化为泡影。福贵也在这泡影破灭之后,在国民党的军队开始了另一段艰难的人生旅程。成堆的尸体,被流弹击中毙命的老全,都让富贵这位昔日的阔少爷由衷地感到“活着”真好,更加怀念和家珍一起的幸福日子,也更加坚定了要“活着”回去的信心。

作为本部电影的表情达意的首要“道具”,皮影再次发挥了调动观众情绪的作用。先是富贵和春生在逃跑途中皮影道具散落在雪地上,被随后赶来一个解放军战士用刺刀挑起,明晃晃的刺刀和皮影古朴、原始的意向,与富贵、春生胆怯、绝望的表情形成了强烈反差,形象地表达了人、人性、文化在战争面前的尴尬处境。

在这里,从赌场里的皮影戏到账簿上的红手印,从厅堂上的警世书法匾牌,在到富贵祖宅房檐下那一排“拆”字,还有那象征着福贵坚强生命力的皮影乃至装皮影的箱子,都充分发挥了电影美术的情绪感召力,不仅很好地引领了电影情节的进展,而且让观众透过小小的道具,领略了电影的深层意蕴。

“美术是电影构架的基本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电影美术师通过造型设计,使观众对电影产生一种情绪认同感。”《活着》的电影造型艺术也极具情感冲击力。

解放战争中,富贵和春生这一对难兄难弟有幸成为解放军的民夫,在推车拉炮的闲暇,可以用为解放军表演皮影戏,吼几嗓子来赶走对战争的恐惧,抑或抒发活着的欢乐。这一段恐惧伴着欢乐的人生一直延续到全国解放。当富贵提着装满皮影道具的箱子风尘仆仆地回到家,颓壁残垣、物是人非,哑了的女儿风霞,相拥而泣的家珍不仅让他为之心酸,也把观众的情绪推到了谷底。

凭着解放军的一纸证明,福贵开始了一个城镇平民的生活。在其后的日子里,到处飘舞的红旗和满街凌乱的大字报都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火热的冲动,富贵也在这火热的冲动中似乎找到了自我,他的皮影戏表演进射出前所未有的亢奋、激情和狂躁。而这些,都是通过电影造型艺术来表现的。

枪毙龙二把富贵吓尿了裤子。他一边暗自庆幸当初把那院房输给龙二,否则,那五颗枪子儿可能就是打在他的身上;一边深深地担忧自己的“成分”问题。他更加小心翼翼地活着,甚至儿子有庆的一次正义行为都让他恐惧万分,生怕落个破坏社会主义大生产的罪名,生怕落下个像“龙二”一样的下场。

大炼钢铁的日子,整个国家对“铁”元素有着强烈的“炼”情,但凡和铁有关的物件自然难逃被“炼”,富贵生死相依的皮影道具,也因为上面有几根铁丝险些被毁,富贵暗自庆幸的笑容尚未褪去,“破四旧”的日子紧接而来,“皮影”最终劫难难逃,在政令的火焰下化为灰烬。至此,皮影这种散发着原始、热辣的黄土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终于结束了它的生命,空留下一个破箱子,盛满了主人以及观众的感慨。

曾经和富贵同生死共患难的春生回来了,并且还做了区长。但是,他给富贵带来的不是好运,而是灾难,他因为倒车撞塌了墙,砸死了可爱的友庆。在这一情节中,电影美术置景更是把其情绪感召力发挥到极限。富贵夫妻声嘶力竭的悲号,苍凉静寂的旷野,友庆的坟头,袅袅飞舞

的纸钱,白布上铝饭盒里的20个饺子,一双排放整齐的红筷子,都一次次地释放着悲剧的力量,把观众的情感一次次地逼近到流泪的边缘。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富贵和家珍的女儿凤霞很快出落成人了。经镇长热心介绍,出身工人阶级的残疾人万二喜用行动表达了对凤霞的爱,帮富贵家修了房换了瓦,粉刷了墙壁。二喜和风霞在院子墙壁上绘制的毛主席像也让人感觉到一种幸福就在眼前。影片进行到这里,不仅剧中的富贵和家珍为之露出欣慰的笑容,就是我们观众也不禁为凤霞的好运感到欣慰。接下来,风霞出嫁时色彩明亮的主题背景,大大的红双喜,拍全家福使用的照相道具,实际是以乐景写哀情,更让观众体会到这个家庭自友庆死后,又面临新的残缺。对于富贵家珍夫妇来说,这个残缺是幸福的也是心酸的。对于影片来说,在这个情节中人物对话与喜庆背景以及各种喜庆道具有机结合在一起。喜庆背景和道具渲染了语言的情绪,而语言则诠释了喜庆背景和道具的情感内涵,而这些对于观众来说,似乎都很近,就像邻家的一场往事,激发着我们的情感。

“艺术这种表现性符号的出现,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赋予了形式,从而使人类实现了对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影视作品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所以,较之于其他艺术形式,电影更易唤起观众的情感。

社会的变革是难以预料的,人的命运也是琢磨不透的。在福贵以一家为凤霞怀孕而庆幸的时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对党一片忠诚的镇长被作为走资派打倒了,为共和国拉过大炮、扛过枪、唱过戏的区长春生也被作为走资派打倒了。面对这种难以理解的现实,富贵又迷茫了。

电影美术在彼时的情感召唤力是满大街凌乱的大字报,是富贵和春生手中攘来推去的一张小小存折。满大街凌乱的大字报表达是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精神焦躁,攘来推去的存折表达的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人性情感。

家珍为凤霞临产准备的红鸡蛋尚未让人品味到幸福,就被医院满墙上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标语“批”得粉碎。妇产科老教授被脖子上打着“x”的牌子压得有气无力,革命小将的革命热情根本无力救治临产大出血的凤霞。命运再次和富贵这个本已残缺的家开了冷酷的玩笑。在这里,大字报、红鸡蛋、标语牌、血纸团作为一种电影道具恰如一把沉重的锤子,把观众的心反反复复残酷地擂击了数次,把电影的悲情主题渲染得让人涕泪交加。

若干年后,富贵家的院墙上当年凤霞和二喜绘制的毛主席像颜色已经褪去,晦暗的散发着老迈赢弱而又冷酷的色调。富贵和家珍老了,他们赖以活命的送水小推车也已经破烂不堪了。在这里,主席像、小推车作为电影美术设计的一个环节,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岁月沧桑、世事变迁的客观景象。而且被赋予了精神活力,引发的是你,是我,是他内心随电影情节而生的压抑情感。

在影片即将结束时,出现了让人心情好转的亮色,那就是凤霞和万二喜的儿子——小馒头已经6岁了。为了祭奠,也为了回忆,富贵、家珍、二喜、小馒头去给凤霞上坟。同友庆死时的纪念一样,风霞的墓前,白布上的碗,碗中的饺子,碗上的红筷子,一字儿排开的6张“小馒头”的照片,电影美术置景在这里形成了强大的情绪感召力,不仅将历经悲欢的富贵一家人的心境渲染得纤毫毕现,其间的悲情更是像鞭子一样抽击着观众的心,让人难以自持。

当一场悲剧临近结束,作为电影道具,那个象征着富贵顽强生命力、承载过数不清悲欢离合的皮影木箱,被放人象征着新生命、新希望的小鸡时,这个贯穿始终和主人公命运相连的道具结合富贵和小馒头的寓意深长的对白恰似一团幽暗的烛火,映照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的情感:“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在中国当代电影舞台日益萎靡的今天,《活着》把一个小人物的悲苦命运,用电影造型艺术、置景艺术很好地和电影情节结合起来,呼唤了观众的情感,传达人类情感的全部内在生命力,实现对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人类终极关怀的探索。从这一点说,《活着》不愧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巅峰之作。

猜你喜欢

感召力呼唤情感
怎样跑出更好的成绩
做追赶的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的呼唤
情感
浅谈如何培养少儿文艺导演的感召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月的呼唤
情感移植
不断增强中国话语影响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