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励志电影的生命精神解读

2009-04-14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赵 伦

[摘要]《隐形的翅膀》(2007),集残疾人题材、体育题材、农村题材、励志题材、女性题材等多个题材于一身,通过表现双臂残疾的少女志华与自己的不幸命运进行顽强抗争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生命处于极端艰难状况下释放出的无穷潜力和人性光辉以及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

[关键词]《隐形的翅膀》;体育励志电影;生命精神

一、绪论

《隐形的翅膀》(2007),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参与联合摄制的体育励志影片。这部影片集残疾人题材、体育题材、农村题材、励志题材、女性题材等多个题材于一身,通过表现双臂残疾的少女志华与自己的不幸命运进行顽强抗争的感人故事,将主题深藏在真实的生活流程之中,展现了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远超常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获得了成功,表现了生命处于极端艰难状况下释放出的无穷潜力和人性光辉,以及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了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隐形的翅膀》影像质朴,编剧和导演力求贴近生活,追求细节的真实,尽量避免完美技巧、可以铺排的斧凿痕迹,却传达出一种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作为2007年“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的开幕影片,它同时也诠释了一种体育奥运精神。这种奥运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勇攀高峰、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敢于挑战极限的生命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二、影片简介

《隐形的翅膀》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电影。不仅因为是表现残疾人拼搏的创作,还因为是真正残疾人饰演的影片;不仅因为成就了近年体育题材中最为动人的影像表现,还因为它同时是表现常态生活状态中人的极限追求的励志之作。

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双重打击让她一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为了重返校园,志华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因为需要住校,她又不得不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能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一次意外让妈妈差点淹死,志华毅然又选择了学习游泳,最终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因此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此时她的妈妈已不在人世。为了纪念妈妈,志华和爸爸去放风筝,那是妈妈亲手做的“千手龙”风筝——希望她拥有双手的风筝。这时教练告知志华她被省体育大学录取了。这就是《隐形的翅膀》所讲述的故事。

影片主要取材于李志华、江福英和雷庆瑶(影片主人公的实际扮演者)三个残疾人的真实生活。无臂女孩李志华来自内蒙古,她依靠双脚生活、学习,最终考取了大学。现在李志华已经大学毕业,还在西安找到了工作。江福英是一位真正的残疾游泳运动员,前不久在南非举行的残疾人游泳世锦赛中,她勇夺女子50米蝶泳金牌、100米仰泳银牌和200米混合泳银牌,其蝶泳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四川女孩雷庆瑶正在读高中,自幼失去双臂的她自强不息,曾荣获“感动乐山十大人物”。《隐形的翅膀》参加演出的有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游泳运动员,以及2000年悉尼残奥会、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共夺5枚游泳金牌、打破3项世界纪录的何军权,在新西兰残运会、“远南”残运会、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共获得6枚金牌的游泳冠军江福英,等等。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经历不为人知的痛苦磨炼之后成为生活的强者,与志华及其遭遇形成对照互文的关系。

三、生命精神解读

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电影,使我们的孩子,也使我们自己,在逆境中不沉沦,在顺境中更珍惜,将一颗热爱生命的心锤炼得更加坚强和健康。《隐形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残疾人夺取冠军的成长历程,影片的价值不仅在题材上,更在整体上相当自然生活化地表现影片,构筑现代社会真切的生活状态。

1在浑然的生活状态中显露个体的理想追求状态

影片动人的艺术魅力不是专门突出歌咏主题,而是在浑然的生活状态中细枝末节地显露出来,把常态生活的状况表现为个体的理想追求状态。

一个叫志华的女孩因不幸遭遇而残疾,她花季少女的一切期望、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改变了。双肢截断导致生活轨迹发生了质的转变。影片描绘这个残疾女孩在绝境中学会双脚写字画画得以上学,克服吃饭穿衣的艰难后得以和常人一起生活。然而恒心还能让这个当时还刚小学毕业的女孩在没有双臂的情况下学会了熟练地骑自行车!是必须到远处去读初中的强烈求知欲,促使她完成了这一艰难的任务。

影片给了我们许多艺术创作的启示:聚焦生活而闪现生活的光彩,接近自然常态的美感魅力流露生活自身的丰富性和特定身份的女主人公所代表的拼搏精神。在镜头语言及叙述策略上,导演冯振志没有耍什么花架子,流水般的生活,流水般的故事,没有彩头、没有特别技巧,但是,在影片舒缓的故事节奏里,我们收获了感动。感动,是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特质。

在娱乐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一部真正感人的作品。观众见多了厮杀打斗、阴谋权诈和勾心斗角;见多了故事曲折、情节惊险的影片,但是,我们最难看到的是:动人。没有动人的艺术,情节多么离奇曲折,故事多么斗智斗法多么让人惊异叹息,人物多么心计多端,观众得到的只有感官的刺激。但是《隐形的翅膀》没有这一切,它是一部给人力量的作品,作品展现了人物在和自己悲惨命运抗争时的巨大力量感。影片突破了残疾人题材常见的苦情、哭泣戏套路,以自然生活常态表现出夺金以及她为理想而拼搏的情感世界的美丽,而拼搏精神是一种从生活的痛苦、从生活的变化之中展现出来的对生命意义的努力探索。

2非职业演员的择用更加体现了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情感世界

我们见到过许多职业演员扮演的残疾人题材的电影,演员的演出技巧可能出色,而本片超越以往的“真切性”,很大程度上落脚于真正的残疾人出演。

影片的演员阵容真实而强大,参加演出的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游泳运动员,他们自然本真的表现,不仅仅在于角色的贴切,还在于体味角色内在心理、表现生活情态的无瑕身形、影像奇观上的震撼力度等,都是职业演员难以比拟的。

主人公的扮演者——雷庆瑶,从小没有了双臂,却学会了用双脚穿衣、做饭、吃饭、写字、上网、缝补衣裳、骑自行车、游泳、绘画。她不但灵活地利用双脚使自己顺利地自理生活,并且一再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雷庆瑶读小学时,就喜欢上体育课,老师开始觉得雷庆瑶身体不方便,一般都不安排她参加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但雷庆瑶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特别是在跳远和跳高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特长。很快,许多同学都惊奇地发现,雷庆瑶在跳远和跳高方面比自己更“厉害”。因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她荣获了“感动乐山十大人物”。

在影片放映的现场,坐在台下的雷庆瑶看一会儿就要跑到场外抹眼泪。她说,流泪不是想到自己拍戏有多辛苦,而是把自己当成观众,联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亲身经历,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除了训练和拍戏,生活中的雷庆瑶喜欢画画和唱歌,最崇拜的偶像是周杰伦,她每天会骑自行车去上学,休息时也爱和朋友发短信聊天……她的生活和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样青春,充满阳光。雷庆瑶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发现,生活其实是很美好的。雷庆瑶很喜欢《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听她唱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她不是也有一对隐形的翅膀吗,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即使用双脚也能书写出精彩的人生。

3影片的艺术表现

影片并不是以简单夺冠为指向的老套的残疾人题材来构思,而是将重心放在残疾人对上大学的理想渴望和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条线上。观众看影片时,仿佛不是在看一个故事,而是在看一个女孩真实的人生纪录。看一个真切发生在观众生活中的事情。故事将观众也带进这一情景中,观众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而叹息、而感喟、而震撼、而奋进。影片唤起了观众内心久违了的感动。于是这既符合女主人公特定的成长背景和她的情感追求逻辑,也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常人对于这一人物的现实亲近感。这一常态生活线打破了单一化的残疾英雄理想模式,具有新鲜色彩,显示了编导的独特生活思考,也为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别致的思路。多角度的展现一个残疾人,而不是单角度来教化观众,这是编导的艺术把握的成功之处。

在观赏上,影片特色也十分明显。导演将这个故事放置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树林有草原的地方,前景是大片平整的草原。在故事推进中,草原羊群、群山湖水、蓝天白云,这些旖旎美丽的自然风光,对志华苦难的生活来说,都给予了温暖的抚慰。在影片节奏上,宽银幕构成大幅美丽的画面:大片绿茵菌的草原,白桦林,远山如黛,牧人羊群,这些,都构成了影片舒缓的基调,延展观影者的心里感觉。大草原风光不断穿插,除了调剂舒缓紧张节奏外,又是情节进展的必要因素:生活的原野和闪回的人物微妙心理的处理。但显然,正因为主人公生活在这样广袤的土地上,才有极度的艰难却依然顽强的精神支撑。大草原是哺育人生的大天地,排遣忧郁和闪回追念美好的对象而铺展阔达的绿野则是主人公充满生命朝气的写照,湛蓝天际也就是虽然艰难生活却心胸博大的呼应了。

“风筝”这一意象,是影片的一个有意味的元素:既是造成灾难事实的触因,又是故事情节与冲突构成的要素,还是家人赖以为生的对象,最后成为孩子祭奠妈妈与亲情依恋慰藉的寄托,“风筝”意味着放飞理想。但是,事情往往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挫折和负面因素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志华及其故事本身就是对坎坷人生的象征与隐喻。实际上,风筝预示着人可以失去双臂却保有“隐形的翅膀”的心愿,道路虽然曲折,前途却是光明的。有了自己的努力、同学的支持、收货人的恻隐之心、老师的理解、教练的激励和决不放弃,志华才能够住校学习,获得残疾人游泳冠军,并最终考上了体育大学。所以,影片启示人们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苦难乃至困境,都期望放飞心灵,胸存展翅高飞的理想!失去双臂的志华,终于可以飞起来了,观众也陪着她洗尽铅华享受到一种心灵飞翔的喜悦。

四、结语

“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人生是不断超越自身的体能、战胜对手和困难、战胜生活中不公证遭遇的过程,《隐形的翅膀》坚信这一点,它不仅仅局限于残疾人题材、青少年题材,它所反映的主题是世界性的,具有难得的普适性,形式稚嫩朴素甚至难免粗糙,却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对人类强大主观能动性的由衷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