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庸影视剧的改编历程初探

2009-04-14宋永忠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改编金庸影视剧

宋永忠

[摘要]金庸小说自搬上银幕(荧屏)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历经无数的电影、电视剧版本,使得“金庸热”笑傲江湖数十年不衰。金庸影视剧的改编过程是对原著的修改、发挥,不仅丰富了原著内涵,拓宽了原著视野,也为广大读者和观众提供了新的理解原著的角度。

[关键词]金庸;影视剧;改编

金庸小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被搬上了银幕,迄今为止,每一部小说都有了被改编的历史,不少故事甚至多达五六个版本。这种影视剧改编,从整体上来看,涉及内地、香港、台湾和新加坡。早期的改编质量总体欠佳,又因年代久远不易查找,受众有限。所以,在电影部分,本文仅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编版本为例来作分析。

一、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的改编

香港电影对金庸小说的改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粤语片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邵氏改编期,20世纪90年代后由徐克带动的“新武侠电影”时代。大陆观众比较熟悉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武侠电影。本文重点说一说20世纪90年代新武侠电影。

1徐克的新武侠电影

20世纪90年代,香港“新武侠电影”时代的领军人物是徐克。“新武侠”区别于传统“武侠”电影的主要特点在于视听语言的现代化、高科技化,不再拘束于肉身近搏,不再拘泥于武术招式的门派之规,也不是玩弄一些简单的电影特技,而是利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创作一种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式的视听奇观,营造超越常人、匪夷所思的武功“神话”。1990年,由徐克监制、武侠电影宗师级导演胡金锉执导的《笑傲江湖》被誉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也被一些学者赞誉为迄今改编最为成功的金庸电影。《笑傲江湖》借助强大的电影技术将中国式的书画意境融入打斗见长的武侠类型片中,提升了武侠片的艺术境界。此后,《笑傲江湖》还有两部续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1991)《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1992),前者在情节上与原著有部分联系,后者是几乎毫无关联的纯粹演绎。

电影导演徐克,被认为是对“新视觉”以及“电影特技”研究、运用的成功典范。这固然不错,但却忽略了另一面,也许是更重要的一面,即徐克对(新)电影、市场、观众、时代、民族等等的研究和重视,从而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原则。

2戏谑调笑的新武侠电影

在新武侠电影中,王晶编导的两集《鹿鼎记》(1992)显得大胆另类,但在某些层面又最能贴近金庸的意旨。影片《鹿鼎记》(尤其是第一集)是金庸小说改编中既在相当程度上尊重了原著,又有鲜明个性的影片。王晶后续执导了《倚天屠龙记》(1993),情节进行了大量缩编,突出了女性角色,但也加入了大量性感挑逗的场面和语言,影片的风格是喜剧性、传奇性和惊险性。王晶的世俗搞笑和李连杰的最佳身手组成了《倚天屠龙记》的“梦幻组合”,虽然于原著改动甚大,但也保留了原著几个最精彩的场面,大战光明顶就是新武侠电影的经典场面之一。

20世纪90年代后,武侠电影越来越注重形式本身,甚至有些影片连形式也改头换面,武侠电影的侠义人性、侠骨柔肠等精神性因素不被重视,甚至成为调侃搞笑的对象。新武侠电影越来越杂糅拼贴,不复金庸小说的纯粹状态,如《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1993)、

《飞狐外传》(1992)、《碧血剑》

(1993)、《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1994)等影片在故事主线和人物设置方面参照原著,在叙事风格和性格塑造方面则进行了较大改造。改造最多的是语言方式,金庸原著的儒雅风格被戏谑调笑取代。

新武侠电影的大量题材、主题、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员组合都十分相似,影片在短短几年时间充斥银幕,使本来还很有兴致的观众也厌倦了满是俗套的武侠电影,直到电脑特技更大幅度地加入,漫画新武侠才得以把新武侠电影重新推向一个高潮。漫画新武侠同样是以视觉冲击力为主攻目标,但也有更趋于简化的倾向。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如果新武侠电影只重武不重侠,只重视觉效果不重故事主题,那它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必将很快被淘汰。

3异类的新武侠电影

《东邪西毒》(1994年,王家卫)是新武侠电影中的异数,它以武侠为壳,描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迷茫、异化和疏离。

作为一部新武侠电影,《东邪西毒》借用并重新塑造了已经被视为“集体神话”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前传的模式重新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武侠世界。虽然也有武打、也有侠客、也有义所当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构、主题、叙述方式、表达内容却与普通武侠电影大相径庭。下述它与其他新武侠电影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二者在形式上的相同相通之处。《东邪西毒》在武打上延续了王家卫在其以前都市作品中探索出来的高速摄影加抽格剪接的方法,既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模糊”方式强调了动作的神奇,又加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这种“非线性”的剪辑效果,被此后的新武侠电影延用,在非线性剪辑效果上大作文章,《风云》就是其中之一。

《东邪西毒》的画面形式感很强,其摄影效果在本来就强调画面的新武侠电影中也可算最为什{色的,有直追意大利导演斯特拉罗的趋势。很多光影的细微处理、光影效果对故事、人物心理的暗示,就远远不是其他新武侠电影摄影师所能望其项背的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影片的内容或者说主题。传统武侠片的忠君、复仇、称霸武林等主题发展到新武侠片已经成了更为复杂的多种元素混合体。而在《东》片中,几乎所有这些传统主题都已不复存在了,从某种迹象上,《东邪西毒》可以看成是对江湖和侠客的一种探讨和重新诠释,影片采用“前传”这一形式本身就带有追根溯源的用意。所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走人江湖,大多是因为爱情,这是王氏江湖的特点和标志,同时这些爱情行为本身也是带有王氏标签的独家形式——拒绝与被拒绝。在武侠和金庸大旗的遮盖下,江湖儿女也成了现代都市自怨白艾、顾影自怜的白领阶层,在遮遮掩掩、进进退退中做着迷茫的爱情游戏。

《东邪西毒》为武侠片开了一条新路。“电影没有起码数量的直接观众就不能存在。”以观众为主的商业性是香港武侠电影的基本原则,较为纯粹的艺术创作凤毛麟角,《东邪西毒》是突出的个例。

二、电视剧的改编

与电影相比,金庸小说也许更适合用电视剧的形式来诠释。这主要是由于电视剧的容量和长度都适合金庸小说的篇幅,而电视艺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品质也更符合金庸小说的特质。“尽管电视剧由于物质构成方面的限制导致它的艺术表现手段略逊于电影,艺术感染力也没有电影强烈,但它比电影更会讲故事,观赏方式也更为方便,也就更容易吸引观众。”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以《射雕英雄传》为代表。1983年,“香港无线”以一部《射雕英雄传》首先将金庸小说搬上银幕。内地观众

第一次看到了娇俏可人的黄蓉和憨厚朴实的郭靖。这部电视连续剧捧红了翁美玲、苗侨伟等人。这部电视剧在当时的轰动效应几乎没有任何武侠剧集能够与其相媲美。尽管以现在的眼光再看时,觉得仍有太多不足,但就当时电视台的制作能力而言,这部“无线”投资巨大的连续剧绝对是金庸武侠作品电视化的经典力作。它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今天再听到罗文、甄妮主唱的剧首曲,仍忍不住心潮澎湃。

20世纪80年代,“香港无线”也改编了其他一批经典的金庸小说,基本上奉行忠实原著的改编原则。在这段时间,台湾中视也拍摄了一些金庸作品,然而,剧本改编的失败,尤其是台词的生硬哕嗦和制作的粗糙使得这些改编基本以失败而告终。

2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电视界陆续推出了新的改编版本,1995年的《神雕侠侣》和1997年的《天龙八部》成为新版本中的佼佼者。中央电视台拍摄《笑傲江湖》则带动了大陆电视人对金庸武侠剧的热情投人,新一轮“金庸热”在世纪之交勃兴于荧屏。

1995年,在无线翻拍剧集中,《神雕侠侣》是典型的代表,在里面出演的艺员都是无线近几年力捧的对象。片中打斗场面融入了徐克拍摄手法中的飞天窜地,人物扮相造型更舒适,外景范围也扩大许多。这部剧集具了一切吸引观众的要素,它的成功显示了无线台在拍摄武侠剧上的雄厚实力,也标志着金庸武侠剧又一个热潮的开始。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女导演杨佩佩开始了她的系列金庸武侠剧的拍摄,《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以及《笑傲江湖》为这股金庸潮又添上了一笔。

3新世纪(从2000年至今)

尽管香港武侠剧中的人物鲜明,但是由于投资、场景、人员等诸多原因,也使得港剧无法体现金庸武侠剧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而中央电视台支持拍摄的内地版《笑傲江湖》的演员人选都是内地演员中的精英。导演意图是“不按传统的武侠剧来拍,也决不拍成《水浒传》之类的历史剧”。

大陆改编的金庸剧贯穿着浓浓的正剧情结,使得大陆主创人员在编导过程中刻意添加了复杂的人性情感、深刻的社会寓意。到目前为止,张纪中拍摄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鹿鼎记》已经面世。这些作品的基本创作思想没有变,追求的是正剧的雅正大气,忽略的是武侠的轻松愉悦。

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已经呈现出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形态电视剧的类型特征,但是要想使这种类型能够有较强的生命力,还是应该注重电视剧自身的规律性,而不要被小说的艺术形式给牵绊住,更需要在视觉媒介特性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况且,武侠电视剧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不能只集中在几部经典武侠小说的翻来覆去的重拍上,而应该找到新的可开发资源。贾磊磊认为:“尤其是中国武侠电视剧,目前还缺少那种‘原创性的作品,就是为电视剧这种特定的传播媒体专门制作的、适合于在电视台每日播出的武侠剧。它的故事内容、暴力程度、演员阵容,包括音乐形式都应当根据电视剧的特点‘量身定做。”

综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庸影视剧的改编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金庸武侠小说是运用现代大众媒介传载文化艺术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个案。它们融合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以传统的武侠形式表现现代社会的积极追求,充分借助现代大众媒介传载文化艺术以争取最优效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关注金庸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具有实际意义。而这些影视作品,虽然以金庸原著为基础,但没有也不可能有哪一部作品是完全忠实于原著的。每一部作品总会基于这样或那样的立场,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改编着原著。改编过程中对原著的修改、发挥,不仅丰富了原著内涵,拓宽了原著视野。也为广大读者、观众提供了理解原著的新的角度。

猜你喜欢

改编金庸影视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金庸的财富江湖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