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雪长春》的视听构成

2009-04-14王稼之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创意

[摘要]在奥林匹克精神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精神引领下,遵循“和平、友谊、创新、发展”的赛会宗旨,围绕着《冰雪长春》这个主旨,突出亚洲、中国及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实现体育与艺术从内涵到形武的完美融合,展示大学理念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进而完成本场表演从实质到品位风格上的提升。

[关键词]《冰雪长春》;创意;视听构成

前沿

近年来,各类大型的综合性文艺表演层出不穷,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借助着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大范围、多受众地发生着影响。对此类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中来。此篇文章并不是研究结果,只是一份研究材料。这份材料力图说明两个问题,第一,面对着这样的一个艺术形态,如同面对电影、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一样,需要完整的导演构思;第二,此种艺术形态的导演工作不仅需要面对现场的数万观众,还要考虑到现场外的上亿人群,所以导演的表达和构思必须包含着影视创作语言。

主题

以北国冰雪文化为底蕴,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精神为引领,以长春人的爽朗豪放为个性,遵循“和平、友谊、创新、发展”的赛会宗旨,通过实现环境艺术、剧场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完美融合来展示亚洲文化、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使本场节目从本质和风格上提升品位和品格,注重写意变形,打造意境,引发回味。

总体构想

1以冰上体育表演和歌舞为主,内景外景结合,台上台下互动,地面空中呼应,用多种方式和多个维度构筑恢弘场面,张扬强劲气势。

2一改以往单一舞台模式,将整个体育场馆作为演出平台。

3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影像、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色彩空间等技术和艺术手段,造成一种强烈的现代艺术的综合性表现氛围。

4整场节目节奏分明、脉络清晰,以关东情、中国风、亚洲风的表现视野分为三大段落,阶次递进,层层拓展。

5淡出惯例中的整场解说,改为段落中英文提示性引语,兼顾现场与媒体传播、兼顾国内国际不同受众,通过完整的音乐结构和视觉上的通约性表现,自然呈现节目的美感和意义。

6包括音乐、舞美、舞蹈、体育表演、文学因素在内的全场节目均必须原创。

风格

隆重、热烈、友谊、祥和。既体现地域特色,又突出现代风格,通过地域性的冰雪文化的特色技艺,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亚洲文化的和谐交流。用现代风格的舞美、灯光、音效实施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震撼。

空间结构

视觉空间结构的思考立足于整个体育馆,环观众席后设置大屏幕背景墙。空中设置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意义的艺术塑型,在灯光的配合下,强化场内视觉效果和提升演出内涵。在五环体育馆内北侧设置陆地舞台,与冰面舞台融为三层阶梯舞台,在舞台顶端回廊空间设置圆形屏幕,舞台的整体状态都处于通透的空间结构。

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色调呈浅灰色或灰白色。冰场的护栏应遮盖并装饰。与舞台连成一体,利用其营造出冰雪的环境和氛围,同时有利于色彩光的渲染变化。

合唱队安置于舞台两侧,着银色服装。

整体视觉效果应完整统一、主次分明,依据场次有不同的变化。

色调总谱

《序》是以神秘遥远的深蓝色渐次向银白色过渡,从而进入第一章关东情,随即叠加进富于动感的大红色,以表现关东火热之情;第二章从黑白的原色入镜,以便陈述远古的中华文明,继而淡黄色渐次渲染出富丽的金黄色、红色等中国色彩元素;第三章开始整个色调还原为肃穆的冰雪银白,接着用淡淡的暖色唤起如烂漫山花般的绚烂之色,以表现亚洲春天的勃勃生机。

灯光

1以多灯位、多角度的灯光和影像设置,突出变化的主体表演区域。

2在顾及全场灯效和烘托整体氛围基础上,注意结构要点中戏剧性灯光的造型、阐释、表情达意的细腻处理。

3强调光影与整体叙事包括音乐、表演、舞台调度等融合所形成的节奏形态。

4,光的强度变化要富于戏剧的张合,形成有冲击力的对比。

音响

1按专业音响效果,实现适合现场与媒介需要的多重音效布局。

2注意音乐、音效的段落性与整体间的层次关系及变化要点,最终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结构。

节目架构(总时长55分钟)

[序](时长5分钟)

[第一篇章:关东情](时长17分钟)

创意:运用自然音效的现代声音观念和行为艺术的有机结合,加之光影效果,充分营造地域环境的气氛;同时强调艺术与体育有机结合的形式,给予整场演出的风格形态以高度概括。

结构:行为艺术与会歌《冰雪长春》构成[序],与[关东情]连续演出。

操作:六声钟响。

万籁俱寂,黑寂中,与强光频闪同步的一声坚冰炸裂声,劈入场内,冰层积压的吱吱嘎嘎声伴随着时而发出的炸冰声,还在延续。有节奏的、缓缓的主舞台的背景大屏幕渐显出一丝光亮,这是天地交汇的边界,这是日夜互换的时刻,冰雪长白山的远景渐渐地显现。随着近景天池的互叠,舞台和冰面的光渐渐升起,朦胧中、烟飘雪舞中,由白色人体所构建的山峦丘陵起伏拓展,与大屏幕中的长白山天池融为一体,纯白的色调顺着舞台、利用阶梯直下冰面,结合着冰面护板墙的装饰、结合着周边空间关系的处理,带给观众的是诗意的艺术美感和强烈的视觉环境气氛的冲击,人声仿佛天籁之音飘摇而至,(音乐声起在30秒处)灯光铺就的水流在歌声中蔓延开来,弥漫舞台和冰面,色调生动。

在音乐往复中、长白山四季山色呈现出来。(注:此山色应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音乐要大气概括,同时又要富于变化,既要有连绵流畅的舒展运动又要有柳暗花明的色彩变化;我们明写长白山的文化情怀,最好暗含“贝九”那种哲学思绪。同时要预留与《冰雪长春》对比和与《亚洲的太阳》的呼应,以形成整体的音乐构成。)

铜管以号角音乐进入,《冰雪长春》主题歌音乐奏响,灯光大亮,舞台及冰面演员涌出,小鹿、冰上运动员簇拥着雪橇入场,表演《冰雪长春》。(略)

[第一章:关东情]

创意:叙事表演与素材原始、表现现代的歌与舞的演唱将观众的记忆带人北国关东人的情怀之中;女性奔放并抒情的舞蹈与男性粗狂阳刚的放歌相呼应,表现关东生活的自由豪放;声效与有序的冰面舞蹈节奏相衔接,展现雪原世界的终极关怀和关东人热情奔放、顽强拼搏、乐天乐土的豪爽性格。

结构:叙事艺术表演《关东往事》3分30秒——声乐组唱《月牙五更》4分钟——女性舞蹈《关东雪》4分30秒——歌与舞《关东人》3分20秒——综合舞蹈、体育艺术《中国结》5分钟。

操作:“第一章:关东情。这一方水土滋养着这样的生命,这样的生活铸就了这样的性格和独特的情怀。”(在冰面上投射以上文字,分别用中英文书写,并由中英文画外音

朗读。)

《关东往事》

黑场中,音效声先期进入,表演区渐呈逆光效果,进入叙事艺术表演——《关东往事》。

《关东往事》要呈现出爽朗、戏剧化的色彩和光影。

北国生活场景的音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丰富而有节奏、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律动。没有具体的实意语言,却有可辨的情感语态,

往昔的人物、往昔的物件表现出关东的历史痕迹:农耕(群组农耕的形态、律动)、生息(有东北特征的生活形态)、捕鱼(冰面凿冰、起鱼、冰面上拉起的渔网)、狩猎(借助环境中的树林围、捕、抬、拉猎物)、伐木(整体的行进、砍、撬、抬),行为动作幽默和风趣,生活艺术浑然一体,张扬的意蕴,夸张的叙事。不同的组别依据音响来确定动与定。动者如情景再现,定者成雕塑造型,呈现强烈的原生状态。这样局部与全局有分有合、有动有静,进而形成全场段落性的此起彼伏。最终,全场在一声“顺山倒”的呼喊声中,伴随着大树的轰然倒地的音效,全场切光,黑场。复亮,呈顶光雕塑状,影调转向土黄,持续10秒,渐暗,收光。此处是此段落的高潮点,沸腾的生活律动和音响陡然停顿,经光效、音效的协同处理,一幅老照片式的关东往事生活的全景画卷意蕴绵长,关东人内在的认识和情感在这里表现为对关东大地的感恩的静肃。

《月牙五更》民谣组唱(略)

《关东雪》舞蹈(略)

《关东人》歌与舞(略)

《中国结》舞蹈(略)

[第二章:中国韵]

创意:以古琴的音韵伴和着中华文化元素的代表性图案符号。用冰舞、围棋、中国书法、太极武术等体育和艺术表演形式展示华夏体育的团体精神,显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式的天人神韵。

结构:冰上艺术《围棋》5分钟——陈露冰上单人滑表演《梁祝》3分40秒——舞蹈《太极墨舞》4分30秒。

操作:“第二章:中国韵。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有形、润物无声,点点滴滴地显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在冰面上投射以上文字,分别用中英文书写,并由中英文画外音朗读。)

《围棋》

大屏幕上,伴随着古琴的音韵呈现岁寒三友、京剧脸谱、抚琴的指韵等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视频前期录制)渐次过渡到围棋演员身上。(长度15秒钟)要用独舞演员色调的明亮和外在的飘逸来对比棋子黑白色彩的浓重和棋局内在纷争的激烈。

此时冰面上灯光投射出围棋棋盘,身着古代将士服装并着黑、白色斗篷的冰上演员滑出,在光效与中国打击乐的配合下,队形忽开忽合、或长或圆。分点的闪现,整体的突变,表现着每一个棋子的着落、运动。演员同时借不同的造型、动势、阵形和运动来展现攻与守、包围与突破、对抗与合和、紧张与舒缓的艺术场面。与独舞演员分别在频闪光效的配合下,在舞台和冰面上表演着围棋文化的寓意和内涵。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激昂。冰面上顺序呈现出的四个典型阵形,分别打出:《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唐·明皇昭郑观音弈棋局》《宋太宗御制角局图势》《元·(玄玄棋经)千层宝阁势》。

高潮中,随着音响节奏的加速,舞台与冰上演员互动。黑白将士对峙缠绕,两队追尾旋转,最终舞台上形成中国太极图,冰面上则形成围棋开局的画面。随着音乐节奏,太极图张合呼吸,生动描绘出两端对立、两端互补的写意图景。灯光伴随着太极图的呼吸渐收。

《围棋》这一段落的节奏力求动静对比、开合对比、有序和混乱对比,要形成一人与众人的对比,要将黑白子及将士们的调动和鼓手视为下棋者的内心活动。整体风格应该是气韵生动、令人激动振奋的。

《梁祝》冰上舞蹈(略)

《太极墨舞》舞蹈(略)

[第三章:亚洲风]

创意:以会歌来提示亚冬会在长春召开的主旨含义,以超越的梦想与人的互动来艺术地展现亚洲体育的理念,以儿童的多国语言问候语引出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传达友好、友谊的心愿,以《亚洲的太阳》的充分展示为高潮,表达亚洲的勃勃生机、和谐友好,展现和烘托亚洲发展和进取的大势。

结构:会歌《亚洲之星》4分钟——综合舞蹈、体育艺术《超越的梦》3分钟——孩子们的表演《亚洲的问候》3分钟——童声合唱、交响合唱《亚洲的太阳》6分钟。

操作:“第三章:亚洲风。历史悠久、色彩斑斓的亚洲将在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前进,我们歌唱亚洲的体育、歌唱亚洲的文化、歌唱亚洲的精神、歌唱照耀着亚洲的太阳。”(在冰面上投射以上文字,分别用中英文书写,并由中英文画外音朗读。)

《亚洲之星》歌伴舞(略)

《超越的梦》儿童冰上舞蹈(略)

《亚洲的问候》

伴随着上场黑暗中的金色亚洲地图,全场成百的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喊着“亚洲!亚细亚!”上场,灯光大亮,他们穿着不同国家的服装,拿出各自国家的国旗,依次用各国语言向全场呼喊“你好!”最后一块用中文喊“你好”,连续不断。此时合唱队呼应、配合(要创造兴奋、激情澎湃的视听场景。孩子的喊声要在音乐的陪伴下,确定好节奏。)欢呼声中的鼓声,合唱前奏响起。

《亚洲的太阳》合唱

舞台调度按音乐进行。

前奏中,150人的童声合唱队聚集于一层台上,合唱演员上台,童声领唱的孩子在吉祥物的陪伴下滑到冰面台阶前,童声领唱开始《亚洲的太阳》。

二次间奏时,男生领唱从最高台走入一层台,立于儿童合唱之中。此时冰面上涌出速滑运动员,他们分别举着各国的国旗,向冰场上滑行。在气势磅礴的《亚洲的太阳》的音乐声中变换队形,招展旗帜。

第三次间奏时,一面硕大的亚奥理事会新会旗由舞台扑向冰面中央,舞台上的舞蹈演员和冰面上的造形演员分别出场,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做配合性的律动。

台上在歌唱中最后组成五环图形,冰面演员45面各国国旗环绕着硕大的亚运会新会旗旋转,在歌声高潮处,屏幕上太阳升起,体育馆穹顶灯光开足,光芒四射。此时,冷焰火、礼花炮等制造喜庆气氛的道具同时作响,场内射灯摇曳,合唱演员、孩子们将鲜花摇动,随着音乐的强结尾,全场同时压光。

场内重新升光,全体演员上场向观众致谢。场内晌起《冰雪长春》,画外音中英文结束语:“冰雪亚洲,魅力长春,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友谊的大会、和谐的大会!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所有的来宾和朋友们健康、快乐!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到此全部结束,朋友们,再见!”

(此时场外的焰火礼花升腾,场外播放《冰雪长春》或《亚洲的太阳》音乐)

演出到此结束。

后语

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是于2007年1月28日在长春举办的,开幕式的文体表演是由东北师范大学独力承办的。在这次活动中创造了很多“首次、第一”,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时隔两年多,看到更多的大型文艺演出越来越具有文化品位是让人欣慰之事。然而,对此类艺术形式的学术研究的力度与深度仍显不足。为此,愿将我们曾经的工作结果作为材料提供给大家,由于篇幅所限,只能截取部分以供读者。[作者简介]王稼之,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总导演。

猜你喜欢

创意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