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地流转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2009-04-01赵婉晴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必然性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

赵婉晴

摘要论述了土地流转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包括:“流入”与“流出”是衡量土地流转利弊的关键,农村土地良性流转的重要性,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催生剂。

关键词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68-01

2008年对农村经济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无疑顺应了当今历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潮流,许多专家认为这将掀起新中国的第三次土地革命。因为1978年由小岗村发起并迅速在全国农村范围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彻底解决温饱成为可能,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该政策已完成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使命。如今更多的中国农民迫切期望着由温饱走向富裕,而30年来农村经济政策仅止于“包产到户”就停滞不前,而且该政策令土地不能规模经营,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高科技也很难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造成农村劳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地方政府以及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笔者将对土地流转的感悟做以下陈述。

1“流入”与“流出”是衡量土地流转利弊的关键

2008年是土地流转的分水岭,在这之前基本上是伴随2亿(《学习时报》)农民进城务工而引发的土地流转。农民工进城虽然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城市建设,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由此催生的城市化发展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造成农村空心化、农田抛荒化、城镇侵占化、种植低效化等;农民工入城后又引发“农民工”问题,如农民工自身权益、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在城市又对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居民就业造成压力,还使计划生育以及环境卫生工作的难度增大等。因此,土地流转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弊大于利,但与此同时土地流转依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有许多乡村在土地流转之后加速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到了土地流转极有利的一面,实现了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树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一利一弊的关键就是土地流转后农民流入和流出的不同,就是要分析土地流转后从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农民是远赴他乡进城务工还是在当地企业或农业大户的带动下就地就近发展农村经济。如果农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立足当地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渔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从而吸引周边地区劳力、资金和技术的流入,这样必然是利大于弊。

2农村土地良性流转的重要性

如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能做到资金、技术、劳力等资源的“流入”,就能最大程度趋利避害实现土地流转有利的一面,促进农村土地的良性流转。2008年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房地业萎缩、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减少、国内中小企业停产等因素,将迫使中国农民工离职、失业、回乡。他们绝大多数会应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中央的惠农政策而返回家乡从事养殖业,或承包山林、池塘从事非农业,或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等小规模的新农村产业。而且在200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2009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各地政府要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样在城市就业难和中央进一步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农民就会基本由进城务工整体转向在家乡创业和务农,这就会引发新一轮的土地流转并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循环。因为这些年对如何实现土地的良性流转已有宝贵经验可以借鉴,政策也在逐步完善,最关键的是2009年在新的经济政治环境引发的土地流转是使得资金、技术与劳力流入乡村。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也将会有更多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迫于“毕业即失业”的压力,在几乎等同于农民工返乡的因素的促使下返回农村。这些大学生又将成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的新一轮中坚力量,从而引发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劳力流入农村,加速农村土地的良性流转。

3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催生剂

由于顺应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他们经营的畜牧水产养殖与农产品加工等新农村产业很有可能会逐渐兴起。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他们会有偿承包不愿耕种、无力耕种、低收益耕种农户的土地,然后借助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大面积改进农田耕种方式和种类,种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为农业产业提供原料。这样起始于“小打小闹”的农村产业作坊也会被逐步做大,随后引发资本向农村转移,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形成,农业产业链趋向成熟。然后更多更大范围的土地将会被流转,形成更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可以说,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不仅促进了新农业、新农村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的进程。

4结语

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是顺时顺势而为,得民心顺民意,但有机遇就有挑战。在新时期土地流转的热潮中,如何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有待继续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必然性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