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改革探析

2009-04-01刘学忠任建新刘宗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中毒营养教学质量

刘学忠 袁 燕 任建新 刘宗平

摘要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介绍了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重视课堂教学、增设病案讨论和实验课及利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发展概况;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60-02

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含动物检验检疫方向和实验动物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在学习了动物营养学基础、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兽医临床及兽医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课程。授课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含动物检验检疫和实验动物方向)三年级学生。

1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发展概况

1979年以前,本课程组主要开设“家畜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学”3门课程,前2门课程为兽医专业开设,“兽医学”为畜牧专业开设。随着专业的增加和拓展,相继为动物性食品卫生专业开设“畜禽临床诊断与中毒病学”、养禽专业开设“禽病诊断与普通病学”、动物营养专业开设“动物矿物质营养代谢与疾病”,非兽医专业开设“畜禽普通病学”或“动物疾病学”等。但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的不断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适应畜牧业生产的巨大变化,兽医内科学的重点已经从一般器官疾病的个别病例诊疗转向以群发和多发为特点的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的防治。为了突出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讲授,1990年将其内容从家畜内科学中独立出来开设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为适应这门课教学需要,将最新的研究理论和生产实践用于教学,王宗元教授组织编写了该门课的教材,1997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受到全国同行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之后历经同仁们10余年的精心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教材及培养方案。该门课程已于2006年被确立为扬州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刘宗平教授作为副主编编写的21世纪教材2009年也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教学改革措施

2.1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毕业实习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一直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实践性环节偏弱。不同的主讲教师授课内容有很大差别,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有一定难度。而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课程内容在不断扩充,不同版本的教材及参考书琳琅满目。与之不相适应的却是授课学时有所缩减,由原计划的48学时削减为40学时。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程组成员多次集中进行研讨,分析生产上疾病的发生情况,于2007年上半年对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修订,压缩了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了实习课学时,3位主讲教师集体备课,规范了教学内容。

2.2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也让教学活动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由于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课程在讲授时往往需要学生掌握某些病症的形、音、色等,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将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临床常见病证,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以文字、流程图、表格、病证图片、观摩教学、习题测试和临床病例临证演练等形式编制成CAI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突破传统的黑板上诊病治病、枯燥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上课内容更为直观、生动、形象,增加了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如酮病、有机磷农药中毒等较难理解的内容,如果只靠口头讲授就会显得很抽象,学生不易掌握和区别这些疾病的特征。但如果在课件中加入影像,通过直观的图像对比可以让学生轻易对一些原本容易混淆的病症加以鉴别。再比如对心肺的听诊,通过动画和声音模拟形象而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就会使他们能够深刻和准确地区分正常的和异常的心音和呼吸音。同时,利用校园网上的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了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网上教学管理。规定学生每周上网浏览1~2次,教师定期上网回答问题、批改习题,建立了网络评估体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实践证明,在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能让学生和老师体会教学活动的乐趣,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3重视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构成,老师作为指导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出问题,与老师加强交流,协调发展。只有两者共同努力,互帮互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医学教育都是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上课。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传递信息量大、效率高、可控性强、经济简便、内容随科学发展更新快等特点,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其中,只是一味地像一个容器一样接受灌输。虽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但由于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内容多、范围广、学时少、进度快,使得学生负担较重,一直处于疲于应付的学习状况,短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往往会出现学生学过之后印象不深刻、接受得快忘记也快的情况。因此,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授课时要求老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4增设病案讨论及实验课,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把课讲得生动、精彩,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师应利用跑实习点及动物医院门诊,留意生产上疾病的流行趋势,增加实践锻炼,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在课堂上给学生多介绍一些生动的病例。实践表明,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过程中能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局限,很多动物医学的学生分配到工作岗位后,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临床动手能力差,有些学生虽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则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底气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设一些病案讨论是非常必要的,以防理论与临床的脱节。随着研究生热的不断升温,今后对学生从事科研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试验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锻炼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和文献整理及写作能力,教师应把部分试验内容的试验设计、试验准备、试验操作及试验结果的讨论分析等全部交由学生完成,试验课教师参与全过程,最后对试验情况进行总结、归纳。试践证明,开设的猪食盐中毒、大鼠亚硝酸盐中毒等试验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自我指导、自主学习的学生。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将学生按若干人划分为一学习小组,预习教材相应章节内容,并查阅参考文献,仔细思考并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做好笔记,如有可能也可提出新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先简要介绍有关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特征、最新进展等内容,然后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其对提纲中若干问题及所选临床病例的看法,由各组畅所欲言,甚至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以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学习热情。在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安排2~3次讨论课,每次提前1~2周布置讨论题,学生分组后各自准备,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去动物医院收集案例、向其他教师请教及相互讨论等形成认识。然后,通过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较好,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2.6加强自身的学习,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要培养高质量的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就要求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医学知识内容多而复杂,一种疾病涉及多个科目,例如,在糖尿病的教学中,疾病的病因涉及到解剖、生理、病理的综合知识,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由此推理出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可以采取的相关治疗措施。而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犹如织鱼网,网越织越大,面也越来越大,医学知识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也就越高,因此要求老师不断地加强学习,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老师只有把属于自己的网织好了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而教学作为一项整体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之间加强教学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同时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3参考文献

[1] 董雁.多媒体教学效果优化的关键在教学设计[J].科学教育论坛,2006(2):101.

[2] 罗眈.谈如何提高方剂教学质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99.

[3] 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6.

[4] TORP L,SAGE S.基于问题的学习[M]∥刘孝群,李小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 粱新宗.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J].医学文选,2006,25(1):119.

[6] 李延兰,李小英,高启禹,等.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物理学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1):103-105.

[7] 邓丽,张冬青.提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交流[J].理论导报,2008(12):62-63.

[8] 韩建新,蔺媛.模糊综合评价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60-162.

[9] 吴春燕.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2):103.

[10] 阮宏一,阮立本.提高高校理论课教学质量分析与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4-96.

[11] 谷达常.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9):40,44.

猜你喜欢

中毒营养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中毒
宫斗剧重度中毒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