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邳州地区犬瘟热发病调查与防制

2009-04-01胡慧玲王徐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调查

胡慧玲 王徐敏

摘要 对邳州地区犬瘟热发病情况做了初步调查,分析了其流行因素,提出了防制对策,以期为防制犬瘟热提供参考。

关键词犬瘟热;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防制;江苏邳州

中图分类号S858.2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26-01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据初步统计,邳州市区各动物医院近些年犬瘟热发病数占总病例高达50%~60%,伴高死亡率。据统计,自2008年10月1日至12月中旬,市区各门诊部就诊的犬瘟热总病例数约200例,其中大部分为幼犬,尤其是刚从宠物市场所购的幼犬。由于该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度传染性,使得犬瘟热成为宠物临诊上最主要、最棘手的疾病。

1主要临床症状

犬瘟热病犬主要临诊特征为精神差,高热且为复相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多有典型神经症状。幼犬通常呈典型经过,常以不食开始,有呼吸道感染,流鼻涕,体温高达40℃,极似感冒。由于高热,患犬眼结膜,眼球红肿,眼屎多,尤其是脓性眼屎,隔1d左右,体温下降,下降1~2d后又重新上升,即典型的复热相。以后,病犬便出现脓性鼻涕,呼吸困难,此时听诊肺部出现明显啰音,继之消化障碍逐渐严重,出现呕吐、下血痢等。神经症状往往在疾病末期出现,其表现主要有转圈运动、痉挛性抽搐,特别是局部咀嚼肌抽搐、舞蹈式踏脚运动和昏睡。此外,慢性病例常会出现脚掌底角质化现象。

2流行病学调查

邳州地区饲养的宠物狗,主要有黄京巴、狐狸犬、杂交白、西施犬、松狮犬等,此外也有猎犬和狼犬以及其他品种。经临床统计,从所感染的对象来讲,多数潜伏期在3~6d,品种因素对犬瘟热的发病影响不大,均易感染。草犬对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后治愈率也较高。各种年龄的犬对此病均有易感性,较为明显的主要是幼犬,青年犬也有发病的,其易感性、发病率、病死率远高于成年犬。从该市的各门诊病例可知,各个季节均有该病的发生,呈3~6月多发,而天气转暖后,发病数明显下降。犬瘟热的感染方式主要有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鉴于幼犬病例中,刚从宠物市场、宠物商店购回的幼犬发病率较高,笔者走访了邳州市几处宠物市场和其他有关宠物商店。经观察,结合有关了解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因素:①运输环节。邳州地区出售的宠物狗主要来源于东北,需要火车的长途运输。每次运输几乎全为同一车厢,若该车厢消毒不彻底,产地未检疫或检疫不严格,易造成疾病混染,则可能为犬瘟热及其他一些传染病的传播提供条件。②交易环节。在市场中发现,宠物多为笼养。一种是单笼,一种是多层笼。每种笼中都密集饲养了数十条狗,且消毒观念不强,卫生条件很差,致使感染非常严重。③防疫因素。适龄接种疫苗的犬发病率远低于未接种的。据了解,从宠物市场及宠物商店购买的犬接种免疫率不高。此外,家庭环境卫生、饲养条件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3防制

3.1预防

现在常用的疫苗是犬五联。犬五联疫苗初次免疫在2个月龄左右,最早可达45日龄。第1年,3次注射隔7~14d,以后每年接种2次。经临床上试用,效果比较好,但是犬五联注射一般都在45日龄以后,而犬瘟热多发于40日龄以前的幼犬,因此犬瘟热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重点注重犬瘟热的各个传染环节。一是运输环节,注意犬的来源,运输车辆车厢的清洁消毒工作。二是交易环节,必须做好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饲养器具、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消毒必须严格监督、管理,防止犬瘟热的滋生蔓延。三是加强母犬的防疫注射,是目前控制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3.2治疗

基本原则是补糖输液,止吐止血,适当进行一血二糖三素四止五治疗(一血即血清或球蛋白,二糖即用等渗糖加高糖,三素为抗菌素与维生素和激素,四止为止吐、止血、止痢和止热)。根据资料,目前对于犬瘟热,临床上还没有特效药物。一旦发病或疑似本病的,立即使用抗犬瘟热高免血清和抗犬瘟热球蛋白和病毒唑等比较特异性的治疗措施。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祛痰止咳、止泻消炎等。在治疗中主要是补糖与输液,增强犬的抗病能力,补糖剂量一般为50mL/kg体重。犬瘟热常继发其他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因此治疗中防止继发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采用各种广谱抗生素,如丁胺卡那、先锋类、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犬瘟热最初症状酷似感冒,易于混淆,因此对犬瘟热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4结语

总之,犬瘟热是宠物临诊上最主要、最棘手的疾病,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在确诊犬瘟热的诊断方面仍需进一步做大量工作,努力探讨。

5参考文献

[1] 袁晓峰,周铭生,黄本军.犬瘟热的发病调查和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138.

[2] 胡小九,施忠芬,申时先,等.犬瘟热的病行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5):96.

[3] 张双虎,莫伟强,刘东升.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08(6):53-54.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调查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