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鹅秋孵冬养技术

2009-04-01徐守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徐守莲

摘要简要介绍了扬州鹅的秋孵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其冬养技术,主要包括种好牧草、雏鹅饲养管理、育肥仔鹅饲养管理、疾病综合防治等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扬州鹅;秋孵;冬养

中图分类号 S8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20-01

发展鹅业高效养殖,不仅符合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人们消费品位提升、食品结构调整的需要。为了充分挖掘鹅的生产潜能,近年来,笔者在不断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鹅的秋孵冬养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秋孵技术

种蛋的消毒,蛋产出母体后会附着很多细菌,必须对种蛋认真消毒,主要采用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新洁尔灭浸泡等消毒法。孵化条件控制主要是温度、相对湿度、通风、转蛋等。鹅蛋码盘时应大头向上斜放或平放,这样可提高“合拢”率,转蛋角度55~60°为好,可促进胚蛋发育和血液循环。

2冬养技术

2.1种好牧草

2.1.1牧草种植。冬季青草饲料短缺,因此种好牧草是仔鹅秋孵冬养的一项基础措施,应根据养鹅的数量选择种植冷季型牧草,落实种植面积。一般宜种多花黑牧草或冬麦70黑牧草。多年生黑麦草为喜温耐寒作物,适应性强,种子发芽率的最低温度为0.5~2.5℃,20℃左右时4~5d可出苗,比较耐旱,杂草很难侵入,秋播后在初冬和早春即可生产相当多鲜草,适宜仔鹅的生长。单播时播种22.5kg/hm2,最多30kg/hm2。一般以条播为宜,行距15~20cm,覆土厚1~2cm。施用氮肥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草株长到20~30cm时可以放牧利用,鲜草产量可达45~60t/hm2。种植1hm2牧草春节前可养750~1 500只鹅,春节后至6月初还可以养鹅3 000只左右。还可以利用冬闲的秧池田种草或栽菜养鹅。

2.1.2牧草加工利用。随着牧草的生长,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物质中粗蛋白也逐渐减少,粗纤维逐渐增加而变硬,适口性变差,故应用铡草机切短约2cm,按精料与青饲料2~3∶1的比例进行混合饲喂或单独补喂。冬季可将晒干牧草粉碎同精料混合饲喂。

2.2雏鹅饲养管理

2.2.1饮水开食。需在出壳后24h左右进行,用小盆盛水,将雏鹅嘴按入水盆,调教数次即会自己饮水。“潮口”后即开食,出壳后约30h喂以米饭或清水浸泡透的碎米和洗净切碎的鲜嫩菜叶、嫩草,加些适量的骨粉和食盐更佳。开食后,可逐渐喂配合饲料和青饲料。

2.2.2坚持供温饲养。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突出“供温”,苗鹅的育雏室内安装弓薰炉、木屑炉和地下烟道等供温设施。供温的原则:苗鹅不打堆,不张口呼吸,即温度正常;如苗鹅打堆,说明温度偏低,要起用供温设备;如张口呼吸并远离热源,则温度偏高,要开窗透气散热。

2.2.3放水与放牧。鹅是水禽,除了饮水,还要放水洗浴,开始几天在室内结合饲喂塑料布上洒水,让其嬉戏,7~8日龄以后,在水盆内温水让其洗浴,待长大毛后结合外出放牧活动,到淡水河边池塘洗浴,放牧结束回圈后应补些精料。

2.2.4补喂饲养。秋孵冬养的仔鹅青饲料短缺,为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育雏期间要补喂配合饲料,后期搭配多种饲料。

2.3育肥仔鹅饲养管理

2.3.1放牧育肥。青年鹅外出放牧、洗浴有利于提高鹅的体质,外出放牧活动要迟出早归,注意天气变化,遇到不良气候及时回舍。

2.3.2舍饲育肥。舍饲育肥分为2种:一是栅饲育肥,指在鹅舍内用木条、竹片、树枝、秸秆等隔成许多围栏,一般高50~60cm,大小不一,1~5m2均可,1m2养鹅4~8只,食槽、饮水器在栏外,鹅从栏的间隙中伸出头颈采食和饮水,一般白天饲喂3~4次,晚上加喂1次,这种方法适合小群育肥鹅;二是圈饲育肥,指在圈内用砖或竹木条隔成几个大圈,圈高50~60cm,每圈大小可以在20m2以上,1m2放养4~8只鹅,圈内有食槽和饮水器,圈外有河或塘,供鹅放水。每天喂3~4次,晚上加喂1次,这种方法适合大群育肥。

2.4疾病综合防治

2.4.1消毒。苗鹅购进前,要对场内环境、鹅舍、用具、笼舍、车辆等进行彻底大消毒。以后要定期对场内环境、鹅舍、用具、笼舍、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消毒药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2~3种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2.4.2防病。主要防好3种烈性传染病:一是小鹅瘟。要认真做好防疫注射工作,种鹅产蛋前15~30d用小鹅瘟种鹅用疫苗1∶100稀释,每只鹅肌肉或皮下注射1mL,15d后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较强的免疫力。种鹅未免疫,即用雏鹅用小鹅瘟苗1∶100稀释,每只鹅皮下注射0.1mL,5d后产生免疫力。对发病鹅群采取注射抗小鹅瘟血清。二是禽流感。雏鹅在15~30日龄注射0.5mL禽流感疫苗,每隔2~3个月加强免疫1次,效果比较好。三是鹅副粘病毒。目前无疫苗可防,可用鸡Ⅳ苗代替,预防本病的发生,15日龄每只鹅肌肉或皮下注射0.5mL,隔20d后每只鹅再肌肉或皮下注射1mL。

2.4.3驱虫。一般每隔40d驱虫1次,主要驱绦虫、线虫和球虫。所用药物主要有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氯本胍等。

3参考文献

[1] 张是,侍刚.规模养鹅的饲养管理技术[J].新农村,2008(9):20.

[2] 邸瑞芳.鹅的高产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