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生产技术

2009-04-01郭儒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大豆

郭儒东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应用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轮作、整地与施肥、精选良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大豆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大豆;气候特点;生产技术;黑龙江北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94-01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是省品种区划的第四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这一地区由于土地开垦年限短,土壤黑土层较厚,土质比较肥沃,化肥用量低,农药用量少,污染极轻,生态条件适于生产有机豆和绿色大豆。同时由于这一地区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和前景的重要绿色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针对其气候生态特点,把这一地区大豆生产搞好,无论对发展地方经济,还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奔小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特点

该区域总的特点,一是气候比较冷凉,作物生育期间有效积温低。在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只有2 100~2 200℃,在第五积温带≥10℃活动积温只有1 900~2 100℃,第六积温带则在1 900℃以下,不少地方甚至只有1 700~1 800 ℃。二是生育期短,霜降早。一般气候好的地方无霜期仅110d左右,比较差的地方只有85~90d。三是小气候明显,同一个村屯不仅山上山下气候大不一样,而且就同一地块而言,南坡北坡气温亦有很大差别。四是低温早霜危害比较频繁,一般3~4年就有1次低温早霜。对这些特点应有充分的认识,以在大豆生产中趋利弊害。由于该区地处高寒,无霜期短,低温、早霜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该区春季大风天数较多,春季和夏初降水较少对大豆生长发育亦有较大影响。由于该区大豆种植比例高达40%~70%,重迎茬50%~95%,重迎茬问题是大豆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2大豆生产技术

针对该区气候特点和生产中的问题,笔者经过6年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以机械为载体,以旱作为基本耕作形式,以促早熟为中心环节的大豆大面积高产工程化栽培技术模式,即“正(迎)茬伏秋早耕塇,良种包衣细精选;氮磷钾肥分层施,适早播种匀植点;灭草治病防虫害,适收细打严把关”。

2.1轮作

实行2~3年轮作,避免重茬;前茬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

2.2耕塇整地与施肥

伏秋耕塇整地,要求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1m2耕层内直径5cm土块不超过3个;秋起垄地块要达到播种状态。施腐熟的农家肥15~30m3/hm2,秋翻前施入;亦可施在前茬作物上,培肥前茬。化肥作种肥要分层施,除少量施在上层外,大部分要施于种下7~10cm,种肥隔离,严防烧苗。增施钾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施二铵150~180kg/hm2,尿素45kg/hm2,硫酸钾60~75kg/hm2,氮、磷、钾之比为1∶1.4∶0.6,并配施少量微肥。

2.3精选良种

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良种,严防越区种植。第四积温带下限以黑河43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32、黑河39、北丰15和黑河45;第四积温带上限以黑河38、黑河36、黑河46和黑河48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43;第五积温带下限以黑河29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34、黑河33等;第五积温带上限以黑河39、黑河45和黑河32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29;第六积温带下限以黑河35、黑河41、黑河44、黑河49等为主栽品种,第六积温带上限以黑河25、黑河33、黑河34等为主栽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8%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95%以上。种子采用机械精选或人工筛选后,再人工选1次,剔除病虫粒和杂粒;种子精选后用克多福或微复药肥Ⅰ号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4播种

地温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为宜,本地为抢积温和墒情,一般5月1日后开播,5月10日前播完。大垄栽培采用60~70cm,垄上双条精量点播;45cm小垄栽培可采用45~50cm,垄上双条精量点播;平作窄行密植可采用15cm、30 cm。大垄保苗30万株/hm2左右,小垄35~40万株/hm2,窄行密植45~55万株/hm2。总播种量误差<2%,单口排量误差<3%,下种均匀,不重,不漏,播深4~5cm,随播随压。

2.5田间管理

播后苗前一般常用普施特和广灭灵,亦可用乙草胺加豆磺隆进行封闭灭草,总的原则是根据杂草情况选用适宜的除草剂灭草。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10~20cm,以增温放寒。铲趟2~3次,拔1次大草。叶面追肥促早熟。用尿素10.5~12.0kg/hm2加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450~600kg于花期叶面喷洒。

2.6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豆灰斑病、紫斑病,于8月上旬,用4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洒1~2次。对于蚜虫、红蜘蛛、蓟马,点片发生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防治。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上,8月上中旬,发现食心虫集团飞行时用80%敌敌畏乳油100~130g制成毒棒重点防治,或用功夫喷洒防治。

2.7适时收获

大豆黄熟期,叶片脱落80%,豆粒发黄,大部分豆荚发黄,小部分变褐时收获为宜。割茬高度以不留荚为准,收时不丢枝,不炸荚、落粒。

3参考文献

[1] 胡国华.高油高产大豆栽培技术[N].农垦日报,2002-04-15(3).

[2] 郭泰,齐宁,刘忠堂,等.大豆新品种合丰38号的选育[J].大豆通报,1998(4):24.

[3] 王德亮.大豆新品种垦丰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1(6):15.

[4] 郭泰,刘忠堂,齐宁,等.极早熟大豆新品种合丰37号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6,18(4):73-74.

[5] 郭泰,王雷,刘兴家.极早熟大豆新品种合丰37号的推广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0(6):4-5.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大豆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