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及微生态制剂对左江鳖成鳖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2009-04-01林逸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生产性能效益分析

林逸兰

摘要在左江鳖养殖过程中,通过投喂不同的饲料和使用与不使用环境改良剂及微生态制剂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动物饲料和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左江鳖的健康生长,鳖的成活率、增重量、投资回报率高,且外观形态好。

关键词左江鳖;饲料;微生态制剂;生产性能;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11-02

生态养殖的目的是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笔者在左江鳖成鳖养殖过程中通过投喂不同的饲料和使用与不使用环境改良剂及微生态制剂进行对比养殖试验,找出鳖的成活率、增重量、饲料系数与投资回报率的差异程度,确定相关的方法与养殖参数,以期为编制左江鳖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设置的养殖池塘共6口,池底全部为黄软泥底,每口池塘面积平均为300m2左右。池塘标号为1~6号。晒背台全部为木制结构,做成半圆形固定漂浮在池塘中,露水面积为10m2。饵料台全部为木制结构,在池边以15°角斜插入水中,使饵料台面的水陆交接处的总长度达4m。苗种为左江鳖成鳖,平均体重为200g/只。每池放养300只,共放养1 800只。饲料为福寿螺、小杂鱼和虾与人工配合饲料。环境改良剂为生石灰与以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消化细菌和粪链球菌为主要菌群的微生态制剂。

1.2试验方法

1.2.1对照试验组设立。①设1~3号池为试验组。各池养殖过程均施用生石灰与以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消化细菌和粪链球菌为主要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全程投喂福寿螺、小杂鱼和虾。②设4~6号池为对照组。各池养殖过程均不施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1.2.2抽样检查。在每2个月的同一天对各试验池塘进行抽样检查(每次抽样30只),测定试验成鳖的生长情况。所有抽样、检查的数据都分别填入试验数据记录册中。

1.2.3饲喂管理。在试验过程中,不在池塘中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微生态制剂与生石灰间隔施用,间隔时间为8d。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按厂家说明进行。水温25℃以上每天分上午和下午2次投喂,每次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1/2;水温25℃以下,每天上午投喂1次;水温15℃以下停止投喂。所投喂的饲料粒径随成鳖的生长而调整。试验过程,各池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投喂重量相同的螺肉或小鱼、虾。

1.2.4日常记录。每天称重投喂的饲料,测定和记录每个试验池塘稚鳖的摄食情况;每天上、下午测定水温、溶氧和其他影响水环境的因子;每天记录稚鳖的死亡数;测定和记录所有试验池塘中有关稚鳖生长和成活率、受精率的观察结果;所有试验的数据都准确、完整地记录在数据记录册中。

1.2.5结果测定。采用排水干池捕捉鳖的方法分别将各池的鳖捕出计数和称重,测定指标分别为成鳖的成活率、增重量和饲料系数。

2结果与分析

2.1成活率与饲料系数比较

试验从4月15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试验养殖180d。试验组各池收获鳖数量平均为257只,收获鳖总重量平均为141.9kg,成活率平均为85.6%,鳖增重量平均为81.9kg,饲料系数平均为7.6,投资回报率为52.9%。对照组各池收获鳖数量平均为213只,收获鳖总重量平均为123.6kg,成活率平均为70.9%,鳖增重量平均为63.6kg,饲料系数平均为1.9,投资回报率为25.0%(见表1、表2)。

2.2外观形态比较

试验组鳖的成活率、增重量、投资回报率都分别较对照组的高;从外观形态看,试验组收获的成鳖外观体色黄亮光鲜,裙边厚且硬,生猛活泼,手抓时攻击迅速,四肢有力;对照组收获的成鳖外观体色青灰,裙边虽厚但触摸感觉稍软,四肢基部较肥满,手抓时攻击不强,活动形态上让人感觉不够生猛。这说明试验组的养殖环境和投喂的饲料比较接近自然条件,符合鳖的正常生长需求。

3结论与讨论

(1)使用动物性饲料和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左江鳖的健康生长。从试验结果看,试验组与对照组收获鳖的成活率、增重量、投资回报率有明显差异,造成这样的差异,本研究认为主要是鳖的生态环境与摄食饲料的不同引起的。试验组池中全程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使养殖池水体的酸碱度总是处在微偏碱性(实测pH值在7.5左右),有效抑制了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在施用生石灰8d后又在池中泼洒含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消化细菌和粪链球菌为主要菌群的微生态制剂,这些有益微生物在养殖池水中很快形成优势种群,有效抑制底泥中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并很好地清除底泥中产生的硫化氢、亚硝酸盐、氨气等有毒有害物质,这样在养殖池中就建立起了一个鳖与有益微生物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加上投喂的又是鳖在自然界中喜食的饲料,这样就大大减少鳖病的发生,提高鳖的养殖成活率,从而提高产量、产值。对照组各池由于养殖全过程没有施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加上又是投喂配合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池水容易发黑发臭,而且在受风一侧养殖池水面上漂浮1层黑膜,捞出底泥往往闻到臭鸡蛋的气味,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调节依靠频繁的换水来解决。对照组3个养殖池在试验过程中都发生了红底板病、腐皮病和疖疮病,都有鳖病死,这就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投资回报率下降[1,2]。

(2)从收获鳖的外观形态看,试验组收获的成鳖外观体色黄亮光鲜,裙边厚且硬,生猛活泼,手抓时攻击迅速,四肢有力;对照组收获的成鳖外观体色青灰,裙边虽厚但触摸感觉稍软,四肢基部较肥满,有些鳖的裙边、背甲、腹甲有伤痕和病灶痕迹,有些鳖用手抓时攻击不强,活动形态上让人感觉不够生猛。分析认为,这与养殖水域环境有关。试验组由于定期施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使养殖池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又投喂鳖喜欢吃的动物性饲料,因此鳖在其中生长很少受到外界应激,在形态、体色上接近野生鳖。对照组的鳖由于养殖全过程都处在“全人工”控制(包括投喂的饲料、频繁换水、使用药物治病等)的环境下生长,产生许多应激,甚至发生病害,这就造成体形体态在外观上与野生鳖相差太远。也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试验组生产的鳖在市场上卖相好价钱高,而对照组生产的鳖在市场上卖相差价格低。试验组生产的鳖的市场价格较对照组高20元/kg。这也是对照组鳖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试验组的主要原因之一[3,4]。

(3)在本试验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施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时,两者不能同时施用,必须要在施用生石灰8d后才能施用微生态制剂。这是今后推广此技术时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

(4)开展左江鳖生态养殖生产重点要把握好2个关键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营造出一个与自然界相当且又适合鳖生长的养殖水域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在养殖动物与水体微生物间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二是投喂与在自然界中鳖摄食基本类似的饲料,主要是动物性饲料。

4参考文献

[1] 张秋明.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03(9):38-40.

[2] 郭凯,赵文.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水产,2008(1):72-74.

[3] 张秋明,马宁,何捷.广西黄沙鳖生态养殖场地条件的研究[J].科学研究月刊,2008(5):36-37.

[4] 黄斐群,张秋明.左江鳖品种特征及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249-250.

猜你喜欢

微生态制剂生产性能效益分析
热应激对长毛兔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LED灯光照和耗电特点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腐酸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血浆置换术联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