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干热风与高温逼熟探析

2009-04-01刘福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防御措施小麦

刘福久

摘要在我国干旱地区,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若温度湿度及风力风速等条件适宜即产生干热风;高温高湿或高温低湿引起小麦植株水分入不敷出,光合作用受抑制时即产生小麦高温逼熟。阐述了干热风、高温逼熟的形成条件、危害症状,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关键词小麦;干热风;高温逼熟;发生条件;危害症状;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06-01

1小麦干热风

在我国干旱地区,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当日最高气温大于30℃,相对湿度低于30%,风力3级以上,风速大于3m/s时,使小麦灌浆过程受阻,青枯逼熟,粒重降低,造成减产的现象称小麦干热风。

1.1发生条件与危害程度

发生小麦干热风的必要条件是高温、干旱低湿、大风。干旱麦区灌浆期间常遇高温、低湿并伴随强烈的西南风,从而形成大气干旱,如果此时土壤水分不足,就会使小麦植株内水分供求失调,导致籽粒灌浆不足,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下降,造成小麦减产。干热风越强、持续时间越长,危害程度越重。同一次干热风的危害又因品种、生育期、土壤特性和管理技术措施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发生轻,晚熟品种重;蜡熟后期受害轻,乳熟期至蜡熟期受害重;壤土受害轻,黏土次之,盐碱地(沙岗薄地)重;适期播种、适期成熟受害轻,晚播晚熟受害重;增施磷钾肥,早施氮肥受害轻,施氮过晚、贪青晚熟受害重。

1.2危害症状

受干热风危害的小麦,初始阶段旗叶凋萎,1~2d后逐渐青枯变脆。根据小麦受害程度的不同,可出现3种类型症状。

1.2.1轻度干热风。一般从12~14时,穗部气温达31℃,叶面温度超过32℃,饱和差超过3 200Pa,相对湿度低于30%,此时小麦植株叶片开始萎蔫,出现炸芒现象。如果干热风强度不再增加,上述症状持续5~6h后,小麦植株可恢复正常,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1.2.2重度干热风。一般从11时出现上述情况,14时株间气温比6时高14~16℃,饱和差达2 800~3 500Pa,相对湿度猛降至27%~30%时,小麦植株叶片卷曲,发生严重炸芒现象,芒和顶端小穗干枯,整片麦田变成灰黄色。

1.2.3青枯死亡。在小麦收获前遇到大于5mm的降水,3d内气温在30℃以上,突遭干热风袭击,使小麦植株青枯而死。

1.3预防措施

1.3.1农业综合防御措施。首先建立农田防护林网,达到减弱风速,降低温度,提高相对湿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其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麦田保水和供水能力。

1.3.2栽培防御措施。选用早熟、丰产、耐干热风、抗逆性强的品种;调整作物布局,适时播种,尽量减少晚茬麦,使小麦尽早进入蜡熟期,躲避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性;因地制宜浇好小麦拔节孕穗肥,防止灌浆期干旱。

1.3.3化学防御措施。试验证明,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化学制剂,是防御干热风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可单喷0.2%~0.4%磷酸二氢钾,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或药肥混喷,一喷多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kg/hm2+50%多菌灵750g/hm2+磷酸二氢钾750g/hm2+活力素15袋/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隔7d再喷1次,可防治小麦蚜虫、粘虫、白粉病、赤霉病及预防小麦干热风等。

2小麦高温逼熟

在小麦灌浆成熟阶段,遇到高温低湿或高温高湿天气,特别是大雨骤晴后高温,使小麦植株提早死亡,籽粒提前成熟,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称高温逼熟。

2.1发生条件与危害程度

小麦灌浆的适宜温度为20~23℃,高于23℃即不利于灌浆,超过28℃则基本停止灌浆,如果灌浆时遇到27℃以上高温,再受到湿害就会形成高温逼熟。导致小麦叶片气孔关闭、能力丧失,加快叶片干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同时根系发生早衰,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特别是在小麦乳熟期以后,连续降水后出现30℃以上高温天气时,将导致小麦突然死亡,损失严重。

2.2危害症状

2.2.1高温低湿型。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如连续遇到27℃以上高温,3~4级以上偏南或西南风,下午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小麦叶片即出现萎蔫或卷曲,茎秆变成灰绿色或灰白色,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麦穗失水变成灰白色。

2.2.2高温高湿型。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如连续降水后使土壤水分过多,透气性差,氧气不足,造成小麦根系发生早衰,吸收能力下降,如再遇高温曝晒,叶面蒸腾强烈,水分供应不足,体内水分收支不平衡,很容易造成脱水死亡。麦株受害后茎叶出现青灰色,麦芒灰白干枯,千粒重下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2.3防御措施

高温逼熟的防御措施同于热风。

3参考文献

[1] 尹钧.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 贾敬习.新乡市小麦干热风的发生及防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18-219.

猜你喜欢

防御措施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水稻倒伏与防御措施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探析PHP网站设计中信息安全防御措施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