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播量及苗床管理技术初探

2009-04-01金龙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金龙日

摘要研究播量及苗床管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桦川县水稻的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播量;苗床管理;培育壮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74-01

2008年,桦川县星火乡大面积推广水稻优质品种龙粳21号、龙粳18、垦稻12等优质高产品种。虽然广大农民大都种植了超级稻品种,但是到了秋季,产量差异比较大。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星火乡农技推广站做了水稻不同播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品种为龙粳21号,试验设每盘80g、100g、300g、350g等4个播量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小区面积20 m2,4月14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所用秧苗为大棚旱育壮苗,采用人工移栽,插秧规格为29.7cm×(13.2~16.5)cm。

2结果与分析

2.1插秧前秧苗素质调查

由表1可知,秧苗素质随播量增加逐渐下降,虽然都是带蘖壮秧,但在叶龄、株高、根条数等方面,每盘80g、100g处理的播量各项指标都优于每盘300g、350g的处理。说明稀播栽培的处理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光合作用能力强。

2.2不同播量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从6月1~21日,水稻分蘖速度慢,是由于前期气温低所致;从6月下旬开始,气温上升,水稻分蘖速度加快。从播量看,到7月1日,每盘350g的穴株数为32.3个,每盘100g的穴株数为31.8株,每盘80g和每盘300g的穴株数几乎相同。此时期的分蘖总数不能和产量成正比,因为有的穴有效分蘖率高,有的穴无效分蘖多,造成了分蘖总数多的现象,因此成穗率高低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2.3不同播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播量增加产量依次递减,分别为8 086.50 kg/hm2、7 892.55kg/hm2、7 270.35kg/hm2、6 043.05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每1m2穴数也依次递减,这是由插秧密度决定的;平均穴株数每盘80g的为17.6株,100g的为18.6株,300g的为18.5株,350g的为19.8株,优劣表现不明显。每穗实粒数也随播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依次为78.5粒、76.7粒、75.3粒、66.2粒,每穗实粒数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产量差异由此产生。

3水稻苗床管理

3.1旱育苗床要管好温度

低温是指外界的气温低或伴有大风等不良天气。塑料薄膜覆盖后,苗床内温度是苗床外温度的2.0~2.5倍。当秧苗1叶1心时就要通风炼苗,否则会出现高温捂苗现象,地上部生长很快,而地下部生长很慢,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调,地上部叶长叶宽,蒸腾作用很强,地下根部吸水满足不了蒸腾作用之需,就会发生生理失水,导致立枯病和青枯病发生而死苗,严重时全部枯死。发病后即使能挽救一些,也已成为弱苗,延误了移栽时间,难以获得高产。为此,无论阴天下雨还是刮风,都必须坚持每天适当通风炼苗。在2叶1心时以后,棚内温度保持25℃,在3叶以后,棚内保持22~25℃。在晴天的中午,棚内温度能达到40℃以上,如果此时急于大通风,会使秧苗“感冒”,不通风造成“烤苗”,为了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要在上午提前通风,把棚内温度提前控制好,以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出现病害甚至死苗的现象。

3.2揭膜后的管理措施

旱育苗揭膜初期,先不要把农膜撤走,如有低温寒潮来袭,可以临时进行披盖护苗,防止秧苗受损。待气温稳定上升时再撤掉农膜。揭膜时,秧苗正处在三叶一心期至四叶期,外界气温高风大时,应加强苗床的肥水管理。

(1)水分管理。揭膜后外界蒸发作用增大,秧苗蒸腾作用增强,苗床极易缺水,应注意及时补水。揭膜前3~5d浇1次水,揭后每隔1~2d浇1次水,如果本田整地完毕,等待插秧时,1d浇几遍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步道沟中灌水,靠静水压力向苗床滋润供水。但是无特殊情况决不建立水层,以培养旱育壮秧。

(2)追肥管理。秧苗追过离乳肥后,三叶期要追施1次氮肥,以后追肥视苗情而定。原则是看苗色、苗的长势灵活施肥,如秧苗发黄,植株矮小、瘦弱,则应追肥。每次追硫铵50g/m2为宜。每次追肥后要用清水洗苗,洗去叶面上粘附的肥料,以防肥害伤苗。插秧之前3~4d要施1次送嫁肥,可施磷酸二铵150g/m2,以利于插后返青,提早分蘖。

3.3其他管理措施

插秧前结合其他田间作业,拔除1次大草。在临近潜叶蝇发生季节插秧的田块,应在插秧前3~4d喷1次吡虫啉系列的农药预防潜叶蝇的发生和为害。

4结论

大棚旱育苗能育出壮苗,提高抗逆性,抗倒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根据秧本田比例尽量稀播,软盘育苗以每盘100g芽种为宜;机插秧以每盘120g芽种为宜;钵盘育苗以每盘50~80g芽种为宜。根据应用品种的分蘖能力来规定插秧规格,超级稻品种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插秧规格为29.7 cm×(13.2~16.5)cm,稀播育壮秧,提高水稻个体的生产力,抑制水稻后期病害和发生倒伏,达到丰产丰收。

5参考文献

[1] 郭素华,王宇,林彦芝.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1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