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县厚坝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2009-04-01唐定富贾红杰王余富曾昌平李华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氮磷肥料配方

唐定富 贾红杰 王余富 曾昌平 李华安

摘要在重庆市开县厚坝镇通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在紫泥田田中配施不同的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对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长、结实率影响不大。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水稻最大产量配方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4.5kg/667m2,可使水稻产量达到629.57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0kg/667m2,可使产量达到600.12kg/667m2;适用配方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2.5kg/667m2、4.5 kg/667m2、7.5kg/667m2,可使产量达到586.13kg/667m2

关键词水稻;3414试验;肥效;重庆开县;厚坝镇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60-03

“3414”设计是在国外“3411”多点试验方案的基础上,加了12~14的3个处理后得到的方案。该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1],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3因素试验用于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而且还可以作为3个2因素或3个单因素试验建立二元或一元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同时,即使某一个或某几个处理出问题,仍可以获得一些用于施肥决策的有价值信息,提高了试验效率。此外,该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编码值取整数,有较直观的可比性,便于实施与示范推广,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2]。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重庆市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2007年在开县厚坝镇厚坝村进行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以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最佳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施肥提供指导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开县厚坝镇厚坝村一农户的田块中,属紫泥田,土壤质地为重壤,其中有机质含量为21.44g/kg,全氮1.15 g/kg,全磷0.61g/kg,全钾17.52g/kg,碱解氮113.8mg/kg,有效磷4.09mg/kg,速效钾49.66mg/kg,pH值6.88。试验面积1 866.68m2,代表面积12hm2;地处北纬31°11′43.0″,东经108°29′30.0″,海拔250m;轮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常年种植模式为水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钾、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20m2(长7m,宽2.67m),小区间筑实田埂,埂宽18cm,高25cm,高出水面至少10cm。试验小区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个小区设独立灌排水系统,防止串灌,试验小区周边设保护行。

空白小区(小区1)除在苗床期与其他处理相同外,移栽后不施用任何肥料;其余13个小区为化肥施用区,氮、钾、钾肥按4个水平施用,其处理和施肥水平见表1,氮肥施用46%尿素,磷肥为12%的过磷酸钙,钾肥为60%的氯化钾。

1.3栽培管理

供试水稻品种为Q优6号,2007年3月8日进行旱育秧,4月28日移栽,密度为18万穴/hm2。肥料施用时采取的是分小区分阶段施肥。小区施肥分区称量、分区施用,4月28日施用时按设计要求准确称量,先用6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作底肥施用;另外40%的氮肥于返青期作追肥施用,均匀撒施于各小区,并加强田间管理。8月13日收获,分小区单收单晒计产。

2结果与分析

2.1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氮磷钾三要素对株高影响很大,在14个处理中以2号处理最矮,1号处理次之,分别只有106.1cm、107.4cm;4号处理最高,高达123cm;13个施肥区的平均株高为114.85cm,平均增高6.9%。但是氮磷钾三要素对穗长的影响不大,13个施肥区的平均穗长为26.97cm,与空白区穗长(26.5cm)几乎没有差别。但对有效穗的影响则更为明显,13个施肥区的有效穗都比空白区多,平均值高达10.76万穗/667m2,比空白区多45.4%。施肥区每穗着粒数平均为209.5粒,比空白区(182粒)相差27.5粒,增加15.11%;施肥区平均每穗实粒数为185.25粒,比空白区(160粒)多25粒,增加15.78%;而结实率(分别为88.42%、87.9%)几乎没有差别。施肥区平均千粒重(27.2g)比空白区(28.1g)减少0.9g。

2.2产量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区与空白区各相比实际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处理11的实际产量最高,为621.48kg/667m2。各处理的实际产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11>14>5>10>6>7>9>8>4>13>12>3>2>1。

根据各个试验小区产量(包括重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各个试验小区的重复试验差异不显著,说明该试验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可信性,而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在0.01水平上也是极显著,这也充分说明不同的施肥状况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是很明显的。

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以11号处理最高,比排在第2位的14号处理高出60kg/667m2,处理14、5、10、6、7、9、8差异很小,它们产量最大相差26.22kg/667m2,平均每个处理之间只相差3.75kg/667m2;处理4、13、12、3差异也不是很大;2号处理是施肥区中产量最低的,1号处理产量最低,只有277.13kg/667m2

2.3单因素效应分析

根据表2的产量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

Y=270.690 4+95.210 1N+100.953 7P+46.138 8K+17.985 3 NP+38.977 6NK-34.926 6PK-31.709N2-16.102 8P2-21.604 5 K2(回归平方和U=138 459.4,剩余平方和Q=3 777.578,检验值F=16.290 21>F0.01=14.659)(1)

式中Y表示水稻产量,经检验在0.01水平上非常显著,且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说明该方程能很好地表达当地的肥料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为了研究氮、磷、钾单一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1)式中先假定其他2个元素为0,从而得到单一肥料与水稻产量的方程式,分别为:

Y=270.69+96.21N-31.71N2 (2)

Y=270.69+100.95P-16.1P2(3)

Y=270.69+46.14K-21.61K2 (4)

随着每种肥料施肥水平的增加,水稻产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得出3种肥料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关系图(如图1)。由(2)式可以求出当施氮量为1.5水平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值为342.16kg/667m2,从图1可见,当施氮量超过这一值时水稻产量反而降低。同样由(3)式可以求出当施磷量为3.14水平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值为428.92kg/667m2;由(4)式可以求出当施钾量为1.07水平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95.32kg/667m2

3个元素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性系数的大小顺序为P(100.95)>N(96.21)>K(46.14),这说明磷肥对水稻产量的增长作用居于第1位,氮肥次之。

2.4多因素交互效应

假设(1)式中氮、磷、钾的1种元素施肥水平为0,可以得到3个二元二次方程,分别为:

Y=270.69+96.21N+100.95P+17.99NP-31.71N2-16.1P2 (5)

Y=270.69+96.21N+46.14K+38.98NK-31.713N2-21.61K2(6)

Y=270.69+100.95P+46.14K-34.93PK-16.1P2-21.61K2 (7)

从(5)、(6)、(7)式中可见NP、NK组合的系数都为正数(分别为17.99、38.98),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而PK组合的系数则为负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当地的土壤条件有关,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5肥料配方

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水稻最大产量的配方方案(3.0, 3.0,1.5)(见表5),即施氮、磷、钾分别为15.0kg/667m2、9.0kg/667m2、4.5kg/667m2即可达到水稻最大产量629.57 kg/667m2

根据开县的肥料价格氮、磷、钾分别为4.5元/kg、7.0元/kg、7.5元/kg,稻谷价格为1.6元/kg;根据肥料和稻谷的价格得出最佳经济效益方案(2.0,3.0,0),即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0kg/667m2,这样可以使产量达到600.12kg/667m2。但由于每年作物都要从土壤里带走一定量的氮、磷、钾元素,由植株样分析结果(见表6)可知,植物每年从土壤里带走氮、磷、钾分别为3.93kg/667m2、2.41 kg/667m2、8.01kg/667m2。虽然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从经济上最划算的,但它不能满足植株每年从土壤里带走的肥料,这样长此以往会使土壤的肥力越来越低,不能使农田可持续生产。因此,又从低于最高产量50kg/667m2之内的配方方案中选用了一种配方方案(2.5,1.5,2.5),即施氮、磷、钾分别为12.5kg/667m2、4.5kg/667m2、7.5kg/667m2,这样既可以使水稻产量达到相对地高产(586.13kg/667m2),也可以满足植株每年从田地里带走的养分。

3结论

氮磷钾三要素对株高影响很大,施肥区的平均株高增加6.9%,对有效穗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平均增加45.3%,每穗总粒数增加15.12%,每穗实粒数比空白区增加15.78%,千粒重减少0.9g。对穗长、结实率影响不大。

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氮、磷、钾单一肥料施肥水平分别为1.501、3.135、1.068即可使水稻产量达到最大值。磷肥对水稻产量的增长作用居于第1位,其次为氮肥。多因素交互效应方面,NP、NK组合的对水稻产量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而PK组合则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

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水稻最大产量的配方方案(3.0, 3.0,1.5),即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4.5kg/667m2即可达到水稻最大产量629.57kg/667m2。当考虑肥料与谷子的价格因素后,得出最佳经济效益方案(2.0, 3.0,0),即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0kg/667m2,这样可以使产量达到600.12kg/667m2。再考虑植株每年从田地里带走的养分最后确定一组适用配方方案(2.5,1.5,2.5),即施氮、磷、钾分别为12.5kg/667m2、4.5 kg/667m2、7.5kg/667m2可以使产量达到586.13kg/667m2,同时也保证农田的可持续生产。

4参考文献

[1] 王圣瑞,陈新平,高祥照,等.“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4):6-9.

[2] 王兴仁,张福锁.现代肥料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氮磷肥料配方
3种处理方式对玉滩水库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比较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春天的配方
东北丰新型产品配方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史上最严新规”终结奶粉任性
给玉米施肥
全球肥料需求明年开始复苏
幸福配方
淤泥土水稻“3414”氮磷互作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