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宁县棉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2009-04-01朱秀红周文运周其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朱秀红 周文运 周其双

摘要详细阐述了棉盲蝽在阜宁县世代发生概况,概述了其生活规律及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棉盲蝽;发生概况;危害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江苏阜宁

中图分类号S435.6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44-02

为害棉花的棉盲蝽在阜宁县主要有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均属半翅目,盲蝽科。由于受气候条件、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棉花品种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棉盲蝽在阜宁县的发生、为害有上升趋势。为了控制其为害,2001年起从研究棉盲蝽发生规律入手,主要调查阜宁县棉盲蝽发生和危害特性,以及研究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棉盲蝽在阜宁县世代发生概况

棉盲蝽在阜宁县主要发生4~5代,在棉花上主害代为第2、第3、第4代,均以卵越冬,其中绿盲蝽卵的发育起点为3℃,有效积温为188℃,中黑盲蝽卵的发育起点为5.4℃,有效积温为217℃,前者低于后者,故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较早,以后各代的发生日期亦比中黑盲蝽早5~10d,3~5世代有明显重叠现象。阜宁是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混合发生地区,2001~2007年发生量为中等发生,地区间、田块间差异较大,凡棉区采取套种栽培模式的棉盲蝽为害偏重,同时棉区周围蔬菜栽培面积大的地区也呈偏重发生,2005年、2006年为本地棉盲蝽为害偏重年份。2002年本地主要以中黑盲蝽为害为主,绿盲蝽零星查见,2003年起绿盲蝽发生量开始上升,形成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混生为害。与2001年以前相比,本地棉盲蝽发生期近几年有偏早发生趋势。

第1代:4月底至5月初在棉田周围杂草及前茬为棉花的蚕豆等寄主上以及早栽棉田上调查,2001年、2002年几乎未查见,自2003年起,绿盲蝽、中黑盲蝽1代残虫普查结果,以2005年基数最高,绿盲蝽残虫达6 090.00头/hm2,中黑盲蝽残虫达32 887.50头/hm2。第2代:6月下旬至7月初在棉田进行调查,2001~2003年绿盲蝽几乎未查见,2006年为绿盲蝽百株残虫最高年份,中黑盲蝽在2003~2007年百株残虫呈上升趋势,2003年为0.82头/百株,2004年4.00头/百株,2005年1.60头/百株,2006年2.56头/百株,2007年4.00头/百株。第3代:7月底至8月初在棉田调查,绿盲蝽自2001~2007年百株残虫呈上升趋势(见表1),中黑盲蝽2002年、2005年百株残虫较其他年份基数偏高。第4代:8月底至9月初于棉田调查,2005年为2种盲蝽残虫基数较高年份,2007年中黑盲蝽残虫未查见。

2生活规律及危害特点

棉盲蝽从越冬卵孵出第1代若虫,即在越冬寄主或越冬场所附近的寄主上取食。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各代主要寄主植物各有侧重,为害棉花的主害代和生育期也不同,绿盲蝽从6月中旬至7月上旬虫口密度最高,主害代第2、第3代在盛蕾期为害,中黑盲蝽第3、第4代在花铃期为害。阜宁县为绿盲蝽、中黑盲蝽混发区,前期以绿盲蝽为害为主,后期以中黑盲蝽为害为主。成虫白天停栖在叶背,夜晚活动取食和产卵,但阴雨天能整日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向现蕾开花植物转移产卵的习性。成虫、若虫均有趋嫩绿、顶端和繁殖器官为害的习性。绿盲蝽喜趋向棉花嫩头和幼蕾为害,而中黑盲蝽趋向蕾、花、幼铃为害。初孵若虫多隐蔽于棉株嫩头、蕾和叶背等处,高龄若虫比低龄若虫活动性大。

2种盲蝽均为多食性害虫,且有很多共同性寄主,但也各有偏好。棉盲蝽在棉花上为害,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的幼嫩组织和繁殖器官造成为害,棉花子叶期,2种盲蝽均能为害顶芽,形成无头苗和多头苗,现蕾后表现出不同为害习性。绿盲蝽除为害蕾铃造成脱落外,还刺吸嫩头顶芽和嫩叶,开始出现小黑点,后随叶片伸展,坏死的部位形成破洞,使顶部叶片残缺不全,称为“破叶疯”或“破头疯”;中黑盲蝽则主要为害繁殖器官,几乎不为害营养器官,尤其是花铃期,对幼铃的为害所造成损失远重于绿盲蝽。幼蕾被害后,2~3d内苞叶发黄,后变黑枯死脱落,大蕾受害,花不能正常开放,受害重的会引起脱落,幼铃被害,铃壳上出现黑褐色斑点,有的脱落,有的形成畸形或僵桃,为害大铃产生黄褐色斑或引起流胶。棉花受棉盲蝽为害后,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失调,由于营养生长过旺,枝叶丛生,使伏前桃和总成铃率均比健株少,据为害损失率测定研究,棉花初花前受害,补偿力强,损失较小,初花后被害,补偿能力逐渐减弱,受害损失较大。

3发生原因

3.1耕作栽培制度的影响

中黑盲蝽主要以卵在棉田表土越冬,棉麦、棉蚕连年套种,由于播麦、种豆时进行条播控翻,落在麦、豆幅中的棉叶不能被耕翻入土,棉田内外杂草又比较多,因此为中黑盲蝽越冬卵和早春繁殖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随着高效农业的迅猛发展,不同的栽培模式和间套种方式的推广,加重了棉盲蝽的发生程度,尤其是棉花和蔬菜、瓜果间套作模式,更是加重了棉盲蝽发生及为害程度;目前棉花与蚕豆、西瓜、花生、芝麻、大豆等套作,共生期较长,而这些套作物都是棉盲蝽的寄主,形成相对集中为害。

3.2棉花品种的改变

抗虫棉在阜宁县的广泛栽培,也增加了对棉盲蝽的诱集为害,抗虫棉前期生长势强,发棵早,有效蕾铃期长,为各代棉盲蝽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对棉盲蝽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3气候条件适宜

棉盲蝽适宜多阴雨天气和湿度大的环境下生存,阜宁县6~8月均为多雨月份,空气湿度大,寄主生长旺盛。近几年,气候异常,如2005年、2006年多为雨水多的年份,6~8月降水比往年频繁,本地棉盲蝽发生也属偏重年份。

3.4棉农的重视程度轻

在2002年以前棉盲蝽在阜宁地区一直属于轻发生,棉农对其为害重视不够,同时由于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量下降,使棉盲蝽田内、田外虫量处于积累上升趋势,因而棉盲蝽在本地为害逐年加重。

3.5天敌减少

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草蛉等虫量在棉田中逐渐减少,对棉盲蝽的控制作用不明显。

4防治措施

棉盲蝽的寄主种类复杂,虫源面广量大,发生与耕作制度、作物布局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防治上应从恶化棉盲蝽发生的农田生态条件入手,采取控制虫源和棉田防治主害代相结合的对策。在农业防治上,耕翻棉田,深埋中黑盲蝽越冬卵,清除沟边杂草;合理施肥,防止棉花旺长,及时清理棉花无效蕾和侧枝,尽量创造不利棉盲蝽生长的生态环境。在化学防治上,在早春虫源寄主上喷施50%稻丰散或40%毒死蜱乳油,压低早春基数;在棉田盲蝽2龄、3龄若虫盛期用50%稻丰散或40%毒死蜱进行化学防治。总之,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棉盲蝽的发生程度、气候条件、天敌因素采取农业、化学、生物相结合的预防配套措施进行防治。

5参考文献

[1] 周前锋,丁庆凯.丰县抗虫棉田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08(7):34-35.

[2] 冯亚军,张开朗,周艳,等.建湖县抗虫棉棉盲蝽灾变规律及综合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159-160,162.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浅谈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