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9-04-01雷志清杨雪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防治对策

雷志清 杨雪梅

摘要阐述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识别及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对策,以利于水稻种植户在此病害发生时及时进行防治,把病害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症状识别;发病规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36-01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稻瘟病多次大发生,节瘟、穗颈瘟严重可造成颗粒无收。因此,掌握其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势在必行。

1症状识别

1.1苗瘟

多由种子带菌引起,发生于3叶前,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病菌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侵染,使病苗基部呈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1.2叶瘟

叶瘟是发生在叶上的病斑,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叶瘟有4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病斑和慢性病斑。急性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灰白色霉层,此型病斑的出现,是病害大流行的征兆。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1.3节瘟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向内凹陷,易折断。发生早或严重时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1.4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上,初形成褐色小点,边缘有水渍状褪绿现象,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发病早的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1.5谷粒瘟

发生在稻粒颖壳处和护颖上,产生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斑,是受侵染较迟造成的。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是翌年的最初菌源之一。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时很快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形成新的侵染源,造成重复侵染。一次重复侵染需要5~10d。在病害流行季节,重复侵染次数越多,病害越重。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品种的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度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度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四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晚施或过多施用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3防治对策

3.1农业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应突出综合防治,结合种植抗病品种、培育壮秧、稀植栽培、控制氮肥用量等措施,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加强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处理销毁病稻草,减少田间菌源。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做到早追肥,坚决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

3.2药剂防治

根据当地稻瘟病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有条件地区选用背负式弥雾机保证药效,提高防治效率。建议交替使用药剂,以免产生抗性。在叶瘟预防上,对于未发病或叶瘟刚刚发病的地块,可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25%使百克600mL/hm2,或2%好普600mL/hm2,对水450~600 kg均匀喷雾。应在叶瘟病斑达二级(即站在池埂上能看见病斑)以上进行防治。选用富士一号1 950mL/hm2,或25%使百克900mL/hm2,对水450~600kg,均匀喷雾。穗颈瘟的防治应以药剂预防为主。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推荐使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25%使百克乳油1 500mL/hm2,或40%富士一号乳油1 950mL/hm2,对水450~600kg均匀喷雾。喷药时应注意躲开花期,特别是不能使用铜制剂,以免影响授粉,一般在上午10时之前或下午3时之后喷药为宜;孕穗末期宜选用长效药剂;齐穗期喷1遍药后,如果雨水偏多,5d后应再喷1遍药,要交替使用药剂,以免产生抗性。

4参考文献

[1] 郑红霞.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时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8,76.

[2] 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11,114.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防治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