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黄瓜受斑潜蝇危害产量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2009-04-01魏长海王影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金 辉 魏长海 王影丽

摘要为了较好地控制斑潜蝇对大庆市蔬菜生产的影响,通过在温室黄瓜田间采取自然感虫和人工控制虫量的方法,以斑潜蝇幼虫为害形成的受害面积为分级标准,形成6个不同虫情指数梯度,测定在不同虫情指数梯度下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虫情指数在4.78~31.33范围内,斑潜蝇对黄瓜的危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黄瓜的单株产量下降,产量损失率增高。相关系数r=-0.992 8,其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Y1=894.81-7.052X1;虫情指数与黄瓜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1 8,所建立的受斑潜蝇危害黄瓜的 产量损失率与虫情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模型为Y2=0.218+0.785 8X2。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公式所得出的防治指标为:当虫情指数为2.18时就应防治。

关键词黄瓜斑潜蝇;产量损失;防治指标

中图分类号 S436.421.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11-01

蔬菜斑潜蝇(在大庆市的优势种为南美斑潜蝇)是1998年传入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检疫性害虫,由于它虫体小、潜入叶片表皮内危害,加之在大庆市1年可发生11~12代,而且世代重叠、混合发生,曾给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给当地的蔬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摸清斑潜蝇对棚室黄瓜造成的产量损失规律,有效地指导菜农进行药剂防治,笔者于2006年开始对危害较重的黄瓜进行了田间产量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不同虫情指数梯度下产量损失测定

在棚室黄瓜生长期间,利用田间自然虫源及人工控制措施,使试验区内黄瓜受斑潜蝇危害的虫情指数形成梯度,同时测定不同虫情指数下的各作物产量,以此来研究斑潜蝇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叶片受害程度分级标准为:0级为叶片无虫道;1级为受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的5%以下;3级为受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的6%~10%;5级为受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的11%~20%;7级为受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的21%~50%;9级为受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的50%以上。

虫情指数=[∑(叶片被害等级×该等级被害叶片数量)/(调查叶片总数×叶片被害最高级别)]×100

1.2经济允许产量和防治指标的测定

根据所挽回的经济效益必须大于防治支出的原则,计算防治的经济阈值。

经济允许损失率(%)=防治成本/(产品价格×单位面积产量×防治效果)×100。将经济允许产量损失率代入产量损失率模型,所求得的虫情指数即为防治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黄瓜受斑潜蝇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斑潜蝇虫情指数在4.78~31.33范围内,斑潜蝇对黄瓜的危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黄瓜的单株产量下降,产量损失率增高。从数据(见表1)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虫情指数与黄瓜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见图1),相关系数r=-0.992 8,其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Y1=894.81-7.052X1;虫情指数与黄瓜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见图2),相关系数r=0.991 8,所建立的受斑潜蝇危害黄瓜的产量损失率(Y2)与虫情指数(X2)的直线回归方程模型为Y2=0.218+0.785 8X2。

2.2经济允许产量损失和防治指标的测定结果

根据允许产量损失率公式,目前防治斑潜蝇的防治费用在960元/hm2(1茬平均防治4次,每次费用240元/hm2计算),黄瓜产量平均按60 000kg/hm2,棚室黄瓜价格平均按2.5

元/kg计算,防治效果按85%计算,则经济允许产量损失率(%)=960/(2.5×60 000×85%)×100=0.75

依损失模型Y2=0.218+0.785 8X2,将0.75代入得X2=2.18,即当虫情指数为2.18时就应防治。

3结论与建议

斑潜蝇对黄瓜的危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黄瓜的单株产量下降(Y1=894.81-7.052X1),产量损失率增高(Y2=0.218+0.785 8X2)。当受斑潜蝇为害的虫情指数达到2.18时就应及时用药防治,以免当斑潜蝇基数过大,遇适宜气温时种群迅速增加,给以后的防治带来困难。

4参考文献

[1] 陈志杰,张锋,梁银丽,等.黄土高原温室黄瓜斑潜蝇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