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009-04-01朱樟文傅葱球方水强范明香钟建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朱樟文 傅葱球 方水强 范明香 钟建军

摘要通过调查和分类,发现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科植物共有18种,隶属4个属,这些植物有的形成典型群落,极为壮观;有的花型较大,独具特色;有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们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杜鹃花科;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浙江九龙山

中图分类号S68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77-02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8°49′~118°55′,北纬28°19′~28°24′,面积5 525hm2。该区属武夷山系仙霞岭山脉的一个分支,平均海拔1 000m以上,主峰海拔1 724.4m,是浙江省第4高峰,它是钱塘江和瓯江水系的源头。九龙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年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6.5℃,极端最低气温-10.5℃,年降雨量1 855.6mm,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数1 925h。土壤为中亚热带山地红黄壤,受气候、成土基岩、地形及森林植被等因子的影响,类型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老红壤、红壤、黄红壤、红黄壤等几个亚类,土壤成土时间长,人为影响较少,土层深厚,黏质粗松,pH值5.0~5.5,有机质及氮、钾等元素丰富。垂直地带的明显变化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了多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区域,区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发育良好,特别是山脊线上连绵成长廊的猴头杜鹃林,是我国东部保存最好的矮曲林景观。

1杜鹃花科植物资源

通过调查和分类,发现九龙山保护区内杜鹃花科植物共有18种,隶属4个属,它们是江西杜鹃(Rhododendron kiang siense)、云锦杜鹃(R.fortuner)、刺毛杜鹃(R.championae)、麂角杜鹃(R.1atoucheae)、马银花(R.ovatum)、羊踯躅(R.molle)、满山红(R.mariesii)、映山红(R.simsii)、猴头杜鹃(R.simiarum)、毛果南烛(Lyonia ovalifolia var.hebecarpa)、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马醉木(P.japonica)、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短尾越桔(V.carlessi)、无梗越桔(V.henryi)、扁枝越桔(V.japonicum Miq. var. sinicum)、江南越桔(V.mandarinorum)、刺毛越桔(V.trichocladum)。

2杜鹃花科植物特征、分布及利用价值

2.1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杜鹃花属植物在九龙山共有9种,占杜鹃花科植物的1/2,是最具观赏和利用价值的属。该属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优美的姿态,在园林绿化、美化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一些种类中含有可供入药的木藜芦烷类、槲皮素、金丝桃甙等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

2.1.1映山红。落叶灌木,叶二型,春发叶散生枝上,夏发叶聚生枝顶。花2~6朵簇生枝顶,花冠蔷薇色、鲜红色或深红色,宽漏斗状,长4~5cm,裂片5片,上侧1~3裂片里面有深红色斑点。花期4~5月,海拔高处可迟至6~7月,偶尔也有冬日开花者。分布极其广泛,也有成片生长的,形成蔚为大观的风景。本种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赏花卉,因花色鲜艳,颇引人注目,可在林下、林缘、花坛中配植,也可盘栽。另外,还可作为药材。它的花、叶可鲜用,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止痒的功效;根有毒却有祛风湿、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疗效。

2.1.2满山红。落叶灌木,叶纸质,2~3片轮生枝顶,长3~7cm。花2朵顶生,先叶开放,花梗长5~10mm,花冠辐状漏斗形,蔷薇色带紫,鲜红色或深红色,上侧之裂片有紫红色的斑点,5深裂,花期5月。本种分布于海拔较低处,野生于山坡上,花色鲜紫,令人赏心悦目,可作为庭园栽培品种。

2.1.3马银花。常绿灌木,叶革质,卵形。花单一,每花芽1朵,出自枝顶叶腋间,花梗长1.6cm,花白紫色,有粉红色点,花冠5裂,花期5月。本种分布较广,常于路边盛开,幼叶时为鲜红色,极具观赏性,可栽培。

2.1.4麂角杜鹃。常绿灌木、小乔木,常3枝轮生。花3朵生于枝顶,花梗长1cm,花冠狭漏斗状,粉红色,长4.5cm,花期4~5月。本种低海拔至高海拔皆有分布,花形较大,叶与树形都具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园林绿化树种。

2.1.5羊踯躅。落叶灌木,分枝稀疏。叶纸质,长6~12cm,宽2.4~5.0cm,伞形花序顶生,多达9朵,先叶或同时开放,花梗长1.2~2.5cm,花冠宽钟形,口径5.0~6.2cm,金黄色上侧有淡绿色斑点。本种在九龙山分布较少,且花色金黄,为珍稀种类。另外,它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草药,汉代名医华佗曾利用它配制“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历代医术都记载其用途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也可用于治疗瘟疫、慢性支气管炎,颇有疗效。民间用它治疗瘌痢、斑秃,取其花、叶浸汁可灭蛆虫、孑孓、钉螺以及螟虫、蚜虫等农作物害虫。

2.1.6刺毛杜鹃。常绿灌木,小枝被腺刚毛。叶两面均披刺毛。花序腋生于近枝顶的叶腋,有花数朵,花梗长1.8cm,花粉红色,花萼多变,花冠狭漏斗状,长达6cm。花期4~5月。本种为九龙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它花形大,具芳香,作为观赏颇佳。

2.1.7云锦杜鹃。常绿灌木、小乔木,植株全体无毛。叶厚革质,长7~17cm,宽3.5~7.0cm。花序顶生,有花6~12朵,花梗长2~3cm,花冠粉红色、白色,漏斗状,长4~5cm,7裂。花期5月。本种在九龙山的分布较广,海拔700~1 700m皆有分布。它叶形大,嫩叶红色,花大洁白且带芳香,故名“云锦”,极具观赏价值。移栽至低海拔后也能正常开花,是值得推广利用的品种。

2.1.8猴头杜鹃。常绿灌木、小乔木,叶厚革质,下面具灰褐色、红褐色壳状毛被,有时因毛被在最后脱落而呈银灰色。总状花序顶生,有花4~6朵,总轴长1~2cm,花冠长4cm,白色、粉红色,里面有粉红色斑点。花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本种花淡雅且大,极其美丽,大都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m,在山脊线上蜿蜒成几千米的长廊。九龙山的猴头杜鹃林是我国东部乃至全国保存最好的矮曲林景观,每年花开时节,灿若锦绣。初开时,鲜红娇艳;盛开时,洁白无瑕。九龙山“杜鹃长廊”确实是一处难得的人间仙境。笔者曾尝试移栽试验,在低海拔虽能成活,但生长不良,也未见其开花。因此,本种只能成为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可多开发利用。

2.1.9江西杜鹃。常绿灌木,小枝、叶片两面和花各部被棕褐色圆形鳞斑,叶片厚革质,长2.5~6.0cm,花顶生枝端,常2朵呈伞形总状花序;花梗长1.0~1.3cm,花冠白色,宽漏斗形,5中裂,裂片圆形,边缘波状,外侧被鳞斑,花期4~5月,果期8~9月。本种花大,纯白色,可供观赏,而且它是华东特有的杜鹃,在浙江只在九龙山高海拔处有分布,数量极为有限,是十分珍贵的种质资源。浙江植物志曾建议将江西杜鹃列入保护植物名录。

2.2乌饭属(Vaccinium)

乌饭属植物在九龙山共有6种,该属植物都是很好的药材。乌饭树广为分布,果实味甜可食,有强筋骨、益肾气的功效;江淮一带,每于寒食节采树叶煮成乌饭,成为一种习俗。几种越桔,大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脊上。特别是扁枝越桔,有成片生长。它们是民间常用的药材,俗称铁扁担,有益肾气的的作用。

2.3马醉木属(Pieris)与南烛属(Lyonia)

马醉木属与南烛属植物在九龙山种类较少,数量却较多。2种马醉木和毛果南烛都是可开发利用的观赏性树种。

3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杜鹃花科植物活性成分种类多,活性高,用途广,并且也是极好的园林观赏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根据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笔者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扩大资源储备量较丰富的野生种类的开发,比如目前研究得比较透彻的羊踯躅,可以运用成熟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扁枝越桔等民间常用的中药材,可继续进行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二是对于资源储量少的种类如江西杜鹃,要进行保护,控制甚至禁止其开发,积极开展遗传多样性和繁殖生物学研究,进行繁育工作,以扩大其种群规模,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三是随着生态旅游逐渐兴起,重视和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还很少。如何开发利用植物这一活的旅游景观资源,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遂昌高坪乡“万亩杜鹃林”、九龙山的“万米猴头杜鹃长廊”都是成功利用天然杜鹃花造景的成功实例,但是在扩大利用的种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4参考文献

[1] 潘金贵,韦直.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 杨旭,丁炳扬,胡仁勇.浙江杜鹃花属资源开发及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2):22-25.

[3] 杜润锁,李保卫.包头地区毛莨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1):15.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