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市新农村村庄绿化模式探讨

2009-04-01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农村模式

刘 阳

摘要结合淮北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阐述了新农村村庄绿化要求,并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主要模式及绿化管理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绿化;模式;安徽淮北

中图分类号S7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50-02

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和优化广大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淮北市自2004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在调研和设计的基础上,4年来共建成洪庄村、榴园村、郭王村等8个绿化示范村。笔者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并对淮北市新农村村庄绿化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1绿化要求

淮北市村庄绿化大都是以农民个人意愿自行栽植各类树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整个村庄绿化、美化效果差。在实施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时,淮北市提出以下要求。

(1)村庄绿化要以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与农田林网建设相衔接,与平原商品林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农田防护林体系和平原林业产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2)结合村庄环境改造,积极开展庭院绿化、水域绿化、公共绿地绿化以及道路绿化,适当增加常绿和观赏树种的比例,提高绿化、美化效果。

(3)利用“四旁”隙地,发展村片林和环村林带,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速生树种或经果树种,兼顾经济效益。

2主要绿化模式

根据淮北市新农村建设绿化示范村的标准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不同绿化模式。

2.1农田林网绿化

农田林网绿化应以自然走向的路、河、沟渠两侧绿化为骨架,设计网格面积10.0~13.3hm2,道路两侧林带2行或2行以上,并采用“品”字形布置。树种选择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分枝少、适应性强、经济速生为主要特点的杨树或楸树。

2.2道路绿化

(1)一板一带型。该类型是最基本的道路绿化模式(适于村庄道路),设计在车道的2侧栽植2行行道树,采用“品”字形布置,尽量减少占用基本农田,方便农业生产,不宜太宽。选择速生经济用材树种杨树为宜。

(2)二板三带型。在道路中间设计分车绿带(适于乡镇或矿区较宽道路),两侧分别栽植2行行道树,中间分车绿带栽植花灌类、球类等矮杆绿化植物。行道树种选择杨树、楸树、刺槐、国槐等易成活、耐瘠薄、抗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分车绿带树种选择小龙柏、黄杨、紫薇、连翘、海桐、洒金柏、黄杨等树种。

2.3庭院绿化

庭院绿化的范围主要是房前屋后、宅旁、房顶,根据庭院特点和农户经济条件,设计以下2种模式。

(1)花卉型。此模式适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设计以盆栽花卉、露地花卉为主。花卉品种选择高、中、矮类搭配。可选花卉有菊花、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牵牛花、月季、百日草、海芋、吊兰、万寿菊、金盏菊、美人蕉、迎春花、蔷薇、紫竹、君子兰、茉莉、木香、迎春花、连翘、一叶兰、虞美人等品种。

(2)经果型。设计在该庭院中栽植一些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经果树木,此模式适于大多家庭,也是发展庭院经济的一种途径。栽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品质优良的树种,选择葡萄、石榴、柿子、枣、无花果、樱桃、杏、桃等。

以上2种模式在实施中都需要对内、外墙体和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墙体可选爬墙虎、丝瓜等藤本植物,房前、屋后选择杨树、刺槐等乡土树种,以求达到立体化效果。

2.4村片林和环村林带绿化

村片林和环村林带选择在村庄建成区外、大田地之内的50~100m范围内。根据各村自然和经济情况存在差距的实际,坚持生态、经济并重的原则,设计以下2种绿化模式。

(1)生态型。设计村庄以营造防护林为主(适于郊区村庄或工业生产的村庄),形成村外森林环抱、村内绿树成网、家家户户绿树掩映的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意境。树种选择生长快、易成活、耐瘠薄、抗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为宜。主要选择杨树、楸树、泡桐、刺槐、臭椿等乔木树种,同时拓展林下养殖、种植(药、菌、草)经济发展模式,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村庄特色。

(2)经果型。依托平原村良好的光热条件和土地资源,突出发展经果林产业,设计在村片林和环村林带区内栽植各类果木树种,发展经果林基地。并在适宜的林下发展养殖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村庄特色,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农家旅游活动,增加旅游收入。主要选择石榴、苹果、梨、葡萄、杏、枣、桃等优良果树品种。

2.5公共绿地绿化

村庄中公共绿地以为广大村民提供游憩场所为主要目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选择在行政村中心建成区内建一面积400~1 000m2的公共绿地,设计成小型游园。根据行政村人口、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可设计组景模式。

该模式采用草坪铺设,中间设计有小路呈线状或块状隔开,在合适的位置建假山、人工喷泉、雕塑、休憩长亭等景物设施及休息坐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器材等娱乐设备。草可选择高羊茅、早熟禾、红花醡浆草等;乔木可选择适应性强的黄连木、棠梨、刺槐、国槐、椿树等乡土树种;灌木可选石榴、李子、柿子、紫薇、红叶李、连翘、迎春花、石楠、桂花等有花果或常绿树种等。

2.6水域绿化

村庄水域主要包括水塘或塌陷复垦,可设计以下绿化模式。

(1)水域岸上绿化。结合道路硬化,设置宽约3m的环水域绿化带,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休憩椅、石凳和亭子,树种配置应以乔灌为主,乔灌草结合。乔木可选杨树、国槐、女贞等为绿化树种;灌木选择龙柏、连翘、紫荆、紫薇、红叶李等常绿或有花树种。

(2)水中绿化。在水中种植莲藕、茭白等水生经济植物;水下放养鱼、虾、龟类,在岸边合适的地方设置垂钓的场所;在水中合适的位置建造亭子、小桥组成景观,开展农家生态旅游活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3绿化管理

3.1绿化

绿化要求包括苗木选择、栽植时间、挖穴、栽植规范等。首先苗木的规格和标准要根据不同的绿化模式而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良种壮苗,一般要求在2月底至4月初完成各种苗木的移栽。挖穴规格应根据不同的造林绿化苗木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采用1m× 1m×1m、0.8m×0.8m×0.8m和0.6m×0.6m×0.6m等3种规格的标准要求,以村为单位,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放样。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栽植要求,但是总体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清除穴内垃圾、泡穴;二是栽前对苗木进行分级,剔除不合格苗木;三是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四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专业队栽植,专人管护。

3.2管理

“三分栽、七分管”,管护是确保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措施。为提高新栽植苗木“两率”和提供苗木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1)抚育管理。苗木定植后,一是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浇水、覆盖地膜、施肥、培土、涂白及修剪等抚育措施,遇到旱涝要做好抗旱排涝保苗工作;二是做好补植工作,对病死株要及时清理、销毁和补植,既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又能保持林相整齐、和谐美观。

(2)强化管护、明确责任、落实经费。为防止人为和牲畜破坏,各村要成立专门管护队,落实管护责任人,制定管护公约,明确管护责任,同时镇级财政部门和村要及时落实好管护经费,严格奖惩。

(3)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幼树安全茁壮生长的重要工作。林业部门要设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点,做好各类林木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筹备防治经费,购买防治器械、药品等及时开展防治;防治时,林业技术人员要现场指导,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新农村模式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