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露”与“隐藏”

2009-03-26王兆胜

鸭绿江 2009年3期
关键词:仲永世俗作家

王兆胜

时下,在社会、文坛和学界,都有一种风气在迅速滋长漫延,这就是争先恐后地“显露”自己,即所谓的“扬己”,甚至是自我“显摆”和“暴露”,有的还变成一种嗜好瘾癖。我们不说影视和文学中的“下半身写作”,只是电视主持人和嘉宾的表现就令人叹为观止:男子爱剃“光头”,女士争相“露乳”!作家和学者也以多多“上镜”为荣,一些无德、无才、无知、无耻之辈丢尽了嘴脸,一些有点学识者也不知进退荣耻。还有,作家一年不出个长篇小说,就以为被文坛忘了。这是个不甘和难耐寂寞,人人争相表演的时代。

严格说来,在开放的时代大胆展示和张扬自我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张扬什么?是民族正气、美德、仁慈,还是世俗、无聊、低级趣味和污秽?中国古人有言:“隐居以求其志,行己以达其道。”如果说“星光大道”电视节目让大家都来“露他一小手”,还能靠模仿秀让无聊的国人娱乐一下,那么,像“红楼梦选秀”、“百家讲坛”和张艺谋的大片则是劳民伤财、误人子弟和滑天下之大稽!而“小沈阳”的春晚“火爆”则是国民审美情趣走低的表现!当“争献小技歌且吹”甚至“以丑为美”成为了一种时尚,这是相当危险的。最明显的“显露”表现在网络上,人们往往不知修德、向美,而喜爱将自己最丑恶、肮脏的一面暴露于人,于是色情、互骂、庸俗与恶心事俯拾皆是,如一个垃圾场!一些人包括有的知名作家,则借“博客”完全将自己“公之于众”,惟恐不为人知,结果也是走入了误区。

我不是保守主义者,而是赞成和向往开放意识、进取精神、创新思维和表现主义,就像喜爱屈原、司马迁、孔子、诸葛亮、唐太宗、郑和、黄宗羲、鲁迅等人一样,但是,同时也强调“隐藏”的重要性,尤其反对没有前提、知止、耻辱的“显摆”和“暴露”,更反对世俗、无聊、无耻的丑恶表演!因为“隐藏”不仅是一种德性,同时也包括了中国文化的智慧与大道!老子在《道德经·显德第十五》中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何谓“深不可识”,即是指:“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所以他提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孔子是个进取者,是个一直宣扬自己学说的人,但他仍然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说的也是“隐藏”和“内修”的重要性!庄子则在《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借列子强调“韬光养晦”,避免“光彩外现”,成为一个俗人。其实,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多乎哉!功成身退的范蠡、张良是如此,出山实现宏志的诸葛亮也曾是“卧龙”,还有陶渊明、林和靖、八大山人都是隐者。其实,知“隐藏”才能理解安定、丰足、蕴涵、快乐、福祉、智慧,才能与天地之德、之道同行。

钱穆在《晚学盲言》中说过:“唯性乃存藏于内,欲则必发于外。故性可常,而欲必变。”何以如今人们唯“显露”是从,甚至童叟也争着“亮相”?一个字是“欲”之使然,是强烈的“功利心”在作怪!试想,一旦“火”了,一个普通大学教授即可成为千万富翁,一个普通二人转演员的出场费可翻百倍,一个孩子可从此入主演艺圈,一个老人可借“文化大师”之名到处骗钱,以世俗的眼光看,何乐而不为?但殊不知,这些“显露”者失去的是底蕴、底气、正气、宁静和人格操守,从而成为世俗生活的泡沫。中国古代有“伤仲永”的故事,一个天才少年因被父亲带着到处“显露”,结果最后“江郎才尽”。今天,让子女争着“出名”的家长,是否想过仲永,是否知道“宝剑入鞘葆光”的道理?还有,写“博客”上瘾的作家要警惕:不节制地挥霍文字,写作一定会变“滑”、变“差”、变“坏”。

我主张:人生也好、文学也罢,都可以“表现”,但要避免庸俗无聊,讲究境界和品位;同时,更要宁静致远、韬光养晦、甘于寂寞、厚积薄发。因为人生和文学,都是寂寞中事。

猜你喜欢

仲永世俗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不愿向世俗投降
想清楚再动笔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