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09-03-23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5期
关键词:范读朗读课文瀑布

李 敏

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朗读首先要正确,不读错别字,发音响亮不唱读、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能读准轻声和儿化音,纠正含糊不清的字。有些学生吐字不清,这样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要纠正学生把句子拉长声音,一字一词形成唱读。正确朗读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把字词认准,有些学生把字读错是因为不认识字。理解文章内容,才能读得正确。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必须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不读破句子,不重复字句,朗读课文要适中,注意停顿,有节奏。有些学生朗读速度慢,阅读能力低。有些学生认为读得流利就是读得快的意思,标点读不出来。读慢读快都不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朗读课文是为了读懂课文,边读边和后面设计的思考题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养成读书爱动脑的习惯。读书的能力就提高了,运用音调、速度、重音、停顿等变化,如读《春蚕》要读出辛酸、深沉的基调。紧急热烈的读得快一些;庄严、沉痛要读得慢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读得重一些,表达幸福温暖情怀时往往把重音轻读,反而轻柔。为了表达情感而停顿,慢慢教给学生,让学生正确运用朗读技能。

注重课堂示范,以真情感动

语文教学必须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充分发挥范读的艺术性,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绘的各种境界中,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放录音的效果更为直接。

教师的范读要注重自己的感情投入、渗透与传达,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中,当读到“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时,教师凭借着学生已经了解了邓小平爷爷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情况,进行深情、敬佩、低沉、沉痛略带哭腔的语气,把邓小平的离去,人民对他深深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表达的气势。学生在听了教师朗读后,很受启发,然后让学生尽情抒发情感,领悟邓小平爷爷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

创设情景,以美情激化

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需要诱导他们才可以进行很多活动。对缺乏朗读兴趣的学生,教师用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流畅自然的范读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由被动到主动参与,从而喜欢朗读。如《黄果树瀑布》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越来越大,最后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笔者读得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读出它的声响大。同时播放录像,使学生感受“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百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笔者感情强烈,语言凝练,音调优美,读出瀑布特点,让学生听着声音看着录像,感受到“银雨撒金街”的奇妙景象。当读到“凉丝丝的,舒服极了”“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笔者把自然对人的影响,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人的生命活力范读得让学生感觉舒服、惬意、有生机,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揣摩、以领悟其内涵和作用。

变换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要让学生在读书中体味到快乐,小学生的心理没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要变换多种形式朗读,以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如朗读课文时配上音乐,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一边放着《二泉映月》这首优美的曲子,一边引导学生读着:“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让学生随着琴声流淌,感悟到敢对命运说“不”,永不放弃追求。从读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一种幸福。他们读得激动而快乐,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运用表演读法,因为儿童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不肯服输的。在讲《清平乐村居》时,笔者就让每一个小组表演朗诵,一对老夫妻恩爱的交谈,大儿锄豆,二儿编织鸡笼,最讨人喜欢的是三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每个小组都把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风貌和环境气氛表现得栩栩如生,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此外,朗读的方式还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轻声读和自由读。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锻炼,不光在课内训练,也要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书诱发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维,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高密市崇实小学)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课文瀑布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青铜葵花》选段
瀑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