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2009-03-23孙峰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5期
关键词:圆明园美的课文

孙峰英

语文文字鲜活,生活气息浓厚,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诗意的、审美的、充满情趣的”。但是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由于对“工具论”的片面理解,强调了双基,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仅把教材当成传授知识的工具,把学生当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深挖教材,引领学生发掘“美”的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审美内容。教师主动挖掘出课文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引发美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课文的深层意境,获得美的愉悦,得到美的享受。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在感知教材时,为教材中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所感动,悠然心会。然后,教师对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细心品味,蕴涵体察,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教师善于发掘这些审美教育的因素,就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如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文中充满美感和生趣,使人读后有一种甘美的情味,受到深深的启迪。作者写到“脚”的生长变化时,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初时细丝,颜色嫩红;渐而细丝变弯,生出小圆片,“巴住墙”,往上爬;继而颜色变灰,“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而没“触到墙”的脚,不久就“萎了”,以至于连痕迹也没有了。这个过程,表现了“脚”的生命在于它的价值:有用则存,无用则消。这就是生命之美。

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吟诵朗读是提高文学审美感受力的传统方法。古代文人也十分重视吟诵朗读。清代学者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熟读”“疾读”“缓读”之说都强调吟诵朗读的重要性。而叶圣陶先生则创造性地提出“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老所谓“美读”,其实就是强调通过音声节奏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通过圆明园40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通过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美到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真正了解到“落后就挨打”的道理,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

当然,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并非只是从以上的几方面去开展,而且审美教学的内容见仁见智,无一个固定的分类。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手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语言及字里行间的情感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表达这种渗透着对客观世界的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单调而枯燥的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成为学生的审美活动。而在感受美、挖掘美的过程中,学生又能受到很好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和感染,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圆明园美的课文
梦回圆明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背课文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