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创新

2009-03-23范绍玉杨中秀苏道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5期
关键词:双师院校教材

范绍玉 杨中秀 苏道春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要建设的高校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高职教学,要大胆进行实践和尝试,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使高职教学达到一定的创新。

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

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过少且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过于空洞众所周知,高职的学生成分比较复杂。他们不单单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高中学生,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三校”(职高、中专、技校)的学生。这就在学生上课时的教材选择上有很大的要求。而原有的高职教材只适应“三校”的学生,对于高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由于“三校”生在其高中期间已经学过一部分专业课程,因此在上专业课的时候往往也会造成“一头重”的现象发生,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理论教学,“本本主义”比较严重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

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授课方式过于俗套就过去而言,大多数的高职教育都是本科教师在兼职教学,上课的时候也是用要求本科学生的一切来要求高职的学生。许多教师采取的都是讲学的形式来讲授高职的课程,其教学工作还在遵循过去传统的模式,永远不会离开自己所拥有的“三尺讲台”。很少与学生互动,只是一味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方法。

当今高职机械专业教学的创新之处

加强教材的建设且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高职教学对于书本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要有包含高新技术的高水准的教材和讲义。鉴于原有教材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注入到教材和讲义中去,确保教学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开设计算机、实用语言等特色课程,充分满足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

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单纯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加上许多以“三校”为起点的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已经详尽地掌握,在课堂上过多地进行宣讲,他们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的强项是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就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且在学校中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社会调查等,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社会需求型人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他自己更有用的信息发布出来,供大家学习,促使一道进步。再有,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绝对不能放松,使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品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

实施“双师工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还要担当起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地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或到实训基地开展演示性教学,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掌握至少2门以上的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双语教学,使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也可以适应国际型人才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双师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