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增效:学案导学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09-03-18崔雅如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孙中山导学本课

崔雅如

【摘要】笔者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说明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减负增效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18-01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它强调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是,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历史课堂。在带给我们许多新感受和新喜悦的同时,忧思和困扰也接踵而至。其中,教学内容繁多、课时紧张等客观因素与探究活动的开展和高考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尤显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学案导学的方法,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以下就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人教版)一课为例,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这节课内容多而杂,若采用过去常规的教学方法,很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即使完成,也会因速度过快,使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而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法,就能解决这些难题。

经过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首先设计了学习目标和知识提纲两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来,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的史实分为投身革命、创立政党、辛亥革命、捍卫共和、促成国共合作五个阶段以填空、表格的形式设计成提纲。以此作为导航,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以提高学生预习及听课的有效性。

其次,我设置了思考与探究题,用选取五段典型材料引入情境,通过梯度明显、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的问题加以探究,得出正确结论。将孙中山一生的重大活动及历史功绩突显出来,并将彼此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比较,突出体现出这位革命家身上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品质,以增进学生参与和分享的有效性。

另外我本着基础性、开放性和可迁移性的原则,在学案中还设置了拓展与提高部分,将孙中山与美国总统华盛顿拉到了一起加以比较。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最后,通过自我小结的设置,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对本课的基本内容加以总结,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本课的学习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即孙中山一生中革命活动史实,学生在预习中基本能够完成。

第二个学习目标即对他重大革命活动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和对他本人的评价,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展示孙中山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图片及资料,在增强直观效果和感受的同时,运用了学案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好奇心,再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使难点得以突破。这不但调动了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将预习中已经了解掌握的零散的史实加以系统化,形成了一条较为清晰的线索,为下一个学习目标的完成即对孙中山的评价打下了基础。对问题的解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起到了一剑几雕的效果。

本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是如何评价孙中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本模块学习的重点,它要求学生在学会评价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课所掌握的知识来完成,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又加深了一层。但经过了前几个教学环节的组织活动,学生对孙中山的总体印象已经十分清晰。只需适当的点拨。即可得出正确的评价即“他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与时俱进,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结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习目标顺利达成了。不但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表明,学生自己概括的知识往往更深刻,自己总结的规律运用更灵活。

通过这一节“学案导学”活动。从学案的构思设计、课前实施到课上应用。使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使用“学案”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案教学”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思考、探索、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亲自参与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学案导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中还需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学案导学”中,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也应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要不断进行学习,更新知识,以跟上和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人以渔,则受用终身”,讲方法比教内容更重要。“学案导学”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重要的知识点,如历史概念中的关键词、旬设计成填空,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思考探究”则更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学案导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学案的编写、对学生的引导、课堂上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上。编写“学案”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要从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它还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从主角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真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的运用,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减轻了教师“重复教学”的负担,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一堂课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学案导学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加以完善。让学案导学教学法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孙中山导学本课
孙中山的绰号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我是小导游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