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2009-03-18赵小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藤野师生

赵小华

【摘要】平等对话的目的是让师生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性,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资源、精神财富,感受文字魅力,体悟社会人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平等对话发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88-01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第一条第一句就这样说。对这句话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做法上就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也是很值得探讨的。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较长时间以来,“灌输——训练”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控制着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关键在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是“平等对话”,师生双方都应有作为,而不是一方有作为,一方无作为。

平等对话的目的是让师生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性,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资源、精神财富。感受文字魅力,体悟社会人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等对话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学语文,要学会用语文,因而,须在准确、正确上下功夫,须实实在在,不能浮泛,不能不着边际,更不能听之任之。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不可能自然生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不断激发,要靠持续培养,要靠努力唤醒,对此,教师须有所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对话,应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与此同时,必须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乃至必要的讲解。对话过程应该充满了师生讨论、沟通、理解,必要时也离不开教师精彩、精要、精湛的指导。师生平等对话是为了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学习潜能。然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平等对话,师生双方都有话语权。由于对学生主体、自主学习不到位,有些教师误认为上课应自己少讲或不讲,否则,就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出现了种种不怍为的情况。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某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感悟”。无点拨、无指导,要求泛化。朗读是学语文的好方去,整堂课学生朗读课文未尝不可,但每次朗读应有具体的要求,要求应循序渐进,读错的字,读不顺的词句要指点;关键词句、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咀嚼、回味,谈自己的感受和领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课堂上不可能有那么多充裕的时间反复读,因而,必要的指点就必不可少。再说朗读的目的就是要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入目、入耳、人心,与作品和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心灵,从中吮吸语言和思想的养料,因而,口读必须心想,精要之笔要琢磨,教师的点拨同样不可缺少。浮光掠影,囫囵吞枣。怎可能有真切的感受?这样的课,教师不作为,学生虽读,也没有发现、质疑、探究,主体作用发挥,形式上有作为,实质上还是无作为。

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操作上,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我采取了多提供“话题”而少提“问题”的办法。师生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生相互质疑,共同探究,教师只是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点。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时,初步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建立起这样的话题:从题目上看,作者主要表现的人物“藤野先生”;另一个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是作者。那么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这对来自异邦的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充分讨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正直、真诚、公平、无私的日本学者;作者是一个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苦苦探求的满腔赤诚的爱国青年。作者在异邦与藤野相处的经历使他对先生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把握了一明一暗的叙事线索。在对话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推敲,如首段中“扭、油光可鉴、标致”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庸碌无为的精神状态的辛辣嘲讽。

讨论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法,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可小组,可同桌之间讨论,可师生共同讨论。然而。要使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探究的问题必须是对理解文本有重要作用的问题,芝麻绿豆无关紧要的就不必大动干戈。二是讨论过程中要辨别、筛选,决定去留。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三是须紧扣讨论的要求,不能“放羊”,听之任之,名为讨论,实为闲扯,与文本不沾边。讨论追求的境界,就是学生求知欲望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理、有情,启人心智,令人信服。如果“放羊”,教师不作为,学生也不可能有作为,讨论留于形式,实质被掏空。

师生平等对话须坚持教学目的要求的落实,正误辨别不可马虎,尤其不能在是非面前和稀泥,都说对都说好,不能认为跟着学生转就是“平等”。学习任何一类课文,讨论任何一个问题,均须坚持科学性,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切不可把“不对”说成“对”,那就离了教学的谱。对文本的内容、形式、语言运用、个性特点,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答案可以多种,不是强调“标准”,强调“唯一”,但正误一定要分清楚,这需要教师严格把关。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滥用话语权,当然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独特的见解。教学从来不能一味求同,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但教学毕竟不是杂乱无章,各行其是,正误、是非、深浅等总要组织学生辨别清楚,进行指导。就这一点说,教师的话语权须牢牢掌握,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藤野师生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麻辣师生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